成本压力倒逼 智能硬件产品掀涨价潮

2017-02-09 07:49: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雁争

  近来,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厂商宣布上调产品价格,原因是上游核心部件及元器件采购成本上升,再加上汇率的波动。

  小米电视官方微博近日宣布,小米电视3s系列的零售价已远低于生产成本。为保证正常供应,小米电视3s48英寸和55英寸上调至2599元和3999元(均不含运费)。2月8日0点起,小米商城、天猫/京东旗舰店和小米之家等渠道开始执行新价格。

  这是小米电视3s今年以来第二次宣布涨价。1月4日,3s48英寸小米电视从1999元上涨至2299元,而55英寸从3499元上涨至3699元。

  两次涨价后,48英寸和55英寸小米电视的价格分别比去年贵了600元和500元。

  另一家互联网企业也撑不住成本上涨的压力。去年11月21日,乐视超级电视宣布涨价,部分产品上调100元,部分上调300元。

  相比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产品的涨价趋势更加明显。

  正月初八,新年开工的第二天,红米手机官方微博宣布,红米4/4A售价均上调100元,上调原因同样是“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导致手机成本剧增,之前制定的成本价已经严重低于产品成本。”

  一个月前,魅族已在官网宣布对魅蓝Note 5进行价格调整,将此前3GB+16GB的版本由899元提价至999元、3GB+32GB的版本由999元提价至1099元,涨幅均为100元,仅4GB+64GB的版本售价没有变化,仍为1499元。

  手机厂商金立更为大胆,直接将最新发布的M2017旗舰手机价格定在6999元,鳄鱼皮私人定制版售价更是高达16999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涨价潮”的原因主要是元器件价格的上涨,化工原料、造纸、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因素均在其中。

  据介绍,元器件方面,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内存的价格涨幅已经超过20%。行业预测2017年供应紧张的手机零部件包括显示屏、内存、闪存以及光学传感元件。其中,OLED屏幕或许将成为最抢手的元器件。

  原材料方面,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大宗材料价格持续上扬,主要原材料铜的价格上涨40%,塑料、铝材等价格涨幅在30%以上。

  资深电信分析师马继华认为,智能硬件行业发展至今,销量为王逐渐要让位给利润为王了。有了利润,就有可能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积累,就能进军线下市场,并建设足够强的品牌优势。

  【相关阅读】

  智能硬件板块: 移动互联网产业新风口

  就互联网发展趋势而言,在发展初期,一定是硬件产业居主导地位,可以诞生一批又一批的全球知名企业,例如戴尔、联想、康佳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率的提升,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产生的一系列以软件应用见长的全球知名企业,比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脸谱、谷哥等纷纷崛起,戴尔、诺基亚等前期的产业巨头走向没落。

  IDC:二季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大增26.1%

  数据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大增26.1%至2250万部。其中,不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基本款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49%。

  巨头跨界合作 无人驾驶产业发展望获助力

  日前Mobileye和德尔福汽车公司宣布双方将共同开发SAE(美国汽车工程协会)4/5级自动驾驶全套解决方案,其实在无人驾驶汽车上,巨头间的跨界合作已经屡见不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无人驾驶产业的发展。现阶段量产车已经开始普及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ADAS系统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但ADAS系统目前在中国的装车率只有3%左右,提升空间巨大。A股中,密集事件催化下,无人驾驶主题投资料回归。

  科技巨头布局VR节奏加快 虚拟现实望热潮再起

  日前,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16年英特尔开发者大会(IDF16)上,英特尔CEO科再奇首次公布了“融合现实”(Merged Reality)技术。该“融合现实”项目名为Alloy,是一个全新开发的一体化虚拟现实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现VR和AR的相互融合。

  窄带物联网破局 传感器千亿级市场渐浮现

  由工信部和上海市科委指导、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组织的中国(上海)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12日起在沪举行。参与本次展会论坛的业内专家认为,在NB-IoT突破了物联网发展缓慢的瓶颈后,随着下游需求的扩张,传感器即将成为半导体产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而在扶持政策方面,工信部接下来会着力推动窄带物联网落地,并将从五大方面支持传感器领域的发展。

  IDC预计虚拟现实硬件销量将飙升

  市场研究机构IDC最新预测,今年虚拟现实(VR)硬件出货量将开始“飙升”,直到2020年才会趋于稳定。预计今年将有960万部VR头戴显示器出货,未来四年内总出货量将飙升至6480万部。相比之下,2015年该产品出货量仅约为35万部。

  【机构研究】

  广发证券:智能硬件“新坐标”,AR、医疗机器人、视觉检测

  【个股解析】

  智能硬件10大概念股价值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