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苹果概念股投资价值解析
歌尔声学:业务扩展,高增长性得以持续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符彩霞 日期:2013-08-26
投资要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6,538.65万元,同比增长43.86%,主要是公司电声器件订单同比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023.62万元,同比增长52.65%。
2013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推进与主要客户的合作,提升电声器件类产品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行业市场的占有率,加快推动电声器件的数字化产品、模组类产品以及数字音频产品等在智能平板电脑、家庭娱乐平台、智能汽车等产品领域的应用,积极布局家用电子游戏机配件、智能电视配件、可穿戴计算机等新兴消费电子领域,抢占新兴高端市场。
电声器件业务上半年营收大涨64.71%,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该业务毛利率略有下降,仍维持在接近30%,在本行业处于较高水平。
公司海内外营收增长均较稳定。其中国外营收28.24亿元,增长48.99%。国内营收增长27.19%,达到7.26亿。显示公司在消费电子巨头订单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并在国内客户的开发中取得成绩。
我们预计公司2012-2014年EPS为0.89元、1.14元、1.54元。考虑到公司在配件领域营收将加速增长,未来一到两年维持超过30%的增长率可能性较大,我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情况大幅弱化,订单不及预期。
德赛电池:聚焦核心业务,业绩符合预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旭 日期:2013-08-07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作为国内锂电池制造领域的先行者,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小型电源管理系统暨封装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凭借着优良的产品品质、不断优化的业务结构以及高端客户资源的持续积累,公司各项业务稳步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安洁科技:潮起潮落业绩随苹果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兵 日期:2013-08-20
公司2013H1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上升7.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06万元,同比下降5.93%;基本每股收益0.43元,同比下降6.52%;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82%,同比下降1.51%。公司之前修正业绩预告为-10%-0%,中报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投资逻辑
逃不开的苹果周期:苹果是公司最大的客户,业绩与苹果的产品周期的关系密切,可谓“苹果周期股”。公司2013Q1的业绩因苹果Ipadmii大卖而高涨。2013Q2是苹果青黄不接的阶段,老产品收尾新产品未推出,公司的业绩也受到影响,而2012Q2又是业绩高点,公司Q2单季度业绩同比下降41%。
苹果新品周期启动,下半年重拾增长:多方消息证实,苹果将在9月份发布新品,产业链已经开始备货。我们相对看好iphoe5s、iphoe5c的前景,低价版iphoe5c将抢占中端市场,带来量的增长。公司在iphoe体系的份额很低,有提高空间。Ipad体系份额有增加,视网膜板的ipadmii2预计销售火爆。数量×份额的组合提升将使公司下半年重拾增长。
积极开发新客户新业务,走向功能件+供应商:1)公司积极切入非苹果用户,降低大客户风险,减弱苹果周期向下时的伤害。目前已经切入联想、魅族、瑞仪等的供应链。2)公司正在拓展光电、石墨、玻璃、天线等业务,在保持在低价值的功能件领域的优势的同时,往更高价值的部件乃至核心部件延伸。3)毛利率将会下降,但是幅度不会太大。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由于苹果产品推出时间不确定,公司预计今年1-9月利润增幅度为-25%-25%。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测2013-2015年EPS为1.16、1.62和2.13元。最新收盘价对应2013-2015年PE为40、29、22倍。
公司客户结构调整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效果可能在明年开始体现。考虑到目前市场给予电子板块整体估值较高,PE(TTM)估值已经超过60倍,苹果新品将发布,公司下半年业绩回暖的可能性大,我们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
大客户风险、苹果新品(尤其ipadmii2)推后或者设计和销售不达预期、新业务开拓不达预期。
立讯精密:业绩拐点已现,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卢山,林照天 日期:2013-08-27
经过与公司管理层的交流,我们认为公司前几年的布局从今年开始将显现成效。随着公司新业务的逐步放量,公司将迎来业绩的拐点。另外,公司在连接器行业积累深厚,质地优秀,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主要观点:
公司专注于连接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连接器供应商。通过外延式扩张+内生发展的模式,不断拓展新产品和新的应用领域,覆盖包括PC(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服务器、通讯(含手机)、汽车和其他消费电子在内的领域。公司目前苹果认证进展顺利,未来将持续放量。我们认为公司的基本面持续改善,新业务有能力快速发展的趋势得到确认,三季度业绩拐点清晰,迎来投资良机。
