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板块11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个股点评:
冠昊生物:生物技术平台型公司,新产品将逐渐发力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宋凯,弓永峰 日期:2014-08-01
事件:
公司公布了201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958万元,同比增长4.24%;营业利润1623万元,同比增长15.02%;利润总额1971万元,同比增长6.0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603万元,同比增长6.65%; 扣非之后净利润1315万元,同比增长17.13%。基本每股收益0.13元。不进行利润分配。
点评:
1. 加大新业务投入,新产品梯队将逐渐发力。
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净利润增速17.13%,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公司在新业务领域加大了投入,根据公司2014年中报业绩预告,细胞项目的研发费用投入315万元,去年同期公司净利润1500万元左右,所以如果剔除公司在新技术领域大力投入资金的影响,公司实际净利润增速我们测算应该在20%以上。
我们注意到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产品线情况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公司最大的产品脑膜建的收入同比下降了2.91%,毛利率90.5%,同比下降了3.2个百分点,但是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了8.08个百分点,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脑膜建收入的减少跟公司销售模式的调整有关,即服务配送模式占比下降,代理模式的占比加大。同时公司无创生物护创膜实现收入454万元,同比增长了62%,规模效应带动下,毛利率为76%,同比上升了42个百分点。
公司新业务“细胞技术服务”实现收入7.55万元,毛利率为-54%。细胞技术服务就是公司代理国外的ACI 技术,根据公司中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了广东区域内首批两家医院的第三类医疗技术审核,并且完成了6例ACI手术,迈出了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商业化的第一步。从实现的收入情况来看,由于刚刚开始进行临床商业推广,在手术收费方面远没有达到成熟状态,6例手术的收入仅为7.55万元,而成本达到了11.6万元。但手术均取得了成功,临床效果符合或者超过预期。所以我们认为,从短期来看,公司销售模式的调整和新产品逐渐上市会给业绩带来一定的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公司的新产品梯队已经开始发力。
2. 从红海走向蓝海。
公司的新产品梯队中,除了ACI之外,生物型组织补片、人工眼角膜、透明质酸,以及免疫细胞和干细胞相关技术都将在未来逐渐上市实现商业化,并且市场空间巨大。比如,我们按照公司出厂价统计口径测算, ACI技术国内的理论市场容量大约为10亿元左右;预计将在今年内能够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生物型组织补片,根据其下游的应用领域,我们粗略估算其理论市场空间应该也在10亿元左右的数量级别;目前公司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人工眼角膜(以脱盲率作为考核指标),国内存量需求缺口大约在300万人左右。所以新产品梯队将引领公司从红海走向蓝海,并给公司带来巨大的业绩弹性。
3. 从生物医学材料技术平台走向个体化治疗的生物技术平台公司。
今年7月份,公司在细胞治疗领域接连实现突破,先是和台湾鑫品生医签署了免疫细胞存储技术使用的独家授权,紧接着又和北京大学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公司目前旗下两大技术平台,一个是生物医学材料技术平台,一个是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在生物医学材料技术平台上,公司已经孕育出了脑膜、胸膜、生物型组织补片和人工眼角膜等产品,技术平台已经显示出了产品线横向拓展能力的优势,所以我们之前将公司视为掌握了上游生物医学材料创新能力的植入医疗器械公司。公司在细胞治疗技术平台的搭建采用“高位嫁接”模式,即利用A股上市公司资源,嫁接国外最前沿的细胞技术,目前已在逐步搭建过程中,从ACI技术横向拓展到了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领域,下游应用从骨科(运动医学科)进入了以肿瘤为代表的大病种市场。从治疗手段角度来看,细胞治疗具有天然的个体化治疗的属性,所以我们认为公司已经从一个生物医学材料技术平台型公司,转变为了一个向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的生物技术及再生医用技术平台型公司。
4. 代表临床医学发展方向的技术型公司,应该战略性配置。
我们认为像冠昊生物(以及达安基因)这样的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型公司,应该战略性配置。所谓战略性配置,也就是必须要配,并且长期持有。
首先,从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以细胞治疗和基因诊断为代表的个体化诊疗时代已经到来, 冠昊生物的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已在逐步搭建并开始应用,占据了未来行业的发展先机。
其次,从医药行业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占据了最具前景的细分领域,并且在该领域保持了技术领先的公司是不可不配的标的。国内医药行业整体处于相对高景气状态,但是我们认为未来的医药行业也将呈现出结构性行情,一端是代表了价值投资理念的优质白马股,另一端是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成长股。
