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板块10大概念股价值解析
个股点评:
海格通信:年初斩获订单,景气度值得期待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柳士威 日期:2015-01-12
公告概要:公司近日收到特殊机构客户的订货合同,金额约为1.25亿元,产品为北斗导航及电台项目,供货时间为2015年相应月份。
安信点评:刚进入到2015年海格通信即获得北斗相关订单,印证我们此前对于行业和公司的判断,即军工北斗行业拥有较高的景气度,这不仅仅是海格通信的利好,也是军工北斗板块趋势向好的标志。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好的是整体解决方案的实力,经过数年的布局,海格通信已经形成了“芯片→模块→天线→整机→系统及运营服务”的全方位产品研发与服务能力,在北斗产业链较为领先。
此前市场认为海格传统业务短波电台占比较大,这块业务的增速赶不上新业务,因此略有悲观。我们的观点是,海格的传统业务拥有较高的壁垒和利润率水平,是一块非常稳定和坚实的利润来源,近几年随着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的跳跃式增长,而且公司还在不断围绕军工信息化的主线进行兼并收购,新业务的收入规模已经以很快的速度超越了短波电台等传统产品收入,成长性仍然非常突出。随着国家对于军工信息化投入的加大,海格的市值空间有望迅速扩张。
投资建议:海格通信是国内军工通信领域的白马公司,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新业务迅速扩张,又通过兼并收购进入到频谱管理、集群通信、通用航空等领域,其实主线都还是围绕军工信息化展开,综合实力非常突出。资本运作方面,前期向大股东非公开发行股票已经获得国资委批复,大股东对于公司资本运作方面较为支持,有望成为广东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我们认为本次订单是全年高景气度的开始,看好公司的成长性,预计15年和16年EPS 分别为0.60元和0.80元,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目标价25元。
风险提示:整合不达预期的风险
中国卫星:小卫星研制模式与行业格局迎来变革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魏成钢 日期:2014-12-17
变革在卫星应用与研制领域开始萌芽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卫星通信、遥感提出了海量数据需求,继导航之后卫星遥感、通信等应用由仅限于政府部门行业应用的小众市场开始步入大众消费市场。卫星研制尤其是小卫星研制的模式需进行深刻变革(见附图1)以适应应用市场需求的变化,宇航工业从技术与生产组织两个层面都为此做好了必要准备。当前卫星研制尤其是以CubeSat为代表的微纳卫星研制技术已基本成熟,建立了相关的设计测试标准体系,配套部组件形成标准货架产品库。未来,卫星将彻底摆脱仅为满足国家任务需求的定制化宇航产品的“高大上”形象,向批量制造的工业化产品转变,并最终成为大众化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微纳卫星步入成长快车道
CZ-6等国产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相继进行首射,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欧洲QB50立方星星座等一批宇航项目进入部署实施阶段,2015~2016年国内小卫星研制发射活动将迎来一轮阶段性高峰。小卫星、尤其是kg级的微纳卫星研制发射量将出现大幅增长。公司以往发展重点在400kg级以上的小卫星,近年产品的发射质量更是屡屡突破小卫星1,000kg重量定义的上限。在国内微纳卫星领域开启快速成长模式后,今明两年在该细分产品领域中公司也将有通信转发小卫星、Cubesat等约7颗微纳卫星投入发射。
小卫星研制领域原有行业格局将被打破
卫星研制技术的成熟普及、卫星研制模式的改变以及总装对装备研制领域有效竞争的推动,引发国内小卫星研制领域行业格局的重塑。除了十余家高校,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航天科技集团8院等已有从业者的相关业务迅速壮大,航天科工集团2院、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国字号队伍正强势进入。受发展前景吸引,一向市场嗅觉灵敏的民营企业信威集团、欧比特等亦踊跃投身其间。国内小卫星研制领域由以往公司“一枝独秀”变为“百花齐放”。此前一直占据龙头位置的公司的市场统治力已有明显下降,并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在2015~2016年国内小卫星发射大年,公司发射交付量占比将由以往的2/3下降至40%,年产值占比由超过80%下降至70%以下。
投资建议:
未来六个月内,维持“减持”的投资评级
12月11日,遥感卫星二十五号的成功发射为公司全年小卫星研制业务完美收官。全年公司4射4捷,共完成10星的发射交付,发射交付量创出历史新高(见附图2)。遥感卫星二十五号发射计划的提前致公司全年小卫星发射交付量超出我们的预期,而公司明年发射交付任务量也相应缩减。由于多个型号的立项推迟,公司当前承担的小卫星研制任务量出现回落,研制业务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卫星研制模式的变革引发的行业格局重塑无可避免地导致公司市场统治力下降,小卫星研制领域的战国时代即将到来,公司面临的竞争挑战强度较以往将明显提升。综合分析,维持我们此前的盈利预测:2014~2016年公司营收预计将分别实现51.42、56.34和67.7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有望达到3.32、3.55和4.0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28、0.30、0.34元。在目前股价所对应的估值水平上,继续维持对公司“减持”的投资评级,警示市场资金恶意投机炒作膨胀出的短期估值风险。
投资风险提示:
