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按下海水淡化“快进键” 2022年海水淡化日产能将超百万吨

2020-08-18 10:59:41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王亚楠 李振青

  原标题:向海要“水”,山东按下海水淡化“快进键”

  2022年海水淡化日产能将超百万吨

  “通过海水淡化增加淡水供给,具有‘多快好省’的特点。多:要多少有多少;快:当年可以达产;好:海水淡化水质好,综合效益好;省:据测算,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可每年提供淡水净水5亿立方米,投入产出比高,极为集约节约。”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在8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目前,山东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28个,产能达37.6万吨/日,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但作为北方严重缺水地区,山东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增加水资源供应,保障水安全。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山东全省海水淡化产能将超过100万吨/日。

  水资源短缺是基本省情

  据有关统计,山东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为315吨,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水资源短缺是山东的基本省情,也是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增加水资源供应,可以有效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保障水安全。”张建东说,淡化海水的有效供给,还有利于减少滨海地区开采地下水,减缓海水内侵导致的盐渍蔓延,保护水生态环境;同时,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长,其发展能有效加速山东省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化、培育新的增长点。

  根据《意见》,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空间总体布局为:一区、两园、多点、群星。即:全省整体创建全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青岛百发、烟台海阳两个具有辐射供水功能和全产业链的综合性产业园;在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6市沿海工业园区配套建设14个海水淡化基地,在潍坊建设2个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基地,实现水盐联产;根据需求在全省32处有居民海岛建设海水淡化站,500余艘远洋船舶配备海水淡化装置。

  重点实施五大行动

  “我省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方面有‘三长三短’。”发布会上,省海洋局副局长王仁堂坦言,山东有优势,也有瓶颈。

  王仁堂说,山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创新力量较强,有能力解决海水淡化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海水淡化先进设备制造基础较好,近年来涌现出多家从事膜产品研发、装备制造、淡化水及盐化工产品生产的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规模化应用的做法和经验,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主体的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已初见雏形。

  王仁堂认为,存在的主要瓶颈也有三点:一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反渗透膜及组件、耐蚀低能耗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热法成套设备、系统集成技术等关键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二是海水淡化先进设备制造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制造环节分散,未掌握海水淡化装备的核心技术;三是缺乏具备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一揽子”服务能力的海水淡化龙头企业,相关企业规模小、缺乏品牌效应、市场认可度低,真正能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企业不多。

  《意见》重点实施五大行动:沿海工业园区“增水”行动,有居民海岛“供水”行动,沿海缺水城市“补水”行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行动,科技支撑行动。提出了29个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确定沿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合力促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省海洋局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处处长段建文介绍,下一步,各地将明确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牵头部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产业装备制造“卡脖子”技术协作攻关、加快推进淡化海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等。加大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海水淡化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2025年底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海水淡化用电免收需量(容量)费,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水淡化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支持发电企业实行水电联产,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探索地方财政对淡化海水与当地市政供水水价差额进行补贴或由政府购买等。

  造水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今天大家桌子上的这个水,就是我们青岛做的海水淡化饮用水,我想请大家都尝一尝,很清甜的。”在8月17日的发布会上,王仁堂邀请与会记者“喝水”。

  “检测显示,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海水淡化产品水,水质优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106项指标要求。”王仁堂说,现在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做出品质非常好的饮用水。

  事实上,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很成熟。产业能否爆发,关键还是成本。“青岛董家口10万吨/日反渗透工程投资约6亿元,造水成本每吨4.25元。”王仁堂介绍,这一成本水平与国际水平基本持平,且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涌现,还有望进一步下降。

  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工程和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是目前山东省规模最大的2个海水淡化工程,产能均达到10万吨/日。作为全国首家获得卫生许可证的海水淡化企业,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自2015年至2019年底已累计供水近7000万立方米。而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则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该工程实现了关键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打破长期以来海水淡化膜技术的国际垄断,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反渗透膜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

  王仁堂介绍说,目前山东省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5市。这28项海水淡化工程,产能达37.6万吨/日,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其中,16处在海岛建设,产能5165吨/日,主要用于生活用水;11处用于工业园区用水,产能27.1万吨/日;1处海水淡化工程用于市政供水,产能10万吨/日。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青岛,产能22.37万吨/日,占全省的60%;从类别来看,工业园区产能占全省的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