第三,估值分化是市场成熟的标志。虽然目前公司的动态PE已经超过了100倍,但是我们不担心冠昊生物的估值风险。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估值体系更适合传统制造业,或者说更适合传统的医药制造业,对于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型公司(冠昊生物,达安基因等)和正处于转型期的公司(昌红科技,西陇化工等), 并不适用。从海外成熟市场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医药行业,冠昊生物是应该战略性配置的品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5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4元和0.60元,继续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维持今年80元目标价的判断。
投资风险:
1.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风险
安泰科技:上半年业绩低于预期,未来看好新增产能释放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范海波,吴漪,丁士涛 日期:2014-08-18
事件:2014年8月16日,安泰科技发布了2014年中期报告,公司1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同比上涨9.49个百分点。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280.86万元,同比下降60.22个百分点。上半年业绩折合基本每股收益0.015元,低于我们此前的预期。
点评:
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其他子公司实现扭亏。公司今年上半年面对市场需求疲弱、生产厂家竞争激烈等因素,在主营业务-特种材料制品及装备业务上毛利率下滑近5个百分点。同时,由于产品下游需求不足,国内、外产品销售毛利率分别下降了0.64、2.55个百分点。尽管公司上半年整体销售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加9.49个百分点,但营业成本的上升幅度(10.86个百分点)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同时,由于上半年公司销售量的上升,同比增加了13.09%的销售费用。并且,随着公司在建项目的陆续完成以及新产品研发的不断开展,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出现了近15个百分点的上升。从少数股东损益变化情况看,公司旗下子公司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情况有很大改善,上半年实现盈利914万元。
公司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未来看好新增产能释放。今年上半年公司逐步推进在建项目的安装调试工作。“LED配套难熔材料产业化项目”、“高性能纳米晶超薄带及制品产业化项目”、“高端粉末冶金制品产业化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高性能特种焊接材料产业化项目”已基本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其中实心焊丝产品部分设备调整至下半年实施。“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稀土永磁制品产能扩大项目”已完成厂房改造设计,正在进行生产工艺设备采购。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公司陆续投产的产品升级换代项目将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及评级:由于公司上半年业绩未达预期,我们下调公司14-16年盈利预测至EPS0.04、0.05、0.06元。相对于2014年6月30日盈利预测中分别下调0.05、0.1、0.13元。按照2014年8月15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265、218、177倍。继续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与下游市场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波动;新增产能未按期达产;人民币汇率变动。
宜安科技:并表德威铸造,向3c领域积极转型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齐丁 日期:2013-10-28
三季度将德威铸造并表,按照去年追溯调整的业绩看,同比表现平稳。前三季度收入3.47 亿元,净利润0.4 亿元,分别同比增加22.98%和降低6.36%。净利润同比下降主因是部分政府补助未按期到帐。
从季度环比看,除德威铸造之外的原有业务略有放缓,可能与结构件售价略降有关。据我们估算,公司原有业务收入三季度环降14%,毛利率29.41%,与二季度30.15%相比略降,费用率基本稳定。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在3C 领域的产能扩张和市场推广,相关订单量稳步扩大毋庸臵疑,但3C 产品结构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货价格可能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收入与毛利率。
收购德威铸造,压低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但协同效应值得期待。据推算,德威铸造包胶业务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水平应在22%和12%左右,三季度并表后把公司综合毛利率压低至27.59%。但值得注意的是,收购德威铸造将提升公司金属结构件的注塑配套能力,使其由3C 二级结构件供应商升级为一级结构件供应商,这将帮助公司未来在订单获取和价格谈判中占据主动,对公司的收入增长和利润率提升大有裨益。
