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止涨 地方松绑预期加强

2014-05-19 08:19:4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4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双双回落,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降至2013年以来新低,26个城市房价环比止涨。业内人士认为,4月本是需求恢复期,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下调却出现大幅度升级。这意味着楼市开始明确周期性调整,下行趋势愈加明显。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26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止涨

  楼市下行趋势明显,地方“松绑”预期加强

  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进一步趋缓。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双双回落,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降至2013年以来新低,26个城市房价环比止涨。

  业内人士认为,4月本是需求恢复期,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下调却出现大幅度升级。这意味着楼市开始明确周期性调整,下行趋势愈加明显。

  数据

  房价涨幅继续收窄

  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住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44个,下降的有8个,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安庆、赣州、无锡、惠州,持平的城市有18个。这意味着,已有26个城市房价出现止涨。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0.4%,最低为下降0.7%。

  同比方面,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4月,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3.6%,最低为下降4.4%。

  二手房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2个,持平的城市有13个,上涨的城市有35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0.7%,最低为下降0.8%。止涨城市升至35个,占比达二分之一。同比来看,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7个。4月,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2.0%,最低为下降8.3%。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70个大中城市房价走势总体平稳小幅上升,但涨幅收窄。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减少,持平和下降的城市个数增加。

  链家地产研究员张旭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今年以来一二手住宅房价指数情况来看,整体下行趋势明显。目前,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已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环比双双下降,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环比指数也连续3个月双双回落。一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降至2013年以来最低。

  链家地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的价格指数显示,2014年4月,70个大中城市平均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指数为100.06,较上月下降0.16点,环比降幅达到近25个月最大,同比指数为106.76,较上月下调0.94点;二手住宅价格平均环比指数为100.07,比上月下降0.05点,同比指数为103.70,比上月下调0.46点。

  压力

  多地调控“松绑”难扭颓势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无锡、南宁、杭州萧山、铜陵、宁波、郑州、常州、天津等地分别从限购、补贴、减税、土地等多方面放松调控,以缓解现阶段房地产下滑程度。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传闻酝酿救市的城市已超过10个,其中已作出若干调整的城市有6个。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的情况下,全国预计将有超过30个城市有放松调控的预期和可能性。

  CRIC研究员杨科伟分析认为,这些城市基本都是库存压力较大的城市,新出台的政策力度也相对温和,基本是在户籍改革或新型城镇化大框架下运作,未突破限购本身。他同时认为,在地方收入预期锐减的压力下,未来地方在总体“分类调控”大框架下,自主出台“托市”甚至“救市”政策的进程可能进一步加快。

  与4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相对应的是,几天前,财政部和统计局先后了公布了前4月房地产市场其他相关数据。财政部数据显示,前4月,与房地产交易直接相关的房地产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契税等对地方财政增收的贡献明显回落。而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前4月,房地产投资额明显下行,房屋新开工面积大幅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降幅分别达6.9%和7.8%,幅度较一季度继续扩大,4月降幅分别达到了14.3%和13.9%。

  杨科伟表示,从这些数据来看,当前房地产行业情势很不乐观,压力较大。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需求收缩、成交低迷的趋势短期内无法扭转,可预见后期相关税收收入必将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从现阶段来看,放松调控城市房地产市场仅有部分有所好转,更多的不但没有起色,反而仍在大幅下滑。

  CRIC研究中心数据显示,5月上半月,天津、杭州、长沙、贵阳、南昌等地因政策扶持而出现需求释放的现象。以天津为例,4月底,天津出台新政,5月底前将停办蓝印户口,这一政策引发天津当地的楼市抢购潮,短时间内成交量暴增。数据显示,天津5月上半月同比大涨33%,而其4月的房地产成交同比还是下跌11.43%。

  除天津外,其他调控“松绑”的城市成交量仍在大幅下滑。例如常州4月同比成交下滑4.39%,而5月上半月同比大幅下滑至54%,南宁5月的成交量也由4月的同比上涨32.93%暴跌至同比下跌80%。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认为,房价适度回落,并逐步回归理性,不管是对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是对购房人而言都是好事。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回落势头的开启,尤其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已经出现项目滞销、项目烂尾、开发企业倒闭的情况下,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则迫在眉睫。

  但胡景晖指出,一方面,要避免楼市政策180度大转弯,由严厉限购转向全面救市,重蹈2008至2009年楼市调控的覆辙;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无所作为,任由楼市持续下行,危及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

  趋势

  楼市进入周期性调整

  对于现阶段楼市,张旭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14年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进入下行周期趋势愈加明显。从今年房地产下行趋势确立以来,降价城市数量不断增长,原本属于需求恢复期的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下调却出现大幅度升级。

