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天然气11只概念股望迎爆发
个股点评:
广汇能源:中哈天然气管道通气,公司LNG产业驶入快车道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昭亮 日期:2013-06-26
投资策略:我们继续看好公司长期高速成长带来的投资价值,各项业务进展将逐步进入兑现期。虽然部分项目由于多种外在因素的存在导致投产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但总体向好的增长趋势基本与我们此前的判断一致。综合考虑公司各项业务进度,预计公司2013~2015年净利润分别为:28.8亿元、55.6亿元、8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8.6%、93.3%、46.1%。按最新股本计算,折合EPS 分别为0.55元、1.06元、1.55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给予目标价格区间15.4~16.5元。短期而言,公司LNG 项目正式通气将贡献丰厚利润,公司将逐步走出煤化工事故的影响,随着哈密煤化工项目正式恢复运行日益临近,2013年三季度业绩将爆发式增长。
短期股价催化事件:哈密煤化工项目恢复运行、与壳牌合作达成实质性协议。
富瑞特装:需求和产能均超预期,业绩释放有望加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龙华,熊哲颖 日期:2013-05-27
富瑞特装投资要点
推动LNG产业链迅速发展的主要逻辑是两个价差:(1)管道气门站价低,动力用LNG价高,该价差决定了上游供气方建设加气站动力大;(2)动力用LNG的价低,柴油价高,燃料的经济性造就了LNG汽车的需求。同时,LNG重卡客车售价高于柴油车,中游车厂亦有推广动力。
预计车用LNG瓶需求量从2012年的约4.7万支扩大到2015年的超过30万支,行业产能从2012年的5万余支扩大至2014年的20余万支,产能扩张与需求增长相匹配,毛利率大幅下滑概率不大。预计富瑞的产能将从目前的4万支扩大到2014年的10万支,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市占率可维持在40%之上。公司正在主要省市推广售后服务网点,这将巩固公司的竞争优势。
富瑞其他低温应用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公司的加气站设备、撬装液化装置、锅炉改气设备在手订单充裕,毛利率较高,并且公司已决定扩建厂房,增加上述产品产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1.95、3.05、4.47元,增速分别为129%、56%、47%。按照2014年30-35倍PE区间,给予目标价区间92-107元。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或柴油价格大幅降低导致LNG汽车丧失经济性;未来LNG加气站建设及投入运营速度大幅低于预期;行业新增产能大幅超预期导致利润率下滑。
潍柴动力:凯傲上市在即,潍柴估值修复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 研究员:许英博,陈俊斌 日期:2013-06-19
事项:
凯傲公司网站公布IPO询价区间为24-30欧元,认购时间为6月17日-6月26日,并将于6月28日正式上市。本次公开发行数量为3495万股,其中潍柴动力认购1368万股,Superlift(高盛&KKR)认购404万股。按定价中值27欧元计算,融资规模为9.53亿欧元,凯傲市值为26.7亿欧元。
评论:
凯傲上市改善公司债务结构,短期盈利明显回升。凯傲公司201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9亿欧元(同比-5.2%),净利润2860万欧元(同比+73.2%)。截止2013年3月31日,凯傲净负债为18亿欧元,本次公开发行融资9.5亿欧元,将显著改善公司债务结构。随着利息费用下降,凯傲短期盈利将明显改善。潍柴持有凯傲上市后的股权比例提升至30%,预计凯傲对公司2013年的净利润贡献为3-5亿元。
通过与潍柴的战略合作拓展中国市场,凯傲盈利将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凯傲是全球第二大叉车制造商,林德在液压领域具备竞争优势。通过潍柴在国内领先的市场地位、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强大的经销商网络,凯傲和林德液压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双方在供应商共享方面的合作以及业务上的协同效应,将有助凯傲公司盈利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更新需求及加速黄标车淘汰将驱动重卡行业景气持续,好于市场悲观预期。重卡更新周期一般为4-6年,上一轮销售高峰在2009-2010年,即便考虑使用率偏低导致更新周期延长,2014年开始亦有望进入新一轮更新高峰。此外,环保部规划“十二五”期间重点区域淘汰中重卡黄标车139万辆,在规划目标只完成50%的中性假设下,预计未来3年中重卡市场空间增加约20%。基于对宏观经济相对谨慎的预期,我们预计未来3年重卡销量CAGR有望达到10%以上。
