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纯电动车生产企业生产准入管理规定的三大看点

2014-12-23 16:05:24 来源:腾讯 作者:

  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正式公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详细列出了种种要求。

  笔者认为,该规定至少反映出“低速电动汽车仍不被看好”、“互联网企业难以单干”以及“增程式电动汽车受到惠及”三大看点。

  低速电动汽车仍不被看好

  新规定中,对电动汽车的速度性能要求较高。纯电动乘用车一次充电后续航不得低于100公里,0~50m加速小于5秒,同时最高时速必须在100公里以上。对于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这些企业还必须做出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的质保承诺。

  这比2012年7月份国家颁布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GB/T 28382-2012)》“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80公里/小时”、“工况法续驶里程大于80公里”的“双80”的要求,无疑更严格一些。

  这就相当于几乎宣告了低速纯电动汽车难以转正。新准入生产的,不是奔走乡镇、偏安一隅的小型短途低速电动汽车,而是能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处游走的中型长途高速电动汽车。

  我国一些地方生产的低速电动汽车,最高时速多在50km到70km,有的甚至只有30公里/小时。

  2014年6月12日,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汽车行业标准(小型纯电动车)》以及《山东省小型电动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提出“电动车在40km/h-60km/h匀速状态下行驶,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不应少于100km;企业生产的小型电动车需按照国家标准(50km/小时)通过碰撞试验等系列要求”。

  相对于“双80”的国家标准,已是放宽不少,但是居然“目前近80%的生产企业都无法达到要求。”

  而堪称汽车界苹果的美国特斯拉纯电动豪华跑车0~100m加速仅在5秒上下,充一次电可跑三四百公里,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

  各项指标对比,特斯拉纯电动豪华跑车“高大上”形象立马显现,贵有贵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纯动汽车的创新化、智能化发展方向。

  《征求意见稿》中各项技术指标的严格限定,说明低水平的低速电动汽车尽管价格极其便宜、现实需求量大,但依旧不是国家政策鼓励的对象。

  低速电动汽车制造企业获得机会的唯一通道,在于积极改变自我、华丽转身,向要求靠拢。

  互联网企业难以单干

  在全民触网背景下,互联网企业赚得盆满钵溢。财大气粗,几乎成为其共同特征。

  但是“有钱也不能任性”,挤进生产电动汽车的资质门槛仍需要诸如“功底”等条件的达成。

  征求意见稿要求,新建投资项目申请企业,需具有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研发基础,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轻量化等核心技术,并拥有整车试制能力,样车试制数量不少于15辆。项目经核准后,新建企业必须按核准的内容和进度完成项目建设,并按规定程序申请生产准入许可。

  在这样的要求之下,互联网企业势必将难以单干,“牵手现有车企”成为得以尽快踏入纯电动乘用车生产门槛的捷径。

  坊间传闻的小米造车、乐视造车,已经显露出端倪。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据说前去美国硅谷潜心研发小米新产品。其新产品让人联想到电动汽车。在2014深圳中国车联网大会期间,曾经一度传出小米最快将于2015年实现量产纯电动汽车“绿豆”的猛料(但后被辟谣)。

  而乐视,日前传出正式敲定与北汽共同打造超级电动汽车的消息,并且届时其产品价格较传统汽车非常具有竞争力。

  “站在风口,猪都会飞”。互联网企业的参与,必然改写汽车行业的现有生态。在后汽车时代,互联网蕴含着改变甚至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特质。特斯拉的成功,证明了跨界者的巨大优势。小米汽车、乐视汽车值得期待。

  增程式电动汽车受到惠及

  《规定》指出,新建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其他乘用车(包括增程式电动乘用车),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汽车产品。

  有观点认为,增程式电动乘用车或给企业可乘之机。其实不然,增程式电动汽车被纳入并不意外。这种车辆,始终依靠轮毂电机驱动,它要给电机供电就必须配备一定的动力电池,在电池电量充裕的情况下,依靠动力电池的电能推动电机驱动车辆,车载小型内燃机不参与工作。只不过当动力电池电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增程器就自动启动,通过车载小型内燃机及时补电。当电池电量充足,增程器就自动关闭,又转向依靠动力电池的电能推动电机驱动车辆,从而降低了对充电桩的依赖,对建设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的要求未像纯电动汽车那样迫切。在有使用充电桩的便利条件时,其动力电池可以通过外接充电方式利用夜间廉价的谷电插电式补充电量。

  在充电基础设施远未能健全的当下,这种电动汽车拥有一定的优势。也绝对没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被指责“不插电”、只将之当作普通燃油车使用的拿捏把柄。不过,其车载小型内燃机排放的尾气,依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其软肋。而且能量经过二次转化,亦将考验系统的工作效率。

  总的看来,《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只是有限度的些许打开了一扇门,数来数去,或只有为数不多的新进入者成为搅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鲶鱼”。万向集团或将修成正果,可能能够顺利拿到资质。

  为了冲进新能源汽车这片新天地,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的万向集团可谓用心良苦。2012年年底,出资2.57亿美元击败美国江森自控、日本电气(NEC)和德国西门子,成功购得菲斯科的电池供应商——美国锂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之改名为B456 Systems 公司。2014年年初,万向集团又志在必得的掏出了近1.5亿美元的真金白银,约为竞购对手——香港富豪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旗下的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Hybrid Tech Holdings )此前的报价(5500万美元)的3倍,终于在菲斯科的破产资产拍卖中胜出。

  “电动汽车准入规定”为万向集团提供了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契机,有望让其抓住市场升温的宝贵行情。

  近来,在各种利好因素的叠加效应之下,新能源汽车产量正芝麻开花节节高。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9728辆,同比增长10倍。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前两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7932辆,占11月份产量的81.5%。今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67万辆,同比增长5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58万辆,同比增长近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36万辆,同比增长近7倍。

  希望新准入的“鲶鱼”尽快出现,为顺利达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宏伟目标而助力使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