①航天工业尤其是产业链上游环节--航天器制造、发射业务本身具有高风险的行业属性。历史统计显示,发射环节和航天器入轨后在轨运行第一年出现故障的概率合计超过10%。一旦出现发射失败或卫星在轨运行故障,相关厂商的业绩不可避免将直接遭受损失。同时,必然开展的质量问题归零工作会波及其后一段时间内的研制发射工作,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下游空间应用服务市场的发展进程会被迟滞。
②随着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快和下属子公司数量的增多,并且项目投向更多地涉足充分竞争条件下的民用领域,公司的经营管控能力将面临较以往更为严峻的考验。
大连控股:公司转型初期,业绩预期波动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宋健 日期:2012-08-01
1、公司战略转型,金融、矿产成为未来经营重心。公司正谋求战略转型,从基础电子产业向能源矿产、金融行业转型。转型主要通过出售原有产业、收购战略目标产业方式形成。公司此前业绩波动较大,转型成功后,将有望步入长期良性发展轨道。
2、目前收入利润来源于电子及房地产行业。公司虽然2011年扭亏为盈,利润主要来源于房地产行业。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压力,电子行业呈低迷状态,而房地产行业又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行业出现运行困境而且未来发展方向不明,风险较大。
3、公司计划剥离房地产业务。由于公司未来转型需要,公司计划剥离房地产业务,为实现迅速转型创造条件。由于房地产业务是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剥离这项业务将对公司今年的业绩产生很大影响。
4、公司转型需求迫切,公司过去三年一直在进行着上市公司业务调整和转型。按照转型目标,总计进行了5次资产收购和出售。公司控股参股的金融公司没有发生变动。
5、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公司正在尝试进行重大战略转型,其中不确定因素很多,难度较大。加上公司剥离房地产业务这一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和利润率最高的业务,短期对公司的业绩将有明显影响。长期来看公司转型成功后,公司整体估值也将得到重构和提升。预计公司将在2012年出现亏损,预计2012、2013和2014年EPS分别为-0.02元、0.01元、0.01元。
航天晨光:关停并转初见成效,募投项目有望年底启动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信达证券研究所 日期:2014-08-13
事件:
公司近期发布2014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8.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实现利润总额0.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9%;实现扣非净利润0.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5%。公司每股收益为0.0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5%。 点评:
负效资产清理工作进展顺利,长期“出血点”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中报显示,公司下属十五家子公司中有六家公司持续亏损,涉及特种车辆研制与销售、工程机械和卫星应用三项业务。特种车辆研制是公司的传统业务,公司将重点开发油料运输、LNG 储运和环保车辆,放弃高空作业车和厢式车等低端产品,目前相关企业已停产并着手清算或转让;工程机械受到下游产业(主要是煤炭行业)影响,景气度长期低迷,公司已确定退出工程机械领域,相关企业正在转产;卫星应用与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关联性,也属于公司放弃的领域。公司通过对下属亏损子公司一系列“关停并转”操作,公司主业将更加突出,通过聚焦细分市场并不断研发新品,产品毛利率水平有望提升。
公布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预案,募投项目有望年末实施。公司披露,计划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不超过9.6亿,投资三个项目:油料车储运及LNG 运输车项目、年产3500台新型一体化城市垃圾收运环保车辆项目和航天特种压力容器及重型化工装备项目,涉及公司特种车辆和压力容器两大核心业务。目前,特种车辆相关项目已经获得所在地区政府部门的批准,待募投资金到位后即可动工。三个项目预计建设期为两年,达产期约为四年。2014年上半年,公司环保类项目在手订单充足,产能略显不足,亟待项目上马以夯实产能。按计划,公司有望于年末实现增发。
股价催化剂: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获批;环卫装备和LNG 储运领域获得大额订单。公司属于“军工概念股”,当前估值溢价较高,可能随市场调整。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4年至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9.9亿元、29.7亿元和33.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69亿元、1.20亿元和1.53亿元。按照当前股本3.89亿股计算,相应的EPS 分别为0.18元、0.31元和0.39元。我们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环卫装备和LNG 储运市场开拓不达预期;业务收缩有可能影响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未获批准。
中海达:长期成长趋势不改,短期业绩不确定性增加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符健 日期:2014-11-17
投资要点
静待新品业务逐渐突破公司立足高精度卫星导航业务,不断拓宽产品线。2013年,公司推出包括三维激光系列产品、数字文化遗产解决方案、农机自动化在内的一系列新品,目前已取得一定的销售金额。公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反应良好,有望为公司持续贡献收入。