潍柴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潍柴先后支付4.67亿欧元和3.69亿欧元获得凯傲上市后的30%股权,与凯傲IPO后的公允价值相当(8亿欧元,约合67亿人民币)。随着凯傲盈利持续改善,该部分股权价值具有较大增值空间。潍柴当期总市值为401亿元(RMB),若按分部估值法计算,原有业务估值仅为334亿元(RMB)。考虑重卡行业景气复苏以及公司的市场地位,公司2013年发动机销量有望增长15%以上,盈利能力明显恢复。预计潍柴原有业务净利润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约36亿元(RMB),对应当前估值仅为9-10倍PE,处于历史低位。
风险因素:凯傲上市后破发,导致公司持有凯傲股权价值下降;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导致重卡需求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市场份额下降;并购整合进程不及预期等。
四川美丰:中石油限气简评,倒逼价改,美丰受益,凸显四川及石化旗下企业优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胡彧,梁斌 日期:2013-05-08
事件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石油在部分地区限制天然气供应,并谋求提价销售。核心事项如下:
1.4月底,中石油以进口气未如期到货为理由,限制华北、山东、陕西等地区天然气供应;
2.5月初,供应有所恢复,但价格上浮0.2元/方,幅度8%;
3.本次限产谋求涨价是在淡季实施,较为罕见,因此市场比较敏感。
部分投资者就天然气提价问题对我们近期推荐的四川美丰业务及投资价值存在何种影响进行讨论,对此我们将研究结果和观点综述如下:
简评
提价预期一直存在,未有超出我们的观点之外
我们在四川美丰的深度《倚西南,吞大气,美河山》中就提到,2012年底以来,气价格调整的预期就一直存在(四川地区去年底已率先上调0.2元/方)。当时我们提了三层观点:第一,调价从终端向上游逐渐调整的概率较大;第二,幅度上看,未来2-3年至少上调0.3-0.5元/方;第三,产业链各环节盈利在调价中盈利均有增厚。本次调价的方式和幅度未出我们的观点框架之外。
比价+进口因素刺激,由中石油推动亦在情理之内
从比价效应看,天然气零售价约相当于成品油的50%,并且勘探开采(或进口)、储运和零售各环节赢利与其话语权并不匹配。另一方面,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接近30%,2012年进口均价2.56元/方,高于多数地区出厂价,中国石油2012年进口天然气业务亏损高达419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144.5亿。因此,占据全国70%天然气市场的中国石油主导推动亦在情理之内。
此举将倒逼天然气价改提速,最终产业链各环节均将有所受益
本次限供调价的实施主体是销售公司,提高的是终端出厂价格,符合“净回值法”从终端向上游逐渐提价的路径。这一举措事我们更倾向于从石化企业表达诉求、探寻政府反映的行为的角度理解,其最终目的是倒逼气价改革的及早出台。一旦价改出台,终端价、出厂价和井口价都将依次上调,最终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所受益。
“石化系+四川”因素保证四川美丰在此过程中受益凸显
去年年底,四川省天然气进口价格已经提前上涨,我们和各家川籍天然气企业的判断都是年内四川天然气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概率不大。今年的天然气涨价预期中,川企当可以旁观者身份视之。况且作为中国石化下属的企业,天然气多属自采,进口价基本在成本以上,提价的积极性和动力并不如进口亏损面较大的中国石油。同时重申我们提出的“二选皆赢”模式:如果涨价到位,那么天然气全产业链均收益;如果涨价不到位,那么石油石化在限供背景下势必优先供应自身下属企业。综上,“石化体系+四川企业”的身份将保证四川美丰在天然气涨价过程中相对和绝对意义上均有受益。
气头尿素:虽有成本压力,但美丰受影响有限
天然气价格上涨短期会提高气头尿素的成本,其对短期业绩的影响被部分投资者关注。但一方面如前所述,四川天然气已经领先一轮提价,倘若其他地区提价,其结果将是消除四川气头尿素与其他地区气头尿素的成本劣势;另一方面,四川美丰气头尿素单耗低于行业平均近200方/吨,在提价过程中有相对优势。总体看对四川美丰的影响有限。
短期看,LNG调峰需求可能受到刺激
值得补充的一点是,天然气供应的短缺使部分企业限于无法持续生产经营的窘境,LNG作为天然气供应调峰的补充手段重要性有所凸显。如果天然气价格整短期未能理顺,限气时间再次发生的预期得不到消除,调峰用LNG的需求可能受到短期刺激。
维持我们对美丰的买入评级
综上,我们认为本次天然气限供谋涨价的行为在意料之中,对四川美丰总体而言利好大于利空。我们维持对四川美丰未来市值“59亿安全边际,131亿中枢,乐观预期更高”的判断,一季报的成本压力和博弈因素的消化过程将创造新的介入机会,重申买入评级。
华菱星马:中报预增超预期,业绩拐点向上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冯梓钦,赵晨曦 日期:2013-06-05