  张旭指出,从数量和深度上看,4月房价环比下降城市数量较前两月有大幅增长,其中,二手住宅市场4月下降城市数量增长近6成,如果包含持平状态,非价格上涨城市数量已达到一半。一手住宅市场降价和止涨城市数量也接近4成。这种状态接近2011年二季度末市场下调时的表现。此外,大量二线城市和部分一线城市加入降价阵营。二手住宅市场表现更为明显,4月降价城市中,二线比例超过了5成。

  对此,中原地产张大伟认为,现阶段趋势明确,楼市开始周期性调整。“本次市场调整相比2008年、2011年出现的政策性压制导致的市场调整,本次楼市是因为非政策因素导致的市场萧条,这可能会导致本轮调整周期和深度较长,特别是非核心城市、非城市核心区,都有可能出现明显价格调整”。

  “在信贷收紧、资金压力、自住房供应等多方因素的冲击下,供需双方的市场预判已经出现转向,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多,而房企‘让利跑量’心理渐占上风,供需格局已经悄然生变。”张大伟说。

  “此次首次出现区域性降价,价格调整城市从点开始蔓延到块状,华东区域整体楼市出现颓势。”张大伟说,浙江、江苏、江西等华东省份出现区域性降价,房价变化从之前的点状分布出现了块状变化,调整的速度加快。

  张大伟认为,市场加速调整的可能性加大,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很可能会陷入整体低迷。在最近传出的杭州等二线城市项目价格出现调整,也预示着2014年整体楼市分化将愈加剧烈,在资金面趋紧的情况下,房价出现调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特别是库存严重的城市、人口新增放缓的城市,最近都有可能再次出现降价。

  楼市松绑再添一城:扬州恢复公积金又提又贷

  继铜陵、无锡、郑州和天津传出楼市松绑之后,扬州也公布了微调政策。

  5月16日,扬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网站发布的 《关于认真做好当前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5月20日起,扬州允许借款人申请公积金贷款时提取本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积金,其他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可在结清贷款时使用。不过,当前仅恢复公积金“又提又贷”,“商贷转公贷”、“异地贷款”依然没有开放。

  在业内人士看来,扬州放松公积金提取有意增强购房者实力,救市目的非常明显。

  房地产行业专家张建初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积金又提又贷政策的放松,意味着购房者不但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还可以提取公积金付首付款,同时还可以使用直系亲属的公积金支付购房款,这无疑是增加了购房者的资金实力,有利于刺激购房者购房。”

  适时恢复“商转公”等政策/

  去年初,随着“国五条”细则的出台,各地二手房成交量迎来井喷。成交量的急剧增加,带动公积金二手房贷的发放,这对贷款资金流形成较大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力,扬州去年4月1日起实行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紧缩政策,其中就暂停了商贷转公贷、又提又贷和异地贷款这三项业务。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扬州房管局部门了解到,又提又贷暂停,意味着购房者无法提取部分公积金用于付房款的首付了,这对购房者产生一定影响。二手房成交量随之大幅下滑。然而该政策仅实施1年,扬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网站就发布了上述《通知》。

  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今年以来,扬州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稳定态势,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资金运行总体呈下行态势,但仍处在高位水平,流动性仍然偏紧。

  值得注意的是,和以往不同的是,目前只能提取本人和配偶的公积金,其他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只可在结清贷款时使用。

  “扬州的文件里面也强调了,目前资金运行仍处于高位,资金压力依然非常大,这说明此时恢复这个政策也是不得已之举。”张建初说。

  随着该政策的出台,扬州也是继广西南宁、天津滨海、杭州萧山、江苏无锡、安徽铜陵、河南郑州后,公开救市的第七个城市。对此,记者致电扬州公积金管理中心,但是并未得到回复。

  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业务处处长徐建国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公积金又提又贷政策的恢复,不仅可以解决购房者资金缺少的难题,还可以增加首付减少贷款,从而降低利息的压力。

  徐建国还表示,目前商转公和异地贷款暂未恢复,但是下一步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公积金资金流动性的情况,考虑适时恢复商转公和异地贷款政策。

  销售低迷致库存高企

  事实上,这并不是扬州第一次出台楼市松绑政策。早在2012年5月,扬州市房管局和财政局就联合发出通知,从2012年7月1日起的一年内,对个人购买成品住房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的,对购房者给予所购房屋合同价款

  (指所购房屋本身的价格,不包括车库、车位和公共维修基金等价款)6‰的奖励。对于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120平方米以下的,给予所购房屋合同价款5‰的奖励。对于120平方米及以上、144平方米以下的,给予所购房屋合同价款4‰的奖励。

  当时政策发布之后,就立即引起舆论高度关注,也被不少业内人士,扬州此举明显是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违背,是明显地救市行为。与当年芜湖和佛山救市政策被住建部叫停不同,扬州当时的政策并未被叫停。