三维全景地图稳步推进公司三维街景地图主要有两类客户,一类为互联网公司,另一类为专业行业客户,如城管、旅游、政府公共部门等。公司为百度提供的昆明和襄樊两大城市的街景地图已经上线,出于试水和广告的考虑,公司向百度收费较低。行业客户对街景地图要求较高,需求更加多元,收费较高,市场空间更为可观。行业客户是三维街景地图应用的关键,未来有望对业绩形成较大贡献。目前整个街景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比较低级,未来市场需求一旦释放,公司业绩将迎来较大增长空间。
O2O 业务打开想象空间精准定位购物中心的 O2O 运营业务,有望打开公司想象空间。2014年,公司新进入O2O 业务领域。根据我们的估测,该市场空间超过千亿。值得关注的是,正是看重此块市场,以阿里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正加速渗透和进入。
公司 O2O 业务面对的是转型中的商业体,随着电商对传统商业冲击的加剧,O2O 业务市场需求加速释放,市场前景极具期待。公司O2O 业务的代表是广佛智城项目,该项目最大的方向是实现线上和线下一体化,为客户和商家提供服务。广佛智城项目原定于10月份结项,但由于客户有新的需求不断提出,项目完结日期延期。公司O2O 业务运营上已积累丰富经验,潜在客户群体亦在扩大,业绩想象空间开启。
从“强烈推荐”下调至“推荐”评级,目标价18元暂不考虑外延式扩张影响,根据公司最新经营状况,考虑到公司测绘产品市场竞争逐渐激烈,部分产品价格存在下降风险,我们下调公司全年业绩预期,14-16年EPS 从0.32、0.46、0.65元修正为0.28、0.41和0.54元,从“强烈推荐”评级下调至“推荐”评级。下调目标价从20元至18元。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风险、主营产品降价风险、人才缺口风险。
航天电子:现金流恶化,改制注入待“破冰”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皮建国 日期:2014-11-05
事件:公司近期公布三季报:2014年1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7%。
点评:
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和利润小幅增加,经营现金流恶化。报告披露,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变化不大,归母净利润增幅超过10%,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幅差距来自本年度营业外收入的增加。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恶化趋势,现金流净额从去年同期-3.46亿元下降至-6.97亿元,主要原因是“支付职工工资”和“其他与经营相关的资金流出”项目上升较快。近年来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一直是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5.69%,与去年同期持平。从近五年公司毛利率变化规律看,前三季度比全年高1至2个百分点,据此推测2014年全年综合毛利率应该在23%至24%左右,可能降至近十年的最低点。公司三项费率基本稳定,其中销售费率小幅下滑,而管理费率小幅提升。
控股股东院所改制注入进程有望加速。8月1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简称航科集团)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改革工作方案。8月27日,中编办和科工局领导到航科集团调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在兵工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纷纷公布改革思路后,我们预计航科集团的院所改制进程也有望加速。公司控股股东作为航科集团下属“最年轻”的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搭建了公司、研究院和上市平台三位一体的组织框架。事业单位改制的难度和工作量相对集团下属其他传统大型院所要小,有望成为航科集团旗下研究所实施改制注入的“排头兵”。
盈利预测及评级:鉴于公司收入水平低于预期,我们调整未来三年盈利预测,调整后公司2014年至2016年EPS分别为0.25元(下调7.41%)、0.29元(下调6.45%)和0.32元(下调5.71%)。考虑到公司在航天配套领域的稳固地位和改制注入预期,我们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持续下滑的风险;无人机等新产品短期内难以贡献效益;航天九院研究所改制注入进度不达预期。
振芯科技公司三季报点评:军方合同确认中,运营用户稳步拓展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金炜 日期:2014-10-31
公司三季报略低于预期,军方合同确认仍然滞后市场预期。我们预计有近一亿的军方合同将顺延到2015 年确认,叠加军方2014 年采购合同的确认,2015年有望成为之前市场预期的收入确认大年。我们调整公司2014-2016 年 EPS为0.17 元、0.37 元及0.52 元,对应目前股价PE 为146x、67x 及48x,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公司三季报略低于预期,军方合同确认仍然滞后市场预期: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5 亿元,yoy 52.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752.9 万元,yoy 787.5%,基本每股收益为0.10 元。公司三季报略低于预期,之前收获的3.23 亿军方合同,截止三季度末已经确认了1.3亿元,三季度单季确认了5040.0 万元,尚余1.9 亿元待确认。我们预计将有近一亿的合同将顺延到2015 年确认。