3C 产品收入占比已达60%以上,向3C 领域转型仍是当前主要看点。公司传统业务正在有意识收缩,前三季度3C 结构件收入占比已达60%以上。我们认为,随着收购德威铸造提升注塑配套能力,公司在3C 产品外壳制造技术方面也日趋成熟,再加上产能投建顺畅,市场拓展积极,公司有望在3C 结构件领域与更多国际知名客户建立稳固供货关系,将有力驱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在新材料方面持续投入,有望在车用镁合金、医用镁合金以及液态金属方面取得进展。公司在新材料制备方面技术储备丰富,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较强,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达6.61%,有望在以上诸多领域获得突破。
投资建议:增持-A 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16.5 元。预计2013~2015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84.1%、64.1%和25%,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6.3%、29%以及21.1%。
EPS 分别为0.52 元、0.67 元和0.81 元。给予增持-A 评级,6 个月目标价16.5 元,相当于32x 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1)公司的3C 产品结构件订单缩减或市场拓展受阻;2)产能投建和技术研发进度不达预期;3)宏观经济持续低迷,拖累传统压铸件订单。
信立泰:料仍将受益于高质量仿制药的长期趋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季序我 日期:2014-08-20
2014H1业绩同比增长26%,符合预期
公司发布半年报,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95亿元,同比增长26%,符合预期。公司现金流表现出色,上半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5亿元,同比增长113%。公司同时预告2014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20%-30%,并提出将积极探寻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的发展之路。
“泰嘉”仍维持了较快增长,有望受益于招标政策回暖
公司上半年制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23%,我们估算公司核心品种“泰嘉”(氯吡格雷)仍保持了30%左右的快速增长。我们预计随着各省招标政策出台,“质量优先”仍是许多省份坚持的方针,“泰嘉”有望受益,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仍保持25%-30%的高增长。
高质量仿制药典范品种,看好进口替代长期受益
从长期趋势来看,在医保支付压力不断增大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政策鼓励“高质量仿制药”加速进口替代将是未来5-10年的大趋势。公司核心产品“泰嘉”为高质量仿制药的典范品种之一,且产品线仍在不断丰富中,我们认为公司将在这一趋势下长期受益。
估值:目标价50元,重申“买入”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测公司2014-16年EPS为1.65/2.09/2.40元,根据瑞银VCAM(WACC8.0%)贴现现金流模型得到目标价50元,重申“买入”评级。
乐普医疗中报点评:业绩稳步回升,搭建医疗服务大平台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生平 日期:2014-08-28
8月25日晚间发布定期报告,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234.49万元,同比增长30.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85.31万元,同比增长12.44%,基本每股收益0.26 元,符合预期。公司同时公告了五项对外投资项目,详见下文。
点评:
业绩平稳回升,收入增量来自新业务。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59%,环比增长36.93%,收入增加主要来自于乐普药业并表,上半年贡献收入7205.28 万元,同时新型介入诊疗业务、医疗产品代理配送业务、体外诊断试剂业务大幅增长,体外诊断试剂生产销售和综合医疗产品代理配送业务分别同比增长83.99%、70.6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41%,环比增长24.02%。
传统介入产品收入持平。支架系统作为公司主营产品,仍受到市场竞争加剧以及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延缓的负面影响,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52 亿元,同比增长4.31%。其中传统药物洗脱支架(Partner)的收入下滑5.82%;无载体药物洗脱支架(Nano)的收入增长33.59%。封堵器、心脏瓣膜、国产单腔起搏器等产品的收入与13 年同期基本持平。
乐普药业加速贡献业绩。乐普药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205 万元。
其中,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贡献4,517 万元,同比增长308%,贡献净利润2,636 万元。上半年公司完成了山东、广东等省市地区的招标采购工作,已中标省份的销售工作正在全面展开,随着招标推进,将持续起到提振公司业绩的作用。
新产品研发进行时,未来实现国产替代。完全可降解支架已开展预临床试验;植入式双腔心脏起搏器完成临床试验病例入选,进入病人观察期及随访阶段;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设备及导管目前已完成多例预临床;新一代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产品注册工作。