  在业内人士看来,扬州连续出台松绑政策的背后,是楼市销售低迷,库存压顶的尴尬局面。

  据搜房网数据统计,2014年一季度扬州市区商品房成交5479套,同比下降30.31%;成交面积635743平方米,同比下降30.56%。

  扬州当地一开发商负责人徐俊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扬州楼市进入去年下半年以来,成交量持续低迷,这与诸多城市不断爆发的大幅降价,楼市崩盘论有很大关系,不少购房者处以观望的态势,我们也比较着急。”

  成交量的低迷导致目前扬州楼市库存量进一步加剧。据扬州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末,扬州市区商品房累计可售面积346.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82%,环比上升3.92%;其中商品住宅225.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59%,环比上升5.47%。高达225.52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库存,扬州需要3年时间消化,库存压力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据扬州搜房网数据统计,2014年扬州楼市商品房预计有115家楼盘入市,比去年的入市量增长21.05%。

  房地产行业专家李智对记者说,“随着这些楼盘的入市,按照目前的消化速度来看,扬州楼市的库存量只会进一步加剧。”

  楼市低迷直接影响到土地成交量。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扬州一共成交14块经营性用地,成交面积88.25万平方米,同比去年下降了21.17%。下半年出让124万平方米,也同比下滑了20%左右。来自扬州官方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扬州土地出让17幅地块,出让量达到76万平方米。

  房地产收入占比扬州地税收入比重非常之高。据记者从扬州官方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房地产行业对扬州的经济发展重要性相当大,“楼市低迷,必然会影响地方土地出让,从而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每日经济新闻)

  楼市分化进一步加剧:厦门领涨杭州领跌

  进入4月,楼市分化进一步加剧,三四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继续下行,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十分坚挺。其中,杭州和厦门更是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景象。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新建商品住宅中,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4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涨幅最高的为上海,上涨13.6%,最低为温州,下降4.4%。

  与3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8个,持平的城市有18个,上涨的城市有44个。房价未上涨的城市达到了26个,也是2013年以来最多的一个月。环比价格变动中,涨幅最高的是厦门和南京,上涨0.4%,最低的杭州,下降0.7%。

  浙江板块普跌

  在楼市整体下行的关口,不同楼市、不同区域的分化进一步加剧。如果说去年的分化主要在于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那么今年春节以后,这种分化在一二线城市之间更加明显,以杭州为代表的部分二线城市由于库存高企,房价明显下行,而一线城市和厦门等部分二线城市价格仍相对坚挺。

  杭州楼市在4月下旬引发第二波降价,降价、低开、特价房等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杭州楼市成交10112套,同比下降了37.8%。另外,杭州楼市的库存压力仍在不断攀升,截至3月底,杭州市区可售商品住房76004套,可售面积998.1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加36.2%、32.6%。若按照前三个月平均卖3370套计算,杭州消化库存需要22个月,库存积压相当严重。

  在杭州的领跌下,整个浙江板块均出现明显下行。由于民间资金雄厚,再加上实体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困境,过去几年很多资金逃离制造业进入地产等领域,因此尽管浙江城市规模不大,但不少城市房价却可以比肩大城市,价格虚高颇为明显。

  在本轮降价潮中,浙江板块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昨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宁波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了0.2%;温州环比下跌0.1%,同比下跌4.4%;金华环比下跌了0.4%。

  “这是首次出现区域性降价。”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浙江、江苏、江西等华东省份出现区域性降价,房价变化从点状分布演变到块状分布,调整速度明显加快。

  在浙江之外,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环比下跌。例如最近传出因资金困局陷入破产危机的光耀地产,其所在大本营广东惠州环比下跌了0.5%。4月22日发布救市新政的无锡环比下降了0.2%。

  下行趋势难改

  在杭州领跌的同时,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仍然坚挺。4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上海环比上涨0.3%,广深分别上涨0.1%和0.2%。厦门和南京的涨幅最高,环比上涨0.4%。其中,厦门已经是今年以来连续第4个月领跑全国。

  厦门高企的房价也传到了土地市场。在14日厦门的一场土地拍卖会上,两幅地块都以不低的溢价率成交。其中一幅地块经过数百轮激烈竞争,最终以总价31.96亿元竞得,楼面价为13136元/平方米,溢价率64.4%,成为厦门集美区新地王。

  张大伟说,本轮下行并非因为政策因素导致的市场萧条,这也将使得本轮调整周期更长、更有深度,特别是非核心城市、非城市核心区都可能出现价格调整。三四线城市很可能继续陷入整体低迷,而二线城市中,库存严重或者人口导入放缓的城市,也可能出现再次降价。

  他认为,库存的增加将很快导致价格调整。在部分千亿房企都上涨乏力的情况下,成群结队的百亿房企和中小房企,正在经历一场大浪淘沙的分化。尽管各地救市十分频繁,但除非出台大规模的降准等政策,否则房地产下行趋势很难出现变化。而市场一旦出现恐慌性观望,很可能需求会突然锐减,从目前市场情况看5月份也很难升温。(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