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9大概念股价值解析
个股点评:
海兰信深度报告:军民融合、畅享海洋盛宴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宇飞 日期:2014-06-09
业绩反转、业务优化
2013年公司扭亏为盈,在公务船领域取得较快订单增长,受益海军舰船造舰量增加,军工业务拓展较快,进军海洋防务信息化,小目标雷达订单取得突破。
业绩驱动因素
1)“智慧桥”综合导航系统订单取得显著增长。
2)受国家政策支持、周边局势、军队建设需要等因素影响,公务船、军用船舶需求增加导致公司产品销量显著提升。
3)海洋防务信息化业务进展迅速,不断有新品取得突破性订单。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1)市场认为商用船舶市场持续低迷,公司业绩难以持续向好。我们认为国内船舶制造业已现复苏迹象,公司自主产品线不断扩大,综合导航系统将成为未来传统业务的高增长点,军用船舶、公务船等需求旺盛,公司将持续受益。
2)市场认为军品对公司业绩贡献较低。我们认为2014年将是公司军品业务快速增长的起点,受益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公司将不断有新品进入军品供应体系,军品业务未来3年预计将保持8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3)市场认为公司海洋防务信息化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我们认为小目标雷达将成为公司进军海洋防务信息化的开路先锋。公司将在该领域不断完善产品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海洋防务信息化系统,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13、0.44、0.80元,对应PE为152、44、24倍。公司在航海电子、军工、海洋防务信息化领域均有广阔的成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上海佳豪:收购沃金,打造水陆天然气产业链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耿诺 日期:2013-11-14
考虑到注入资产的新增业绩及主业的复苏,我们认为公司在2014年有望进入业绩高速成长期,预计2013-2015年EPS分别为0.10元、0.31元、0.40元,对应动态PE为98X、33X、26X,我们看好公司新业务发展前景,首次给予“推荐”评级。
事件:公司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上海沃金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持有的沃金天然气100%的股权和捷能运输80%的股权。其中公司拟以每股8.64元向沃金石油发行的A股股票数量预计为不超过2572.92万股,用于购买资产;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定向发行股份的底价为7.78元/股,发行股份数为不超过706.94万股用于支付各项费用。作价2.6亿元,收购PE约为13X。
本次收购对公司发展水上天然气业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上海佳豪已具备设计、工程、服务和游艇四大业务板块,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利用陆上天然气的运营和管理经验,以及稳定的上游气源保障,结合公司已获得的天然气动力船舶和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展水上天然气的加注设施建设和水上天然气加注业务,推动天然气在船舶上的应用,并以天然气燃料为核心结合其他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开展船舶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等,构筑船舶天然气应用的产业链业务模式,通过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实现“1+1>2”的并购效果。
业绩增厚明显:沃金天然气在上海地区拥有5 座天然气加气站并从事天然气工业用户的销售和服务。目前拥有5 家成熟的天然气加气站在正常运营,实际可加气量为8.5万立方米/天。公司主要客户为青浦、浦东和嘉定地区的天然气出租车,同时服务部分当地的社会车辆和物流公司车辆。目前产能利用率仅为38%,2013年1-10月净利润为639万元,未来随着加气站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及新客户的开拓,沃金天然气业绩提升空间较大,根据公司与沃金石油签署的《盈利补偿协议》,沃金石油承诺标的资产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实现的经审计的净利润不低于2000万元、2600万元和3380万元。摊薄后预计增厚EPS0.08元、0.1元和0.14元。 天然气汽车经济效益明显,已进入爆发期: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已在汽车领域确立了无可撼动的优势地位。自2003 年底西气东输到达上海市后,在满足民用的前提下,上海市开始大力发展天然气汽车和工业用户以进一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2013 年上海交通白皮书提出: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50%以上。天然气汽车经济效益明显,根据上海市油价和CNG价格计算,上海天然气汽车百公里节约费用30元,一天可节约100元,不用两个月就可收回改装成本。
水上天然气应用处在爆发前夜:相对车用市场,天然气船用市场处在爆发前夜,未来增速将高于车用。全球目前共有40艘LNG全动力船以及近40艘LNG与柴油双混合动力船处在营运中,而目前国内已通过论证和颁发核准的LNG动力船只有14艘。LNG船用政策正在制定当中,政策困境消除后,LNG动力船将凭借明显的经济优势迅速取代柴油船。我们计算397功率的双燃料动力船一年可节约费用达40万元,考虑到船更长的使用寿命,天然气动力船的经济效益更加可观。
风险提示:天然气价格上涨幅度和频率高于预期。
中国船舶:行业盈利底线抬升,公司转型升级可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立波,刘芷君,刘国清,真怡 日期:2014-07-25
核心观点:
造船行业盈利底线抬升得到确认:今年以来,造船行业呈现强势运行的态势,尽管中国对于大宗产品需求放缓,BDI指数等运价走弱;同时经历前期需求大量释放后,新船订单规模有所下滑,但造船行业盈利的核心指标—新船价格走势强劲。以散货船为例,2014年初以来平均价格上涨6.9%,而同期船用钢材价格下跌9.3%,船价相对钢材的走势差异,甚至还大于新签订单大幅增长的2013年(船价上涨7.1%,钢价下跌5.6%)。这也说明了在有效产能实现收缩后,造船行业的盈利底部得到抬升,同时向上的弹性也是比较充足,造船成为一个能够在较低需求水平上获得利润的行业。