公告五项对外投资项目,搭建医疗服务大平台。公司围绕心血管疾病开拓的移动医疗和医疗服务业务:1)建立会诊咨询、转诊导医、术后管理为主的新型医疗服务机构;2)建立第三方检验中心;3)建立分布在二三级城市与当地名医共同投资的心血管专科医院群;4)建立心血管疾病可穿戴设备及健康管理的云端服务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标,公司于今日公告了五项对外投资项目:(1)拟使用自筹资金 1.5 亿元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设立乐普-金石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寻求外延式并购;(2)拟用自筹资金1.54 亿元投资北京雅联百得科贸有限公司与北京雅联雅士杰科贸有限公司股权,切入IVD 和第三方检验业务;(3)拟使用自筹资金1.25 亿元投资北京海合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涉足心衰药物板块;(4)拟使用自筹资金3,643 万元投资北京金卫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家庭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平台”;(5)拟使用自筹资金1400 万元控股组建北京医康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心血管和糖尿病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研发、销售和服务。
维持“推荐”评级:预计14-16 年EPS 分别为0.54、0.67、0.85元,对应8 月24 日收盘价21.01 元的市盈率分别为39、31、25 倍,公司以心血管疾病为中心搭建的医疗服务大平台将发挥协同发展效应,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招标进度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滑。
迪康药业年报点评:大输液和医疗器械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思立 日期:2011-03-03
投资要点:
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22亿元,同比增长2.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96.65万元,同比增110.8%;基本每股收益为0.1763元,同比增长110.63%。公司拟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5股。
净利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公司成本控制得力,营业利润率同比提升5.03%;另一是公司闲置资金获得603.40万元的委托理财收益。
公司重点产品安斯菲连续三年保持销量增长,目前在全国已成功开发600多家医院;生物医学材料呈现了良好的成长性,可吸收螺钉销售稳定增长,可吸收医用膜销量同比增长近30%。
公司在2010年投资建设的非PVC软袋大输液生产线,达到了国内大输液制备的先进水平,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受制于药价调控和上药原辅料的提价,公司加大了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力度。螺钉自增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增强工艺趋于稳定;生物玻璃项目完成工艺研究和国外产品的对照研究,将于今年提交型检;复合螺钉的动物试验完成,今年进入临床研究;椎间融合器补充资料上报完成;聚乳酸原料市场开始试探性销售。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1年的EPS为0.24元,对应PE为58.17倍。但考虑到公司基本面正在改善中,毛利率回升态势明显,非PVC软袋大输液和医疗器械对于利润的贡献度有超出预期的可能。再加上公司拥有多个国家级新药和中药保护品种,且医疗器械在研产品较多,可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按照2011年65倍PE,对应目标价为15.60元,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鱼跃医疗:红杉入股鱼跃医疗,强强联合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威,周锐 日期:2014-08-25
8月24日晚公司公告:为重大收购事项(收购华润万东)筹措资金,公司控股股东鱼跃科技与深圳前海红杉光明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8月22日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合意将鱼跃科技持有的本公司3721.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7.00%)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红杉光明,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3元/股,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8.56亿。
点评:
减持为并购筹集资金。为收购华润万东筹集资金,公司近期进行了2次减持:1)8月12日,控股股东鱼跃科技和实际控制人吴光明先生通过大宗交易系统累计减持了公司股份2542万股(占总股本的4.78 %),减持均价为26.1元;2)8月22日,控股股东鱼跃科技与深圳前海红杉光明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合意转让鱼跃医疗3721.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7.00%),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3元/股,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8.56亿。 2次股权转让后,公司控股股东鱼跃科技、实际控制人吴光明先生及其子吴群先生将合计持有鱼跃医疗26829.1万股,占总股本50.46%,本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
