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速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季度207家首店开业

2021-05-07 10:06:5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马婧

  原标题:一季度207家首店开业,同比呈现爆发式增长

  北京加速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传统商圈存量物业升级,旧貌换新颜;新兴区域消费场景升级,带来消费新活力;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疫情难阻市民海淘热情……“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正瞄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全面发力,吸引更多全球优质商业资源聚集。

  与国际时尚潮流“零时差”

  在北京CBD中心区的国贸商城,一批新面孔接二连三亮相。4月30日,手工艺品牌爱马仕的北京最大旗舰店在国贸商城南区亮相,店铺包括上下两层,销售面积达到900平方米。不远处,一家来自比利时的奢侈巧克力品牌也在今年首次进入北京,作为“巧克力中的爱马仕”,这家品牌特为北京准备了独特的城市包装封套。

  国际化商务氛围浓厚的北京CBD,已成为北京市首店引入最多的区域,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供给,为在这里工作、消费的人群带来了最潮流时尚的生活方式。

  同样位于CBD商圈的SKP,去年全年实现177亿元的销售收入,稳坐国内“店王”的宝座。随着国际时尚交流、品牌首发等方面的话语权逐步提升,SKP国际品牌首发率已达到38%,得以同巴黎、米兰、纽约保持着国际时尚潮流的“零时差”。2019年,SKP全年引进40家首店;2020年,即便受疫情影响,全年仍然引进了14家首店。

  随着北京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对品牌首店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为促进首店引得来、落得下、长得大,近几年,市商务局推出了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随着这些措施深入实施,政策效应逐渐凸显。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北京吸引品牌首店超千家。2021年一季度,共有207家首店在北京开业,同比呈现爆发式增长。

  “十四五”时期,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将进一步支持品牌首店进京,开启品牌首店服务“绿色通道”,助力品牌首店落地选址和推广,同时打造全球品牌首发首秀展示平台,支持各类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落地。今年,北京将开展超100场首秀京城品牌线上线下联动推广活动,发布国际品牌和新国潮时尚新品万余款,在全市发放首店消费礼包800万个,以首发吸引首店,以首店带动首发,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传统商圈升级发力新消费

  复兴门外大街15号,一家老商场在过去两年间实现了华丽蜕变。从中规中矩的百货店,到有温度有颜值的社区家庭生活空间,长安商场展现了传统商业改造升级的无穷机遇。

  自从长安商场重新开张,打小就住木樨地的苏女士成为了这里的忠实粉丝。地下超市是家里的生活补给站,一层的咖啡厅和茶饮店是优雅的歇脚地,五层的餐饮街区是亲朋好友聚会的首选地,三层的儿童乐园、亲子书店则是带孩子一起去的好地方……“以前各个楼层基本都是密集的百货,现在各种业态齐全,生活幸福感都明显提高了。”苏女士喜滋滋地说。

  作为北京传统商业“一店一策”升级改造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长安商场交出了一份令人喜悦的答卷。据商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月份,受到重装开业的拉动,长安商场日均客流量达到14621人次,到疫情前日均客流达到1.8万人次,较2018年的日均客流提高了70%。疫情发生后,尽管商场经营受到冲击,但目前的客流量依旧大幅高于改造之前。

  随着时代发展,北京一批地标性传统商场走向没落,亟待通过设施升级和业态调整挽回流失的顾客。今年,北京将持续推进15家传统商场“一店一策”的升级改造,完成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2个传统商圈改造任务。同时,将丰富“夜京城”消费供给,以夜间经济发展规划为引领,打造活力地标消费圈、主题商业及便民休闲生活圈。

  创新业态提振国际消费

  疫情发生后,国际航班骤减,机场免税店门庭冷落,大量免税品面临滞销风险。面对市场新形势,北京在去年创新性地启动保税免税相衔接的业务试点,为免税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提供了契机。

  “我们在天竺保税区内设立了免税品库房,免税品进入保税物流账册后,可以转到跨境电商销售。”天竺综保区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不少商品在免税品价格基础上,还享受跨境电商的优惠折扣,使得很多商品的价格比免税店里还便宜。

  去年疫情发生后,中免集团等企业通过线上商城实现了不打烊。来自天竺综保区的数据显示,去年3月至今年3月,通过保税免税相衔接模式已验放商品价值超过33亿元,平均客单价约1200元,月均在线成交商品达76万件,有力服务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随着王府井集团拿到免税牌照,北京免税店也将迎来新军。目前,王府井正推动机场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在京落地。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进一步优化市内免税店布局。同时,扩大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范围,持续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流程,升级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