公司其他业务均进展顺利:今年以来,公司大力推进集成电路研发成果产品化、产业化转型,本期实现元器件销售2484.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4.3%。随着公司北斗运营服务规模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市场拓展力度增加,本期实现北斗运营服务收入1478.4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7%。另外公司承接的交通、公安、政法等行业系统多个大型项目陆续竣工验收,本期安防监控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189.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5.9%。报告期内,受技术开发节点影响,设计服务业务实现销售收入958.3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6%。
公司正在积极研发卫星通讯技术:卫通芯片目前是多家单位在研制,公司是其中之一。国家拨付一部分资金,公司自投一部分资金。明年有望发射第一颗星。卫星通讯终端每年国内新增上万用户,按照单价一万元计算,将是一个10 亿左右量级的市场,如果考虑存量终端更替北斗导航模块,则市场规模在几十亿的量级。
投资建议:公司军方订单受非公司因素影响导致收入确认延迟。我们认为军方在未来较长时间将是北斗终端的采购主体,公司在技术实力上仍为北斗投资第一标,我们预计2015 年有望成为之前市场预期的北斗终端确认大年。另外公司多款元器件也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调整公司2014-2016 年 EPS 为0.17 元、0.37 元及0.52 元,对应目前股价PE 为146x、67x 及48x,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方2014 年采购规模低于预期,安防监控业务不及预期。
欧比特:冉冉升起的新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成,李亚军 日期:2014-11-14
事项:我们近期对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公司高管就行业前景和公司战略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具体纪要见附录。
评论:
收购铂亚信息,深化“卫星+图像处理+移动终端”产业链。
欧比特为国内领先的芯片厂商,在SoC 芯片、Sip 芯片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此次收购标的铂亚信息为软件服务提供商,以人脸识别和智能分析两大核心技术为基础开发相关产品,铂亚在国内安防行业拥有领先的技术及解决方案,拥有人脸识别、智能视频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分析、计算机视觉分析、行为模式识别等在内的大量系列化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算法。此次收购可以使欧比特实现软、硬件技术的高度融合,深化布局“卫星+图像处理+移动终端”产业链,未来公司有望切入安防、可穿戴设备以及大数据等蓝海新市场,“芯片+软件”模式的协同效果将非常显著。
卫星小型化渐成趋势,“芯片式”卫星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全球卫星市场快速增长,通信、导航、遥感卫星齐头并进,微/小卫星由于研制周期短、发射方式灵活、成本低等渐成趋势,2013 年,全球共发射208 个航天器,其中小卫星占到63%,微小卫星占总数的44%,并且Google 等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切入带来广阔的经营业态和应用形式,随着“芯片式”卫星技术的成熟和产业的规模化,公司是国内首家进行芯片式卫星研制生产的民营企业,并且与国内微小卫星研发实力机构上海微小卫星中心开展深度合作,未来对于欧比特这种早期布局、与实力企业深度合作的厂商(特别是如果公司能够和巨型互联网公司合作),无论是前期的生产制造,还是后期的卫星运营,都给公司提供足够广阔的成长空间。
看好公司战略布局和长远前景,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欧比特是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领先企业,旗下子公司资质齐备,研发实力雄厚,长期受益于国内集成电路大发展的黄金机遇。通过收购铂亚信息,公司能够实现“软硬结合”,未来“芯片+软件”的模式将产生显著的协同效果,更长远看,公司有望切入安防、大数据以及可穿戴设备等蓝海新市场。考虑公司所处集成电路行业的高景气度和特别是“芯片式”卫星的广阔前景,以及公司特有的资源禀赋(如切入移动互联网领域与巨型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可能性),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 对应EPS 分别为0.26/0.52/0.84 元(其中暂不考虑收购铂亚信息的业绩增厚效应),维持“买入”评级。
四创电子:空管雷达业务迎来发展机遇,平安城市项目市场空间广阔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玉姣 日期:2015-01-15
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雷达和雷达配套、电源产品、公共安全产品、广电产品,2013年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31%、21%、41%、5%。
关注1:气象雷达增速稳定,空管雷达受益于民航发展和低空空域开放,迎来发展机遇。
公司雷达整机业务主要是气象雷达和空管雷达。在气象雷达方面,公司技术和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达到1/3,“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气象事业的投资力度加大,气象现代化投入将达80-90亿元,同比增加40-50%,预计公司气象雷达业务将平稳增长。在空管雷达方面,公司是当前国内唯一获得S波段空管一次雷达使用许可证的公司,在空管一次雷达国产化替代方面取得了突破,占领了绝大部分国内市场份额。我们认为,未来随着低空空域开放带动通航产业发展,以及原有空管雷达产品的更新换代,公司空管雷达业务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迎来高速发展。