红杉入股鱼跃医疗,有望强强联合。红杉光明为国际著名产业投资机构红杉资本旗下基金,红杉资本在全球互联网及医疗领域均有大量投资及成功经验,此次进入鱼跃医疗将有助于改善与提高本公司的治理结构,对鱼跃医疗的国际化进程及在医疗互联网领域的开拓均能提供借鉴与帮助。另外,红杉在国内一级市场上投资的医疗项目较多,成为鱼跃医疗股东之后,也有可能借助鱼跃这个大平台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实现1+1>2。
主业恢复平稳增长,产品储备较多。中报收入9.35亿,增长25.36%;利润1.92亿,增长22.64%(扣非增长26.63%),主业恢复平稳增长。制氧机在9F-3和保健氧制氧机等新品拉动下大幅增长52.9%(收入2.9亿);电商平台收入0.9亿,同比增长300%,全年有望近2亿;血糖预计上半年5000万左右,截止6月份共开发医院客户近600家,三甲100多家。8月中旬公司已开始在CCTV新闻频道打广告,将有效提升公司品牌,带动产品的销售。新产品储备较多:睡眠呼吸机、真空采血管、留置针以及家用健康平台和医院内分泌科室管理软件等医用信息化解决方案等产品有望逐步推出;真空采血管预计4季度就能贡献业绩。
15年确定性高增长。控股股东对万东和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并购比较顺利,15年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望全年并表(利润预计至少在6000万左右),15年内生+外延有望40%以上增长。作为平台公司的张力有望加速释放,对万东和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整合只是行业整合的第1步,我们预计公司整合步伐未来2-3年会加速。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34元。不考虑大的并购,我们预测14-16年EPS为0.61、0.85和1.08元。考虑公司基本面往上趋势明显,维持增持评级,给予 6个月目标价34元,对应15年40倍PE。
主要不确定因素。新产品推广进度、并购进度。
国瓷材料:老产品盈利能力企稳,新产品稳步推进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剑雨,郭敏 日期:2014-09-03
随着日元汇率的稳定,MLCC 业务逐渐企稳回升。
在13 年日元大幅贬值的背景下,公司为了进一步巩固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14 年初对原有MLCC 系列产品采取了主动降价策略,导致上半年MLCC 配方粉营业收入减少3017 万元,同比减少22.11%。目前,随着日元汇率企稳,根据1 季报及中报披露数据可以看出,产品价格、毛利率基本稳定并且2 季度销量环比改善,预计随着降价效果的显现,未来销量将会同比增长,MLCC 业务将有望企稳回升。
中报披露的MLCC 配方粉规划是:未来争取做到全球市占率约15~20%左右,并且将以日本作为重点销售市场。
陶瓷墨水竞争优势明显,产销量逐月上升。
目前国内陶瓷行业采用陶瓷喷墨技术的占比约为30~40%,目前对应的陶瓷墨水的需求量为2 万多吨左右。未来长期看,国内陶瓷喷墨技术可以达到80%左右,并且估计所用时间不会很长。
国瓷康立泰(东营子公司)陶瓷墨水从六月份开始陆续投产,并且把佛山厂区的两条线给搬过东营厂区,佛山厂区目前还保留两条生产线。现在全部加起来标准产能基本上市一个月300 吨。东营这边大概是240 吨,目前生产和销售都是负荷程度很高。
陶瓷墨水规划是:争取用2~3 年内扩大到1 万吨/年,市场的目标是做到国内市占率的30%左右。
氧化锆下游客户群体丰富,产能消化有保障。
公司纳米氧化锆下游客户群体丰富,主要有齿科、光纤插芯、氧传感器、结构陶瓷、磨介材料(小尺寸的锆球)等,经过和下游客户的磨合,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将有效保证未来产能的消化。上半年氧化锆营收在480 万,估计销量在20 吨左右。预计未来随着1500 吨扩产产能投放后,规模化生产化,竞争优势会进一步显现。
陶瓷墨水、氧化锆助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随着原有MLCC 配方粉业务的企稳回升,新业务(陶瓷墨水、纳米氧化锆)的放量销售,预计公司2014~2016 年EPS 为0.73、1.15 和1.53 元/股,且公司立足超细粉体材料核心技术优势,有望不断拓展新的领域,维持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日元持续大幅贬值。
鑫科材料:拟并购传媒企业,转型迈出大步伐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桑永亮 日期:2014-05-28
事件:
2014年5月27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8000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7.36元/股,合计发行不超过13.25亿元,扣费后全部用于收购西安梦舟100%的股权及补充公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流动资金。
评论:
对外扩张继续迈出坚实步伐,发展战略逐步明晰。鑫科材料第一条发展主线为利用古河的技术和渠道优势,进军高端铜加工业务,提升铜材业务的盈利能力及市场地位。主要步骤包括:2010年收购古河金属、2012年投产4万吨高精带、2014年4月投产高精度镀锡铜带。第二条为新兴产业,包括收购天津力神1.6%股权、本次收购西安梦舟100%股权。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会在现有已经整合的资源基础上,继续两条腿并重前行,转型之路将愈走愈深。
西安梦舟专注战争题材电视剧制作,质地优异。西安梦舟是一家集电视剧策划、制作和营销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公司,投资制作了《雪豹》、《黑狐》、《雳剑》、《风影》、《苍狼》和《恋歌》等知名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尤其是《雪豹》等享誉国内,2013年实现净利润4400万,是质地较佳的传媒企业。
收购价格合理,将有效增厚公司业绩。西安梦舟承诺2014-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1.0/1.4/1.96亿元,按照不超过13.25亿元作价,则对应PE分别不到13/9/7倍,收购价格合理。西安梦舟的利润承诺大于之前我们预测的鑫科材料的净利润(2014-2016净利润依次为0.56/1.01/1.75亿元)。若定增顺利完成,将显著增厚鑫科材料业绩。
