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产业大会:期货场外期权受热捧

2016-09-13 16:51:37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宋薇萍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13日中国证券网记者从大连召开的“第九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获悉,随着大商所玉米、鸡蛋等期货品种功能持续发挥,产业企业、金融机构不断探索提升利用期货工具水平,其中在场外期权领域的创新发展尤为突出。

  与会人士认为,随着“保险+期货”模式推广,场外期权模式愈发成熟,市场参与度上升。他们呼吁尽快推出玉米等场内期权,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有效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所谓场外期权,是指在非集中性交易场所中的非标准化金融期权合约,是由场外双方洽谈,或者中间撮合,根据双方需求自行制定的交易和金融性衍生品。

  芝华商业数据有限公司CEO黄劲文在大会上表示,目前鸡蛋行业颇受欢迎的“蛋价保险”,实质上就是属于场外期权。

  据介绍,一份“蛋价保险”合同要包括季度、保险约定价、费率、产蛋量和保费等主要条款,但保险等金融机构却通过期货市场实现了风险转移。

  “这既促进了农业企业及农民参与期货市场,又解决了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工具匮乏的问题,取得了积极效果。”黄劲文说,目前已成功交易的面向养殖环节的“蛋价保险”,实质是看跌期权。未来还可以推出面向下游消费环节的“蛋价保险”,即看涨期权。

  除了“蛋价保险”,玉米现货企业也在探索通过创新玉米期货助力自身发展。浙商期货总经理胡军在会上表示,随着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市场化的玉米价格波动将较以往剧烈,产业十分需要对冲风险工具。除了期货,企业也可借用场外期权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套保策略,制定符合企业及产品特点的个性化产品。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场外期权的其他模式,如贸易商希望对额定库存做保值而不想付出较多成本时,可以建立领子期权组合,在持有标的资产的情况下,企业买入虚值的看跌期权做保护,同时卖出一个虚值的看涨期权降低保值成本。

  与会人士表示,在传统大宗商品库存风险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运用较多的是期货,如今场外衍生品的出现对传统套保模式形成了有益补充,受到较多实体企业青睐。

  不过,专家认为,当前场外衍生品期权面临着价格成本偏高等制约因素,呼吁尽快推出场内期权,提高市场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