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浙大衢州“两院”发布乙炔制备新方法

2024-04-27 19:0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霍星羽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4月26日,创新驱动、引领未来——浙大衢州“两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系列技术成果发布会之等离子体再造绿色乙炔产业链在衢启幕。新技术经济效益、绿色效益兼具,已在电子特气等领域迎来推广应用机会。

  此次发布会吸引产学研用端百余人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衢州“两院”院长任其龙,浙江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胡仲明,衢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吕亮等人出席。

  新技术兼具经济和环保效益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这项新技术兼具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制备的产品(乙炔)是大宗化工原料之一,在化工行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乙炔的下游产品包含可降解塑料和芳樟醇等精细化工品,后者广泛应用于花香型香精、香水、香皂等芳香工业中。

  据悉,此次发布的等离子体再造绿色乙炔产业链技术,原理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和高反应活性,将煤、天然气一步转化制得乙炔气体,解决了当前传统电石工艺存在的高资源消耗、高碳排放等问题,为乙炔化工及下游可降解塑料、半导体等产业链的迭代升级提供了革命性的全新技术路线。

  新技术的碳排效应如何?浙大衢州“两院”孵化的首家企业衢州晶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铭介绍,如果将我国每年900万吨的乙炔需求量全部替换为等离子法,则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4亿吨,占我国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

  此外,新型技术路线立足我国的能源结构和风光资源分布,降本效果明显。在东南沿海地区,该工艺比传统的电石工艺降低了10%左右的成本;在西部地区,因煤电价格更低,成本降幅可达到20%至30%,相对传统电石工艺更具经济性。

  十五载春秋 三代师生接力

  十五年磨一剑,三代人薪火相传。新技术顺利上线的背后,是三代师生的坚守。

  “最开始是任其龙老师带领我们查阅资料、设计等离子炬,后来一步步走到现在。”张铭说。浙大衢州“两院”等离子团队研究员杨启炜介绍,研发团队的固定成员有8位,从2009年起开发新技术,如今已跨过15个年头。

  在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努力下,新技术的产业化前景已渐渐明朗。据悉,该技术已经过兆瓦级中试和十兆瓦级工业示范装置的运行验证,单套装置可年产5000吨乙炔。以此为基础,团队已与多家知名绿电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张铭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有第一套装置能够生产乙炔产品、供给下游客户。

  锁定契机 融入电子特气行业

  “新技术得以应用在电子特气产业中,成为了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杨启炜表示,团队在新技术推广期遇到难题,下游大宗化工品企业已拥有规模庞大的电石制备乙炔设备,更换成本高昂,换新意愿低。研究团队也因此进入时长超过1年的瓶颈期。

  后来,电子特气行业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新机会。杨启炜表示,该领域乙炔用量不高,一套小型等离子体制备乙炔装置就能满足其制备需求,为技术的使用推广打开新局面。

  在杨启炜看来,电子特气产业前景广阔。集成电路、芯片是全球迈入数字化时代的底部支撑,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特气作为芯片刻蚀、沉积必备物质,需求也水涨船高。

  “目前,电子特气领域有80%至90%依赖进口。国家已开始重视该问题,我们也致力于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杨启炜说。

  “电子产业的兴起给国内电子特气产业带来了非常好的机会,而地缘政治因素会推动相关企业精进技术。” 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韩一松告诉上证报。(霍星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