关注2:以平安合肥项目为契机,平安城市项目市场拓展取得成效,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公司2013年签订并实施5.37亿元“合肥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2013年确认收入1.63亿元,成为公司业绩的最大增量。2014年,公司依托平安合肥项目,继续开拓省内市场,成功获得长丰县天网工程8590万元订单。公司的平安城市业务在省内具有很强竞争优势,近年来,随着县市级平安城市建设的加速,将为公司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关注3:电源业务平稳增长
公司电源业务主要包括军用电源,以及为大股东中电38所配套的雷达电源。近年来,受益于大股东中电38所雷达业务增速较快,公司电源业务维持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保持在20-30%的增速水平。
关注4:募投项目基于公司战略延期,达产后将提升盈利水平
公司2013年募集资金投资雷达系列产品产业化扩展项目、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产业化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014年8月,公司基于主营业务及未来发展战略需要,对募投项目场地规划进行必要调整,导致募投项目实施的延期。当前产业园建设用地申请进程顺利,根据公司预测,项目达产后将为公司带来6.95亿元的营业收入以及7540万元的净利润,大大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关注5:大股东38所资产注入预期强烈
公司是大股东中电38所旗下唯一控股上市公司。中电38所是国内军事雷达电子的主要供应商,营业收入达到公司的4倍左右。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军工科研院所改制进程的推进,未来中电38所有望在转企改制后以公司为平台实现整体上市。
结论:
我们看好公司空管一次雷达业务以及平安城市业务的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14-2016年每股收益为0.59元、0.90元和1.39元,对应PE为92倍、60倍和39倍。首次关注,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速度不达预期;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不达预期。
国睿科技: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后续资本运作值得期待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军政 日期:2014-09-02
2014上半年,公司营收3.52亿元,同比减少6.54%;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225.42%。其中置入资产营收同比增长30.36%,净利润同比增长18.09%。
投资要点:
公司置入资产业绩增长基本符合预期。本期是公司完成重组第一年的上半阶段,从财务数据来看,业绩增长225%,剔除去年同期亏损的陶瓷类资产之后,置入资产业绩增长18%,高于公司14年全年的业绩增长目标12% (置入资产),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军民航雷达市场有所突破。气象雷达领域,除了加大“十二五规划” 执行力度带动气象雷达的较快增长外,公司还受益于南京青奥会气象服务保障任务带来的业务增量。航管雷达领域,在低空开放预期提升的背景下,公司军、民航雷达市场均获得一定突破,雷达整机和子系统、二次雷达业务收入均有较大增长。此外,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航管一次、二次雷达资质的企业,随着国内雷达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民航机场建设的逐步推进,进口替代有望加速,航管雷达业务将显著受益。
微波器件将乘4G业务的东风腾飞。公司本期微波铁氧体器件业务增长78%,收入占比达31.61%,其中通讯类微波器件收入贡献较大。我们认为,随着国内4G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展开,民用隔离器、射频器件和其它无源器件的需求将会迎来一个高潮,高增长或将延续。
公司是14所唯一上市平台,大股东底蕴深厚。14所是我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电子系统工程领域中规模最大、研发力量最强的综合性研发基地。除了之前注入上市公司的两家国睿集团的子公司以及两个事业部之外,14所还有9家子公司(包含高淳陶瓷)和国睿集团16家子公司以及剩余的事业部尚待注入。通过测算,14所13年净资产约88.94亿,扣除上市公司13年7.75亿净资产后,仍高达81.19亿,是上市公司体量的10倍有余,后续资产注入空间巨大,而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加速将显著提升公司资产证券化预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4所整体11.13%的ROE水平低于公司16.06%的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大股东在保证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前提下,将来可能会择时将资产分批分类注入上市公司。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14年、15年和16年EPS分别为0.56、0.76和0.87元,参照可比军工电子类上市公司14年估值53.78X,考虑到大股东潜在的注入预期,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65X,对应14年公司目标价36.40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