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再创新高 科技创新点燃产业高质量引擎

2022-03-18 11:05:08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段超木

  2021年贵州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再创新高,共登记技术合同5592项,同比增长62.65%,成交额为289.27亿元,同比增长16.12%,技术合同成交额占贵州省GDP比重达1.47%……近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贵州技术合同成交额逐年迈上新台阶,反映出贵州技术要素市场的流动性、活跃度,以及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均在显著提高。

  省科技厅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创新券制度;2016年开启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实施技术榜单制度;2018年单独设立项目管理处;2019年开展专职科技特派员试点;2020年开始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2021年开展疏通政策堵点“百问百答”……

  截至目前,培育的新型研发机构共19家,构建的贵州省技术市场以及培训的技术经纪人已经成为优质创新源头,持续推动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

  刀刃向内体制机制改革

  燃起成果转化内生动力

  贵州省科技厅以项目为抓手,开展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示范,推动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并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首创技术榜单制,针对煤炭工业领域采掘自动化、智能化难题,发布了3批技术榜单,已立项或立项公示项目拟资助经费逾1亿元,吸引省外一批高端团队参与揭榜;针对激励创新政策落地难题,支持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开展“科八条”试点;选择遵义农科院、贵州果树所开展“技术股+现金股促进成果转化机制”试点。

  与此同时,省科技厅刀刃向内,在厅机关内深层次开展促进创新及成果转化制度改革,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中的“细绳子”问题,激活自身潜力,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常态化征集落实激励创新政策中遇到的“堵点”,并通过政策解析“百问百答”进行答疑解惑,已编制10期政策解析“百问百答”,印发各省属高校、研究院所和各市(州)科技局,形成一批堵点化解的基本标准,解决了创新主体担心顾虑的政策落地问题。

  “在深入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科技创新‘堵点’让科研人员有所担心和顾虑,不敢甩开膀子放心干。”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处长陈财慧说,2019年以来,省科技厅开展试点示范探索、配套制度规范,领衔实施“技术股+现金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示范项目,唤醒沉睡7年之久的科研成果“遵辣9号”大规模转化,实现科研人员名利双收,同时将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农科院等4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激励创新政策落地兑现试点示范单位,逐一探索解决激励创新政策落地兑现过程中存在的堵点,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探索

  打造高端创新体系

  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正成为战略科技力量的生力军,成为产业技术创新力量的新载体。

  贵州省创新资源缺乏、传统科研机构改革推进缓慢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新型科研组织,新型研发机构能够有效弥补贵州省创新资源的不足。为此,“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列为贵州省领导领衔推进的2020年重大改革项目,由省科技厅具体负责。

  2020年7月,省科技厅召集贵州特征微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市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究院等企业召开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对贵州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科研成果决定了技术产业的高度,而落地转化则影响其产业发展的广度。”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导师、贵州特征微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晓丹说。

  在政策的引领下,2020年,团队以现有提升基酒酒质的功能菌剂(曲粉)专利技术、机械酿造设备研发专利等成果与贵州中心酿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孵化出贵州特征微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对贵州微生物资源化利用及开发的科研成果进行孵化和生产示范。

  2021年,该公司入选贵州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此次被纳入的机构总共只有6家单位。

  据王晓丹介绍,利用发酵酒醅分离筛选出的优质菌种,通过结合几十种贵州及省外特有的药用植物进行深度发酵,提取出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和有机酸类物类,并先后开发了一系列保健、化妆产品,市场反响强烈。

  无独有偶,同是入选贵州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的贵阳市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卢继敏也深知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自2021年正式启动运营以来,一直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两手抓,立足产业以“研发”和“转化”去布局业务,立志打造装备制造产业研发平台、人才聚集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技术服务企业就是成果转化的载体。”贵阳市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卢继敏说,研究院重点面向军工行业、新能源行业、铝产业,以提升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和整体整备研发制造等方面为切入点开展项目立项和科研,目前实现了7项科研成果转化,申报了8项专利。同时,产品和服务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比如跟贵航集团合作承接的华为5G基站电池冷却板自动检测线,帮助客户将冷却板的检测时间由原来的120秒缩减至22秒,并实现了检测工位的无人化和检测数据采集分析的智能化。

  “目前,研究院技术研发、第三方检测、科技咨询三大业务板块运营时间才一年,但整体效果明显。”卢继敏说,未来,研究院将进一步紧贴产业需求挖掘项目,通过现有研发和生产基础,以企业机制经营为主导,以研发能力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服务为桥梁,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创新联合体。

  与此同时,省科技厅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加强平台载体培育,推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探索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立项支持建设15家众创空间、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大学科技园、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达135家。

  技术经纪人培训

  服务企业激发技术市场活力

  “以前做技术服务不太有系统性,参与本次培训后,在解决企业系统化技术需求方面,我学习到了更为有效的方法。”贵州化工研究院李梦萱说。这是李梦萱参与了由贵州省技术转移中心(简称技转中心)举办的贵州省技术经纪人培训班结业后的真实感受。

  “企业既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而技术服务与需求咨询便是保障这一主体健康生长的良医。要把科技管理要素按创新链布局的形式与产业链形成融合,才能突出产业创新引领和成果转移转化效能。”技转中心总经理赵斌说。

  2014年,根据省政府建设“贵州省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要求,围绕贵州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需要,经省科技厅批复,贵州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出资成立技转中心,负责建设运营由省科技厅指导搭建的、覆盖全省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贵州省技术市场。

  目前,贵州省技术市场已形成“1+2”的工作构架,“1”即一个线上服务平台,“2”即两个线下服务点,分别位于省科技厅和贵州科学城,为来自全省各地的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通过开展“千企面对面”活动,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并通过匹配各大高校及科研单位成果专利信息,促成科技成果落地生产并助力企业发展。运行至今,贵州省技术市场促成企业签订居间合同72家,合同总金额达到5300万元。

  下一步,技转中心在省科技厅和省中心指导下,从贵州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贵州科学城为全省科技创新生态服务平台,整合导入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并逐步下沉至各市(州)高新区,建立起省与各地市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开放共享的技术转移平台运行机制,打造“1+N”贵州特色成果转化体系,引领全省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