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傅国涛:加快产教融合 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2024-03-04 07:46:2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王文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 傅国涛

  “我很幸运,得到了国家和公司的培养,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技能大师。我一直想做的就是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公司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技能人才。”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傅国涛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傅国涛告诉记者,他在18岁那年以理论、实作综合第一名的成绩,从永川船舶工业技校毕业,分配进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船用柴油机配套企业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我在车间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已有35年,车工、镗工、加工中心都做过。”傅国涛说,“都说这个工作辛苦,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着我不断思考和实践,怎么把零件加工得越来越精细,成为一件件钢铁艺术品,用于国家建设。”

  傅国涛发现,随着近年来我国船舶事业快速发展,船用发动机传统机型逐步被节能环保、高效能的机型替代,这对机械加工制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现在正在试制的甲醇和氨燃料机型,对产品的精度要求更高,加工难度更大,所用的加工刀具与切削方法都因此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要保障常规成熟产品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要保证新产品的试制,这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全国两会,傅国涛准备了两份建议,其中一份与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相关。

  在调研过程中,傅国涛了解到,各类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获奖后留校任教的比例较高,这类获奖选手平均年龄在20岁出头,获奖后进入职业院校任教,对职业教育的兴盛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要发挥好各类技能比赛获奖选手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他们掌握的前沿加工技术,另一方面要弥补他们对企业实际加工情况了解不足,传授技术过于单一的问题,避免出现教育链和产业链“两张皮”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产教融合,让职业院校的教师走出“象牙塔”,进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以挂职锻炼、跟班进组等形式深入生产一线,与在岗职工深度交流、互通有无,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产品加工流程与方法。

  “加快产教融合的另一部分来自企业,要让企业高技能人才进校兼职。”傅国涛表示,各类企业中,不乏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高级技师、大国工匠等高技能人才,他们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工匠精神”、绝技绝活的传承人。高技能人才进校园是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让这些经验丰富的师傅们以外聘教师、客座教授、产业导师、专业带头人等形式进入职业院校,以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授课,也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改善师资结构的有效途径。可通过企业高技能人才与职校教师交流互动,取长补短,不断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最终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员,重实践、善学习、勇创新是其本质要素,培养贴近行业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队伍,将持续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生力量。”傅国涛说,要让学生与企业双向奔赴。企业对应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与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合作,联合创办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场所,形成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等,提前让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或车间一线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以准员工身份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工作,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形成一个平稳过渡的缓冲带,最终实现双向选择、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