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让上市公司不一样

2018-04-25 08:05: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向红

  连日来,记者先后调研了多家上市公司,无论是民资控股,还是国资掌舵,都在积极投身军民融合的热潮。而上市公司的收获也是满满,用他们的话就是,企业变得更强大更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变得更有家国情怀。

  火热的“民参军”

  记者去航锦科技时,正巧赶上其子公司韶光半导体和别的企业一起去用户单位业务交流。征得同意后,记者跟随他们跑了2家军工单位。

  在某兵器制造集团,在部队军代表的指导下,各方人员围坐一起,从武器装备零部件的最新变化、发达国家的最新技术动态,到国内企业的研制进展、产品优劣势、生产成本等等,话题无所不包。谈到关键处,供需双方的技术人员还走到一边单独交流。

  在航空某军工单位,相关负责人听完几家企业对各自产品、研发实力等介绍后,直接说出了对航空装备某些配件的需求和技术标准,希望企业能和他们一起研制,拿出一流的产品。

  每到一家军工单位,每一场现场交流,军代表、科研人员、供需多方都精心准备,细致询问、深入沟通;涉及技术面的问题,则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参加活动的航锦科技负责人认为,这种面对面、每个环节的无缝对接,效果非常好。类似的活动,他们每年要参加很多场,在交流与合作中,军民融合也越来越深。

  据国防科工局统计,我国已有超过1000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倍还多。《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显示,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民口单位已达总数的三分之二。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总装承制单位资格的企业总数超过3000家,涉及军工行业的企业更是达到4000家以上。

  某军驻地军代表告诉记者,如今,一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产业规模,已不亚于甚至超过国有军工企业。军方非常欢迎民营企业加入到军品供应队伍中,这不仅能保证军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还能改善供需结构,降低军品采购成本。用足用活用好“民参军”的科技、人才、信息和体制机制优势,将大幅提高整个国家的国防军工水平。

  为破解信息的不对称,方便更多企业“参军”,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已上线3年多,专门为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高德红外负责人说,过去民企想做军品不知道从哪入手,现在上网一查就知,军方需要什么,一目了然。更重要的,军品采购引入公开公平竞争机制,给了民营企业很大信心,产品只要质量过硬、价格适合,就有很大希望成为军品。

  被激活的军企

  “民参军”一片火热,军转民同样热闹。

  作为老牌国有军工企业,中航机电在做好军品的同时,把目光瞄准了民用航空,包括C919在内的所有国产飞机的机电产品都是由该公司提供。根据计划,公司近期内将完成MA700工作包产品研制;确保AG600水上首飞,完成后续试飞工作;完成优化设计,保障C919试飞;开展CR929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竞标论证工作。

  中航机电规划发展部副部长李鹏说,对国有军工企业来说,军民融合政策的实施,首先是带来了挑战。“以前供应商只有我们一家,不管怎么做,客户也跑不掉。现在引入了竞争,原军工行业相对封闭的格局将被打破,你要做得不好,就可能没饭碗了。”

  这种倒逼机制极大地激发了老军工单位的活力。中航机电为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目前还准备进军航空维修和备件市场。“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维修市场占到整个航空产业的50%,作为系统级的生产企业,中航机电的优势很明显。”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某军驻地总代表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军工行业一直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时代烙印,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特点。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军工企业在保持军工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充分发挥独有的技术优势,推进军工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双向溢出,实现由任务能力型向体系效能型转变。

  公开信息显示,军工集团的民品收入已经超过了军品。仅航天技术这一块,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浓浓的家国情怀

  无论是融合还是竞争,调研中,记者发现所有做军品的上市公司都有一种浓浓的家国情怀。

  为了研制属于中国的“红外芯”,高德红外集中几十个专业的上千名专业人才,用了8年时间,投入20多亿元,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这一领域的垄断,终结了中国在这一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为了研制被美国禁运的几款军用芯片,航锦科技旗下芯片公司集中技术力量,不惜巨资,攻坚克难,打破国内许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固有模式——解剖、仿制,实现从逆向仿制到正向设计。目前,这几款军用芯片均成功列装。

  接受调研的公司负责人都表示,做军品一定要有家国情怀。“民参军”意味着奉献,没有冒险和奉献精神是干不好的。只要有利于国防建设,有利于军队装备发展,企业就不能计较得与失。

  航锦科技每年承接保军任务1000多万元,不到其业务收入的百分之十,但技术人员常常要花上一半的精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难度有时候不亚于新产品开发。高德红外的科研人员做某武器系统实验时,在海拔5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和零下40度的极寒野外,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

  耕耘有收获,奉献有回报。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军队和军工单位遇到特殊需要时,常常优先考虑到我们,关键就在于我们不等不靠不拖,给钱干,不给钱也干。”

  令企业振奋的是,随着军改的陆续完成,今年以来,军品订单明显高于前两年。2018年,高德红外既有军品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正全面恢复,在各个军兵种新定型军品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呈逐步增长态势。拥有多个独家产品的航锦科技,去年以来,订单陆续不断。

  随着军品订单落地越来越多,“民参军”、军转民的热情会进一步高涨,军民融合也必将书写出波澜壮阔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