中国船舶巩固市场地位,同时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克拉克松统计,2014年以来,公司承揽新船订单38艘/440万载重吨,按载重吨计算约占全国同期新签订单的13%。2014年5月,公司旗下外高桥造船交付了其首座自升式钻井平台,目前手持订单JU2000E、CJ46型、CJ50型等自升式钻井平台10余座,并形成连续不间断生产的有利格局。
公司利润将逐步回升,集团整合积极推进:根据造船的生产周期,我们预计公司的利润率将在2014年4季度左右开始出现改善,“量价齐升”推动盈利向上弹性充足。而公司控股股东—中船集团继续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8%,利润为上年全年的1.3倍;同时,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广船国际于4月初开始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根据分项业务情况,我们预测公司2014-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207、31,959和35,587百万元,EPS分别为0.040、0.294和0.637元。结合行业盈利水平抬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突出,将充分受益于此,同时集团加快整合,我们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导致航运和船舶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如果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将影响企业在手订单利润率。
亚星锚链:高毛利海工带动公司盈利回升,首次覆盖建议增持!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晓光 日期:2014-07-16
投资要点:
投资评级与估值。受益于船舶市场恢复和公司在海工领域的积极拓展,考虑到公司在市场的占有率,我们预计公司2014年业绩将走出拐点,2014、2015、2016年EPS分别为0.37、0.41、0.59元,对应的PE分别为23倍、21倍和14倍。综合考虑同行业估值状况和公司走过拐点的判断,我们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海工开拓带来收入拐点。2011年以来,随着船舶交付量的下降,公司营业收入也出现下滑趋势。未来随着船舶交付量的再次回升,公司船用锚链的收入有望走出下滑趋势;另外2014年度公司计划在稳定船用锚链市场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海洋系泊链市场份额,利用16号机组的设备优势,抢占大规格高强度链条市场,并加大附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开辟系泊链附件及其他海工配套件市场,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毛利率拐点带来盈利提升。受船价下挫影响,公司传统船用锚链价格下降压缩毛利率水平。随着船舶价格从2012年年底开始逐步回升和公司确立船用锚链世界龙头的地位,未来船用锚链的毛利率将保持稳步回升。同时高毛利率的海工系泊链产能逐渐释放,两者共同带动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
股价表现的催化剂。盈利回升;违约信托理财收回。
核心假定的风险。船舶市场回暖和配套产品价格回升之间存在时间差;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变动影响出口。
广船国际:新签订单大幅增长,整合潜力待释放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立波,真怡,董亚光 日期:2014-03-24
核心观点:
业绩情况:广船国际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4,166百万元,同比减少35.1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百万元,同比增加31.68%,EPS为0.02元。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亏损226百万元,之所以最终实现正的净利润,主要是出售招商银行股票确认投资收益147百万元、政府补贴37百万元,以及远期外汇合同收益约92百万元。
新签订单大增:2013年,全球新船市场大幅回暖,共成交2,206艘/14,477万载重吨,分别同比增长53.2%和165.5%。经历周期大幅波动后,造船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部分实力较弱的船企已退出或淡出竞争。作为国内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突出的船企,广船国际利用有利的市场环境,实现创纪录的接单水平。2013年,公司全年承接合同金额150.92亿元,同比增长139.8%;其中,承接新船订单41艘/374.4万载重吨,年末手持订单67艘/507.7万载重吨,海工业务承接了2艘FPSO改装分包工程等。
整合潜力待释放:公司于2014年2月完成了对龙穴造船的收购,而根据Clarkson统计,公司和龙穴造船在2014年初合计持有订单711万载重吨,2014-2016年的交付安排分别为330、189和192万载重吨。考虑到新船价格是在2013年9月以后上涨明显,根据造船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我们预计公司的利润率将在2014年4季度左右开始出现改善,结合收购龙穴后的资源调配、协作效应,公司的盈利水平具有较大的弹性。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根据分项业务情况,我们预测公司2014-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223、10,964和12,052百万元,EPS分别为0.043、0.379和0.547元。结合行业需求回暖,同时产能有所收缩,公司综合竞争力突出,将充分受益于此,我们继续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导致航运和船舶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如果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将影响企业在手订单利润率。