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2013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2013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净利润超过1.66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据此测算公司2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超过104%。
点评:
销量大幅增长,利润率同步提升。预计公司2季度单季的重卡销量超过8500辆,同比增长109%,环比增长58%。销量大幅增长带动利润率同步提升,业绩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公司业绩拐点明确。
LNG重卡和发动机项目是未来成长推动力。公司和富瑞特装合作,完善LNG技术平台,有望借助LNG重卡产品弯道超车;发动机项目一期2.5万台产能,投产后将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产品质量。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我们上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13-2015年的全面摊薄EPS分别为0.94元、1.29元和1.66元,按照6月4日收盘价计算2013-2015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2倍、9倍和7倍。由于重卡行业正在复苏,考虑公司较大的业绩弹性和补偿协议对2013年华菱汽车的业绩保障,我们给予公司2013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18.80元,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专用车领域竞争加剧的风险;2)重卡复苏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宇通客车:混合动力客车持续发力,中报高增长可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王炎学 日期:2013-06-05
事项
宇通客车发布2013年5月销量4910台,1-5月累计同比增长10%,其中5月同比增长27%,大客车同比增长25%,累计同比增长18%。
主要观点
1、贡献主要利润的大客车销量同比增长25%,是拉动销量提速的主要动力。其中以混合动力客车为主要增量,预计四五月混合动力客车销量接近一季度的1000台,6月销量继续可期。
2、公司4月和5月销量来看,最高毛利率的混合动力客车和LNG客车主要贡献力量,符合我们对公司今年增长点的判断,预计大客车占比将持续提高。
3、公司同时公告实施授予预留股权激励股票,同时公司在今年6月29日后第一批股权激励的股票将进入行权期,本次预留股权激励对象主要为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对员工的激励覆盖范围更广,公司上下激励动力十足。
4、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6%,预计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将加速到30%左右。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对应的销量增速为1%,预计二季度销量增速在20%,利润增速将更高。
5、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预计13/14/15年全面摊薄EPS预测为1.48、1.73、1.94元,目前股价对应13年业绩为12倍PE,公司将最大程度受益城市雾霾治理的历史机遇,同时在股权激励条件下公司释放业绩的动力十足,二季报高增长可期,是国内少有的新能源汽车投资标的,合理估值在11-15倍,继续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高铁和城市轨道的高速发展对长途客运客车的替代作用超出预期。
2、城市轨道的发展对公交客车需求替代作用超出预期
蓝科高新公司调研简报:球罐业务是亮点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伟纲 日期:2013-06-18
公司投入8.28 亿元募集资金项目“重型石化装备研发制造项目” 将分两期完成,一期项目于去年8 月投入试生产,而二期项目计划于今年9 月完工,届时公司产能将大幅增长。
公司对新老产能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其中一期工程主要用于成型和焊接,二期工程用于钻采设备制造和机加工,而三期工程(募投项目)则主要用于大型设备组装、球罐压制及海工装备制造等。
公司新增球罐加工能力200%,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将是进口LNG 的主要接收地,对于LNG 储存球罐的需求量非常大,这将为公司的该项业务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海上油气开发已成为全球热点,近年来全球油气重大发现50%以上来自于海上。公司在国内油气水分离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油气水分离器的销售前景将非常值得期待。