维持增持评级。由于定增时点等的不确定性,我们维持鑫科材料2014-2016的EPS为0.09/0.16/0.28元的预测。若定增收购成功,按照新发行1.8亿股用于收购摊薄计算,则备考2014-2016年EPS为0.19/0.30/0.46。我们认为,2013年非公增发项目投产后将带来高成长性,而外延式发展步伐或将继续加快,但考虑到收购尚未完成,维持目标价10.98元,空间31%,增持评级。
核心风险:收购失败的风险。
中国宝安公告点评:定增注入优质资产,房地产、新技术、医药三驾马车起步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涂力磊,谢盐 日期:2014-08-19
事件:
2014年8月15日,公司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宝安控股已持有贝特瑞57.78%的股份。公司拟通过向贝特瑞股东发行股份的方式合计购买贝特瑞32.15%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贝特瑞32.15%的股份,宝安控股原持有贝特瑞57.78%的股份,公司将直接和间接持有贝特瑞89.93%的股份;贝特瑞的外部财务投资者将不再持有贝特瑞的股份,贝特瑞的员工股东合计将持有贝特瑞10.07%的股份。贝特瑞100%股份的预估值约为22.52亿元,对应标的资产贝特瑞32.15%股份的预估值为7.24亿元。根据发行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10.02元/股,再考虑公司送股分红除权等因素,公司本次股票发行价格为8.33元/股。
投资建议:
收购优质资产增强发展后劲,广泛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本次注入资产贝特瑞(注入后公司将控股贝特瑞89.93%)属于锂电池材料的国际主要供应商,且PE估值较低,这对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空间起到积极作用。拟注入资产合计预估值7.24亿元,对应PE估值为19.89倍。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和生物医药业。目前,公司拥有商品房项目权益建面372万平,可满足三年以上开发需要。近年来,贝特瑞产销两旺,市占率不断提高;高新技术领域的无人直升机、天然气发动机、贝氏体钢、汽车驱动系统、通讯设备研制等方面均有进展。公司控股的马应龙发展良好。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5年EPS分别是0.26和0.32元,截至8月18日,公司收盘于10.26元,对应2014、2015年PE分别为39.0倍和31.7倍。由于公司除锂电池材料外的资产RNAV是11.7元;而锂电池材料业务2014年EPS为0.068元/股,谨慎考虑给予25倍PE,则折合每股价值1.69元/股,由此我们以13.40元作为公司目标价,首次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鑫富药业调研快报:新材料业务渐有起色,耐心等待拐点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范劲松 日期:2013-06-03
事件:
近期赴上市公司调研了解公司经营情况。
观点:
1.新材料项目渐有起色
公司三大新材料PBS、PVB胶片和EVA胶片的销售依然在逐渐推进,2012年EVA胶片贡献收入7134万元,PVB胶片贡献收入5081万元,PBS系列树脂贡献收入2179元。公司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能看到新材料各项目释放的积极因素,但要实现盈利仍然需要时间。
PBS的销售因欧债危机受影响较大,欧洲原来强制使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的标准有所放松,导致目前全球最大的一块需求萎缩,公司销量受到较大的影响,今年的开工率仍难以提升。未来的突破口可能转向国内,随着中央对农用地膜白色污染的重视,未来可能有针对地膜使用生物降解塑料的补贴政策出台。
PVB胶片的销售已经有所突破,主要是在建筑领域,未来将继续放量,光伏用PVB胶片受光伏产业低迷影响目前仍难以判断前景,总体来看PVB树脂胶片一体化的优势将保证公司此块业务的长远发展。
EVA胶片是目前公司收入最大的新材料业务,但受光伏低迷影响,虽然已经放量销售,但下游回款不畅,有可能产生坏账风险。
2.原料药业务拐点仍需耐心等待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D-泛酸钙生产企业和最大的D-泛醇生产企业之一,D-泛酸钙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D-泛醇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也接近30%。D-泛酸钙的下游产品是维生素类药物、饲料及食品添加剂,D-泛醇下游产品主要是护肤、护发、洗发水、沐浴露等日用品,这些产品的消费都有一定的刚性,抗周期性较强,该业务短中期内仍然可以给公司提供稳定的收入和利润。
公司维生素业务最大的问题在于与山东新发的专利纠纷,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停止恶性竞争,一直对外,维生素业务将有很大盈利提升空间,我们对此仍抱有期待并将积极关注进展。
3.重大资产重组后或有新的亮点
公司4月25日公告宣布因正在筹划重大资产收购事项停牌,目前还未公告具体的资产收购或资产重组预案,等方案出台后我们会进行跟踪点评,或许会给困难重重的转型期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结论:
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10、0.20和0.29元,对应PE分别是80、40和28倍。
公司原料药业务处于历史低点,新材料业务未来总量肯定超过原料药但目前暂未贡献盈利,公司目前时点的PE估值参考价值不大,公司股价的驱动因素主要看能否解决与山东新发的专利纠纷和新材料业务的进展,公司股价相对处于历史低位,暂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产业链坏账的风险,生物降解塑料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