公司的竞争优势包括4部分:①建立起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具备配合大客户在端子、线束、天线等全系列产品开发能力。②坚持走高端客户路线,直接客户包括联想、华为、鸿海精密、正崴精密等,间接客户包括苹果、惠普、戴尔、诺基亚等。前五大客户占总收入的比重维持在60%以上的高位。③公司具有突出的管理能力,体现在快速完成收购和整合、存货周转率在上市的连接器企业中最高。④规模制造能力,在A股上市连接器企业中收入规模最大,且交货周期短,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响应。
①短期来看,苹果仍然是增长的重要来源,电源线和数据线值得期待;由于苹果新款Lighting线是公司主要参与合作研发,未来份额有可能提升到40%-50%左右,弹性较大;另外天线、FPC/FFC等新产品以及通讯、服务器等新领域有望在未来开花结果。②中长期来看,受益海外连接器产能向中国转移以及国内业态集中度提升,公司通过并购和自我升级,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拓展应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预计2013-2015年,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45.0亿元、65.6亿元、92.6亿元;EPS分别为0.62元、1.10元、1.58元;最新动态PE分别为47倍、27倍和19倍。公司处于良性发展轨道,已成为国内实力最强的连接器企业,未来发展空间打开,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连接器行业景气波动的风险;苹果业务进度不如预期风险。
朗玛信息:精耕利基市场,期待多平台协动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联讯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文国庆 日期:2013-08-07
事件:
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38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1%;实现总收入为82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15.6%;基本每股收益为0.32元。
点评:
1、营收回归常态化增长,费用开支增加拖累净利。
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电话对对碰毛利率稳定,由于大多数省份已经开通了相关业务,其增长已回归常态化区间,会员用户人数合计达269万,较年初略增21万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认为电话对对碰收入增速将持续承压,但从公司经营的角度看,这仍是一款不可多得的“现金牛”产品。此外,净利趋势与营收的背离主要归因于:1)Phone+等新品着力推广导致销售费用大增;2)研发开支和薪酬上升推高管理费用;3)营业外支出有所增加。我们认为移动互联新品的推广和研发是公司近两年的战略立足点,未来费用率维持高位是大概率事件。
2、收购“蓝港”遇阻,不改“屌丝生意”兴隆的逻辑。
由于收购价格未能谈妥以及蓝港投资方与创始人意见不一等原因,公司近日宣布放弃对“蓝港在线”的收购,从而与火爆当下的手游产品《王者之剑》擦肩而过。回溯历史优秀的创业板企业在外延扩张的过程中难免遭遇波澜,蓝色光标(300058)此前即因业绩承诺期延长等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而终止收购“分时传媒”,但这并未影响其后续与“西藏博杰”等同样优质的资产进行联姻。本次事件显示出朗玛意图通过外延并购对手机游戏等强变现能力的移动增值产品进行布局,而其对标的的筛选亦极为严格,以蓝港在线为例,其在手游和页游领域均处于第一集团,同时明星手游产品月流水超过4000万元。我们认为朗玛立足于广大学生、青年屌丝群体,持续补足产品线,以满足这一群体差异化的内容及移动互联应用需求的成长战略并未改变。而考虑到中低收入群体有望成为移动互联网业态下付费的主力军,本次收购失利不但不会影响公司中长期的发展反而将坚定其向游戏等内容领域延伸的决心。后续除了并购,参股公司网阳数字娱乐代理的两款手游也将在下半年登陆苹果商店并贡献收入。
3、新品陆续商业化,期待多平台协动。
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巨幅增长,共计投入超过2200万元(含资本化的开发支出)。这体现出公司顺应移动互联新品迭代的趋势,加快了产品的开发周期。新品布局方面,公司在智能手机端着力推广私密社交及即时通信应用Phone+,异于同类应用,产品深入的挖掘了用户私密社交的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Phone+独立注册用户数已超过800万。而基于PC端的视频秀和多人视频聊天室“捧我网”在完善了主播系统和支付体系后,已上线试运营。参考视频聊天室龙头“9158”2011年近6亿元的营收规模,我们认为该业务有望成为又一门“闲人”好生意。此外,公司与贵视文化合资成立朗视传媒,从而顺利获得部分卫视节目资源,未来有望建立移动互联应用与电视媒体间的深度互动,跨平台资源整合,创新空间广阔。因而,我们认为公司正在围绕新媒体社交这一核心需求多角度布局,当前未能贡献业绩主要由于新品尚未开始商业化,而“先苦后甜”则是新媒体应用蜕变的普遍路径。虽然公司的应用在功能上和市场中的热门产品(如微信、YY语音)有部分类似,但我们认为未来移动互联产品也将形成差异化的利基市场,公司在地域和目标用户群体上的深耕有助于其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4、换一个角度看移动互联:忘记破坏式创新,精耕利基市场,给予“增持”评级。
有别于市场的观点:受“微信”等概念的影响,当前市场对新媒体产品的看好逻辑普遍围绕对“破坏式创新”的推崇,而我们认为在信息化加速推进的时代,庞大的用户规模将分化出大量的“利基市场”,新媒体产品最终也将会像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一样,难以“以一概全”。针对细分的目标群体,集中力量满足其独特的需求,最后从区域市场向全国推广,有望成为小体量企业成长的新轨迹。而那些“颠覆式”的创新不如交给巨头们去做吧。我们预计公司2013和2014年EPS分别为0.81和1.03元,对应市盈率:65倍和52倍(含移动端已掌握但未变现的用户价值),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5、风险提示:电话对对碰业务收入下滑、未能开展有效并购、人力资本不足导致产品研发滞后。
利源铝业半年报点评:产品结构优化,业绩持续高成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万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李伟峰 日期:2013-08-14
事件:
利源铝业2013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155.29万元,较同期增长29.71%;营业成本73,470.81万元,较同期增长24.98%;期间费用支出9,027.87万元,较同期增长13.58%;净利润15,042.97万元,较同期增长40.04%;。
业绩预告:2013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30%?50%;
事件点评:
国内铝型材产业升级转型的践行者,业绩持续高增长:铝加工行业挤压机装备水平决定产品结构及毛利率,纵观公司发展史基本把握住国内铝加工产业升级转型节奏,2008年公司引进意大利达涅利公司60MN油压双动挤压机,进入工业材生产,公司产品结构成功从建筑铝型材向工业型材转型;2010年公司IPO首发,随着首发募投两大募投项目成功实施,2011年公司从德国西马克引进45MN双动双向挤压机正式投产,该挤压机实现恒力挤压,满足变径无缝管等高端工业型材加工要求,工业型材、及深加工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2013年,首发募投另一“大截面交通运输型材项目”引进的100MN正向挤压机正式投产,公司成为国内少数大截面交通铝材生产商行列。2013年公司再接再厉成功实施定增项目“轨道车体材料深加工项目”,拟引进150MN、82MN挤压机,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轨道交通铝型材领域先发优势。公司产业转型节奏契合国内铝型材产品结构升级,新增高端产品旺盛的市场需求成功化解铝加工行业高投资额带来的固定资产折旧,募投项目产能投放成功转化为公司净利增长,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实现40%以上的高速增长。随着公司定增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内高铁、城轨建设高峰期转入客车营运阶段,公司在轨道车体材料布局有望进一步催生业绩成长。
定增项目成功实施有望优化财务结构,减少利息支出: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支出9027.87万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财务费用7212.83万元,同比增长81.77%,主要是上半年新增银行借款约4个亿带来的利息支出。随着上半年公司定增项目实施,募投资金置换银行借款,公司财务结构有望得到优化,上半年高额的财务费用支出侵蚀利润情况将得到有效缓解。
定增项目建设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点:2013年5月公司成功实施定向增发,定增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11000吨/年汽车、机电等专用铝型材和400套/年轨道车体(头)大部件产品,该项目拟购买160MN、82MN挤压机各一台,公司将一举成为全球少数几家拥有特大型挤压机公司之一,进一步巩固公司轨道交通铝型材先发优势。
根据定增方案,定增项目建设产能折算为工业型材共3万吨,销售均价在5万元/吨左右,单吨加工费有望在3万元以上,定增建设项目投产不仅能够丰富公司产品线,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随着公司首发募投项目进入集中投产期,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业绩高增长有望持续,拟定增项目建设增强公司在高铁、城轨等高端铝型材领域产品布局,有望为公司未来成长提供新的增长动力,我们预测公司2013年、2014年每股收益0.69元、0.96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20倍、15倍。给与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产能投放低于预期,主要下游需求出现下滑。
金发科技半年报点评:需求持续低迷,复苏靠转型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州广证恒生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伟 日期:2013-08-08
事件:公司公布201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同比增长10.75%;归属上市母公司净利润4.17亿元,同比增长4.89%;基本每股收益0.16元。
核心观点:公司业绩增速放缓主要是下游家电等行业需求持续低迷所致。未来终端各子行业景气度将继续分化。公司正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未来车用塑料以及新材料领域比例将继续提高,迎合需求端高速发展方向。
车用塑料受益需求的结构性转换。目前汽车行业处于小周期上行阶段,公司汽车用改性塑料销量同比增长20%,高于汽车销量14%的增速,主要因为下游客户对行业复苏预期加大备料力度及合资汽车厂商开始转向国内采购改性塑料。目前国内改性塑料市场上国产所占比例较低,尤其是合资汽车厂大部分仍采用外企生产的改性塑料。但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厂商成本压力增加,合资汽车厂商逐渐将转向采购国内改性塑料,一方面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供应商更加贴近市场,能够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随着80万吨车用塑料项目陆续投产,预计2013年公司车用材料收入占比有望达到40%
新材料板块空间广阔。公司近几年一直加大新型复合材料研发力度,陆续推出了可降解生物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产品。目前新材料占总体营收比例不到20%,但产品毛利普遍高于30%且市场容量大。随着前期募投的高光ABS、环保聚碳酸酯、高温尼龙等高毛利产品的陆续达产,公司将进一步拓宽新型材料市场。
加快"走向国际"步伐。5月20日,公司以1199.9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HydroS&SIndustries公司66.50%的股权,借助其在印度市场的良好声誉及生产布局,提升公司对全球化客户实现本地化服务的能力。目前公司海外业务占比约10%,上升潜力较大,未来印度将可能是公司海外业务拓展的重点。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3-2015年每股收益为0.38、0.50和0.60元,对应现在的股价动态PE分别为13.7、10.3和8.7,给予公司“谨慎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