公司将充分利用上海的区位优势,将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充分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势,在石化设备制造和石油钻采装备制造两个领域的高端区域,不断推出具有优异产品性能、大型化、节能化和差异化的高端产品,再创一个我国科研院所产业化转型的成功范例。
风险提示:公司板式热交换产品的市场拓展速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将影响对公司的业绩预期。
北人股份:股东大会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议案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龙华,何继红 日期:2012-12-19
事件:
北人股份发布2012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议案经表决获得通过。
预计重组后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天然气储运设备业务,主要包括车用CNG/LNG燃料供气系统、CNG/LNG加气站、CNG/LNG储罐和槽车等。目前天然气相关业务占重组后上市公司总收入的30%左右,因此,尽管天然气设备行业景气度较高,但未来公司业绩表现还需视两因素而定:一是天然气设备业务占比能否快速提升;二是工业气体气瓶景气度能否回升。
按照公司备考财务预测报表,2011-2013年,重组后上市公司的收入分别为24.5、24.4、27.9亿元,对应2012、2013年收入增速为-0.8%、14.5%;2011-2013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957、4723、5407万元,对应2012、2013年净利增速为-21%、14%;2011-2013年公司EPS分别为0.14、0.11、0.13元。
风险提示:天然气相关设备业务生产、销售不达预期;工业气体气瓶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
中集集团:一季报点评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许民乐 日期:2013-05-03
中集集团(000039.CH/人民币11.46,持有;2039.HK/港币12.40,持有)公告2013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96亿元,同比下降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19亿元,同比下降41.53%。收入下降主要由于车辆及海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集装箱业务收入同比有所增长,但箱价下跌,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略下降0.22个百分点,达到15.34%,受此影响,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集装箱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0.85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4.25%;主要由于客户加大了在传统淡季的采购力度,干货集装箱市场需求改善,销量同比和环比均出现较大回升,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为31.45万TEU,比上年同期上升86.76%,但价格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由于行业有新增产能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冷藏箱累计销量同比下降43.61%,达到2.69万TEU,价格也明显下降。特种箱累计销量1.29万TEU,比上年同期下降15.69%。
车辆业务方面,由于市场需求处于底部区域,公司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出现下滑,实现销售收入26.2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83%,累计销售2.05万台,同比下降23.22%。受益于天然气装备市场的旺盛需求,公司能源化工液态食品业务第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2.31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2.05%。报告期内由于订单交付节奏影响,公司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2.88%。考虑到集装箱需求尚未完全恢复,行业产能过剩明显,我们维持A股及H股的持有评级。
陕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有望迎来毛利与销气量双升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亮,林红垒 日期:2013-07-17
核心推荐逻辑:到2015年公司销气量有望达50亿方以上,较2012年增长近85%。从长远看,公司管输能力130亿方,未来如管道利用率继续提升,销气量达到100亿方,按照公司历史上正常的盈利水平(0.18元/立方米天然气)测算,净利润可达18亿元以上。公司未来的想象空间,可以支持目前110亿元左右的市值。
