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告别黄金十年

2013-06-12 13:43:53

  http://epaper.rmzxb.com.cn/2013/20130514/t20130514_497317.htm

  白酒行业:告别黄金十年

  2

  2013-05-14 01:55:32

  2013-05-14 01:45:00

  000799 000568

  通用负面

  负面

  泸州老窖 酒鬼酒

  “现在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价格在持续下调,高端白酒生意不好做。”北京一家超市的白酒促销员刘小姐对本报记者说。

  回忆起当初茅台53度飞天白酒超市价格月月攀升的情景,刘小姐无限神往:2011年5月茅台酒专卖店53度飞天茅台标价为1280元/瓶,6月份升至1380元,7月份涨至1480元,8月份售价为1580元,9月为1680元。

  “风光不再。”在刘小姐看来,今年春夏季也许是高档白酒的“寒冬”。

  记者了解到,53度的飞天茅台,以前超市基本是统一售价1980元/瓶,而现在售价则在1300元/瓶左右。在普通烟酒店里,53度的飞天茅台只需1000元左右/瓶。

  不仅是高档白酒,刘小姐告诉记者,一些中端的白酒也开始自降身价进行促销,比如买一瓶送一瓶或者买白酒赠送购物卡等等。

  市场的反应证明了这一点:随着金种子酒、伊力特和水井坊一季报最终出炉,白酒板块14家上市公司一季度成绩单全部亮相。纵观这14家上市公司,酒鬼酒、泸州老窖、水井坊等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均“双跌”。其中泸州老窖的营业收入同比下跌3.36%至30.85亿元,净利润下跌11.64%至11.43亿元。酒鬼酒的业绩更是可以用“惨”字来形容,净利润下跌9成,跌入冰点。

  从季报可以看出,白酒行业正在经历市场的调整期,“个位数增长”、“单季最低”、“双跌”等信息使得白酒业以往的“华丽”成绩不复存在。

  市场仿佛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白酒行业“轻轻松松”就挣钱的“黄金十年”已然落下帷幕。

  黄金十年“野蛮生长”

  “从经济指标增长情况看,将过去10年定义为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无可争议。”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赵建华对本报记者说。

  为他的话做例证的是:2002年到2012年,我国白酒业销售收入从495.88亿元上升到近4000亿元;白酒产量从378.47万升上升到1153.16万升;白酒业利税总额从126.78亿元上升到1366.18亿元。但是,早在2012年,已经有业内人士对于白酒业的急速发展表示出了担忧。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曾表示,各酒企近年来营业总额和净利润的增长是非常惊人的,需要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平稳、持续的增长才是整个行业应该保持的态势,急速增长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在众多的业内人士看来,白酒行业在过去十年的黄金发展阶段,可能隐藏着很多的矛盾,这些被遮盖在辉煌背后的问题,势必会在一定的阶段暴发出来。

  例如酒产品跟风涨价的盲从心态。“在2012年的上半年,白酒行业的销售形势应该是很好的,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对本报记者说。

  在何继红看来,到下半年的时候,一些高端名白酒的价格开始上涨。高端白酒的价格上调之后,一部分二线品牌,也就是一些中档和低端白酒品牌也开始跟风上调价格。

  而当前,茅台、五粮液两巨头价格的下滑已造成行业整体价格下滑,出现连锁效应。

  “当高端品牌的白酒价格刹车时,中低端品牌的白酒就会应接不暇。特别是2012年市场情况的特殊性,市场环境变化很快,导致二线品牌没有时间差去调整它的价格体系。”何继红说。

  可以看到,茅台、五粮液的降价会抢走如酒鬼酒这样的中端白酒的市场,而中端白酒会竞相降价去库存加大促销,中端白酒的降价又会给高端白酒带来压力,如此陷入恶性循环,酒企竞争趋势会愈演愈烈。

  在白酒营销专家万兴贵看来,白酒行业降速表面上看,是因为经济不景气、限制“三公消费”以及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带来的市场信心下降。

  “实际上是白酒行业盲目扩张导致的产品结构性失衡和之前寄生‘三公消费’的营销方式造成的。”万兴贵说。

  在万兴贵看来,白酒行业发展的这黄金十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把营销集中在公务消费领域,也可以说是寄生“三公消费”。如今“三公消费”受到限制,自然之前酒企的营销模式会受到影响。

  走向理性转型期

  “现在既然问题已经暴发了,就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去面对。所以今后一段时间,是行业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制定全年政策的关键阶段。”何继红说。

  在何继红看来,对经销商而言,除了消化现有的库存外,更多的是期待生产企业能够实行更好的营销政策,推出更新的运作模式。

  远景咨询公司总经理朱涛分析认为,现阶段白酒行业的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向:一是白酒发展正由黄金十年走向白银十年,白酒第二轮深度调整已开启。二是从政务消费驱动向大众消费驱动转变,短期发展受到抑制,中长期进入理性市场化运作阶段。三是竞争阶段从需求性增长向竞争性增长转变,边际利润骤减。

  “全国二线白酒和省级二线白酒面临的机会大于挑战,原有的竞争格局有望被打破,竞争边界将从城市向县镇转变。”朱涛说。

  “如何应对挑战?互联网是大势所趋。”酒仙网副总裁梁爱丽表示,白酒行业已经进入调整期,放缓增长速度后,营销变革与渠道创新已成为各家酒企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对于广大长期偏居一隅的二、三线品牌,进军电子商务成为企业的共同选择。

  但同时,梁爱丽也坦陈,虽然互联网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3年内并不会对白酒行业的市场格局造成根本性改变。

  对于白酒生产企业如何进行具体调整,1919酒类直供董事长杨陵江建议,企业对三公消费的依赖度和重视度有所调整。之前依赖过大的,重视过多的,将来会更多地回归到非三公消费的市场;

  “厂家应在价格手段上有所调整,不再以管控价格为主,下一步,厂家可能会考虑回归到市场手段,收回经销商的价格操作空间,把这部分空间作为厂家的市场费用,直接投放于市场,这样,也有利于厂家对价格的直接掌控。”杨陵江建议。

  另外,杨陵江还建议,大部分高端白酒应从量的问题上做一个反思和整理,将计划性销量真正根据市场的供需平衡做一定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