中集集团:继海工之后,公司已布局新的发展空间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立波,刘芷君,刘国清,真怡 日期:2014-07-24
核心观点:
依托优秀的团队、良好的机制,中集集团具有突出的业务延展能力。近期,随着海工业务实现扭亏为盈愈发清晰,而公司腾出手来,在新领域的布局已逐渐展开,其中,空港设备和金融业务的发展值得关注。
空港设备业务进入并购整合期:公司的空港设备业务近年来发展较快,2013年营业收入达到8.88亿元,净利润为1.16亿元。中集天达从登机桥起步,在国内达到接近100%市场份额;而2011年增资获得了北京民航协发70%股权,进入机场摆渡车领域。2013年以来,先后收购了法国Air Marrel 公司、德国Ziegler 公司,分别进入升降平台、高端消防车领域。2013年7月,公司与新加坡上市的Pteris 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将中集天达注入Pteris 公司。
除此以外,2013年4月成立的深圳中集天达物流系统工程公司,从事工业用户自动化分拣系统,仓库规划、设计、改造等总承包(EPC)项目。
金融业务逐渐找准定位,未来学习榜样是GE 金融:2014年是公司金融板块获得重要突破的一年,随着总额达到20亿美元的大型集装箱船融资租赁合同陆续进入交付阶段,该业务将产生数亿美元的浮盈。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的低融资成本、专业的设计管理资源,在新兴的装备领域推动中国制造升级,同时获得良好利润,中集的金融业务的学习榜样将是GE 金融。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4-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506、78,697和90,118百万元,EPS 分别为0.857、1.131和1.371元(按增发后股本计算)。基于公司集装箱业务已在底部企稳回升,海工业务盈利在望,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我们继续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集装箱需求低迷风险;海工项目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深圳前海地块未来进行商业开发的获益程度具有不确定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振华重工:经过较长时间调整后,利润在低位改善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立波,刘国清,真怡 日期:2014-07-16
港机业务有所改善:振华重工是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装箱起重设备制造商,在岸桥领域占有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在场桥领域占有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全球贸易增长和港口建设放缓,港口机械的需求在2009-2010年下滑明显,而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港口机械在2011-2013年呈现低位企稳的态势。以公司的集装箱起重机业务为例,2007年高峰期曾达到190亿元的销售收入,而2010年降至86亿元,2013年恢复至123亿元。跟随着需求的变化,公司的综合毛利率近两年也呈现触底回升的状况,其中,集装箱起重机业务的毛利率上升明显。
海工装备在起步阶段:2007年以来,公司将海上重型装备作为重要的新业务方向,并在海上工程船舶(如起重船、铺管船、挖泥船)等方向投入较多,但处于增收反而降利的状况。2013年以来,公司开始获得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累计签获4座JU2000E型、1座Super M2型钻井平台订单。公司从事钻井平台建造的有利条件包括部分设备可以自主制造,同时公司的控股股东-中交集团旗下的F&G公司是全球知名的钻井平台设计公司,相互形成配合支持。整体上,公司的海工装备业务仍处于建立交付业绩的初期,要形成批量交付,并通过成本控制实现盈利还需要较长时间。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根据分产品情况,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133、22,828和22,795百万元,EPS分别为0.039、0.049和0.071元。公司作为全球集装箱起重设备龙头企业,当前受益于行业需求的回暖,而海工等新业务发展仍处于较为艰难的创业期,结合业绩情况和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谨慎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如果大幅上涨导致公司利润率存在下滑的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对于港口机械、海工重型装备等需求影响的风险。
宝鼎重工:军品获保密资质,海工获美国船级社认可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后立尧 日期:2014-07-14
事件:
1、公司公告获得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委员会颁发的《三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
2、公司公告半月板产品获得美国船级社认可。
评论:军工三证即将拿到,有望接到军方订单。公司现已获得了《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三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已通过审查,正在办证。三证齐全后,公司有望接到军品订单。公司军品主要是:与江南造船厂合作生产的舰艇武器系统里的发射架及底座。由于军品业务毛利率高、订单额度大,预计14年下半年军品业务开始放量。
高毛利率海工配套业务订单大,成为公司第二增长点。公司海工产品主要给海洋钻井平台供应支撑腿上的半月板,公司6月公告海工产品获得美国船级社认可,意味着后续有望接到美国国民油井等大客户订单。海工配套业务毛利率接近40%,将成为公司第二增长点。半圆板主要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桩腿结构(Leg Structure),桩腿单元是升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船体支撑在水面上,以便进行水上钻井作业,同时根据地域水深情况调整适合平台作业的水深高度。该产品的特点是低碳高强度、耐低温、耐强腐蚀,能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半圆板产品试验获得美国船级社审核,有利于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拓展新的市场。