公司垄断省内天然气长输管道。公司垄断了陕西省天然气长输管道市场。目前公司建成天然气长输干线10条,总里程超过2600km,年输气能力达到70亿m3(靖西三线建成后达130亿方)。形成了纵贯陕西南北,延伸关中东西两翼,覆盖全省11个市(区)的输气干线网络。
公司获资源配置量达140亿方/年,气源充足。陕西是我国天然气主产区,2012年天然气产量311.3亿方,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28.9%。公司作为气源地省属天然气企业,在气源配置方面具有优势。公司获得的年天然气资源配置量达到140亿方,相对于2012年公司27.9亿方的销量,公司销气量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另外,西二线、延长石油等气田以及国家级过境输气干线可作为备用气源,公司气源保障充足。
陕西天然气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国家及陕西省为保护环境、改善大气污染,制定了一系列清洁能源利用政策,将推动天然气需求的增长。2012年“气化陕西”工程(一期)全面建成并完成原定任务目标。按照“气化陕西”工程(二期)以及陕西省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陕西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50亿方。
按此计算,今后5年全省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速将不低于每年20%。陕西民用车“油改气”合法化将使陕西省CNG需求量快速增长,按年行驶里程1.8万公里、百公里耗气量8方、改装比例10%测算,到2015年陕西省民用车用气量有望达到8亿方以上。
受益长输管网超前建设,公司有望迎来毛利与销气量双升。十二五”期间,公司着力构建七纵、两横、一环、两枢纽,以7座CNG市场组团辐射周边的天然气供应系统,新增天然气长输管道2200km,总里程超过4000km,日供气能力达3000万m3以上,年销气量有望达到50亿方,较2012年增长85%以上。近几年公司加快了长输管网的建设,资本开支较大,压制了公司近两年的业绩。未来随着长输管网利用率的提高,公司长输毛利有望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如未来公司长输管线利用率达到75%左右,公司输气量可达100亿方,按照2010年0.18元/方的净利测算,公司净利润有望达到18亿元,对应目前股价PE仅6.4倍。公司近年通过资产并购重组的方式向下游城市燃气业务延伸,这将有助于公司长输管网利用率的提升,拓展公司未来的盈利空间。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3~20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1元、0.40元、0.52元,对应2013~2015年PE分别为32倍、24倍、18倍,虽然短期业绩受压,但公司销气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天然气销量不达预期。
深圳燃气:二季度单季业绩同比增长29%,环比大幅增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徐颖真,郁威 日期:2013-07-10
13H1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3.61%,2季度单季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9%
公司发布2013年中期业绩快报,实现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37.38%,对应EPS为0.25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4.06亿元,同比增长13.61%,2季度单季扣非净利润2.75亿,1季度单季是1.3亿,2季度环比增长1.45亿,其中大约1.13亿来自大鹏分红,每年非常稳定,不考虑分红因素,2季度单季业绩环比增长25%。
二季度深圳地区天然气需求较一季度有所改善
西二线12年5月份投产,因此13年二季度有气量提升的因素,根据我们对广东用电量的跟踪,6月份广深能源需求有所改善。同时由于石油气批发业务下滑,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8%至40.71亿元,但该业务几乎没有净利润贡献。公司H1非经常性损益大部分来自喜年中心等二处房产转让。
13年展望:售气量是关键
近期发改委发布了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深圳广东地区门站价暂不上调,我们担心中石油增量气售予广东省的意愿可能不足。公司13年计划售气量14亿立方米,我们暂不调整该预测,我们判断,13年深圳本地燃气电厂的用气需求将依然很弱,公司值得期待的是天然气批发业务,比如车用天然气市场的开拓以及异地项目业绩的进一步提高。
估值:维持目标价9.82元和“中性”评级
我们维持2013-15年盈利预测0.39/0.43/0.50元。我们基于DCF模型,假设WACC为8.6%,得出目标价9.82元,并维持“中性”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