国内海工企业的主流装备的自主设计能力不足,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大。目前,在SPAR平台、LNG-FPSO、多功能自升式平台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中国至今未曾涉及,缺乏设计建造经验,更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此外,关键设备国产化程度低,相关配套技术滞后,关键设备、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大多数配套设备依赖国外进口。如平台(船)配套的柴油发电机组、电控系统、大型吊机、船舶主机、主推进系统、轴系、前后侧推等。
“十二五”海工装备投资约3000亿。《“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预计“十二五”海洋工程投入为2500亿-3000亿元将带动新一轮海洋工程装备投资热潮。未来10年我国油气产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指出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支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海洋工程作业船及大型模块、综合性一体化组块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研究开发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单点系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深潜水装备、甲板机械、油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等海洋工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仍将活跃。2013年中国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订单超过18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同比增长16%,超过新加坡居世界第二。新接各类海洋工程平台61座和一艘钻井船,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49座,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仍将活跃,特别是浮式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前景相对乐观。
全球油气钻采设备投资仍处于历史高位:2013年,全球海洋油气钻采装备市场成交额为524亿美元,比2012年的706亿美元下降了26%。其中,钻井装备订单总额为282亿美元,同比下降24%;生产装备订单金额为127亿美元,同比增长59%。虽然对比2012年的成交井喷,2013年全球海洋油气钻采装备成交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从历史来看,仍处于较高水平。
主业跟随造船业复苏大幅反弹。2013年全球航运、造船市场明显回暖,行业收入将企稳回升。而宝鼎重工所在的船舶配件行业滞后造船行业约半年,14年开始复苏,公司业绩有望大幅上升,并享受3年以上的高速增长期。13年4季度是公司订单拐点,14年1季度是收入拐点,收入同比增长31.8%,预计2季度是净利润拐点。
投资建议: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造船、海工及军工行业领先的大型铸锻件商,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全球十大主流船级社认证的企业。公司未来战略:加大船舶、海工、军工类业务占比,电力、工程机械等毛利率较低的产品逐渐退出。公司目前市值仅25亿元,未来成长弹性很大。预测公司2014-2015年的EPS分别至0.15、0.30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 竞争加剧风险;2. 毛利率下滑风险;3、折旧增加拖累业绩风险
华伍股份2014年一季报点评报告:并表范围扩大致收入大增,期待新产品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浩,吕娟,黄琨 日期:2014-04-28
结论:公告一季度收入、归母利润15919、869万元,同增90.8%、19.8%,EPS 0.08 元,符合市场预期。维持2014-2016 年EPS 分别为0.46、0.61、0.80 元,扣非增速为66%、32%、32%(2013 年扣非EPS 为0.28 元),扣非复合增速43%。综合考虑公司进军新市场和开发新产品的发展前景,维持目标价16.1 元,对应2014 年35 倍PE,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合并范围变化致营收同比增速较高,合并净利润基本来自母公司贡献。
公告2014 年一季度收入1.59 亿元,同比增长90.8%,环比增长仅3.4%;归母利润869 万元,同比增长19.8%,环比下降80.7%;毛利率25.0%,同比下降13.4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6.0 个百分点。营收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合并范围增加了芜湖金贸和内蒙古天诚,子公司力华新能源开展贸易业务致营业收入增加。母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微降1%,毛利率持平,净利润867 万元,同比下降5%。预计2014 年二季度开始,收入环比将呈稳定增长态势。
合并范围变化致三费变动,公告完成内蒙古天诚二次增资。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5%;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30.5%,环比下降7.6%,主要是合并范围变化、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增加所致;销售费用率5.6%,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4 个百分点。完成内蒙古天诚二次增资后,公司持股比例为60%,内蒙古天诚主业为风电场维保,随着风电行业的不断发展,风电维保行业孕育发展,预计盈利能力将逐渐增强。
催化剂:新能源领域突破;新产品实现产业化。
风险提示:市场拓展不利;新产品培育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