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板块11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歌尔声学:厚积薄发,二阶成长启动原点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凌涛 日期:2015-01-26
投资要点:
客户结构稳定,国内比重不断提升:苹果、三星、SONY是公司的传统三大客户,公司营收超过六成份额来自于他们。从2014年的销售情况来看,苹果由于iphoe6的热销保持了较好的增长,SONY也依靠游戏机周边产品取得了相当幅度的增长,而三星的份额则有所下滑。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声学器件的国内客户销售取得了近乎翻番的成长,未来国内客户将成为公司重要的成长动能供应方。
收购丹拿逐阶段布局汽车音响:近年来,随着汽车音响系统朝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生产工艺、技术原理、产品规格上同消费电子产品逐渐趋同,为歌尔跨界切入汽车音响领域提供了良机。公司此次收购丹拿最为主要的就是为了获取其技术与渠道,从而进入大众音响供应链。
由于汽车电子领域的特殊渠道认证要求,我们认为公司在该领域还将维持并购与扩张投入。
可穿戴与智能家居市场有待市场起量:智能家居与可穿戴是公司这两年重点投入的两块应用市场。声音作为智能家居的人机交互首选媒介,公司一直有参与智能家居厂商的合作开发。穿戴方面SONY腕表、华为手环、facebook虚拟眼镜等多款产品也都是由公司代工。但目前这两块市场的终端产品都还未有规模较大的产品出现,市场起量还需等待。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虽然公司过去三年的利润增速一直在放缓,但从公司“大声学、传感器、可穿戴、精密制造”的发展定位与行业形势来看,公司已逐步从电声器件实现向电子配件与精密加工自动化领域的横向拓展,2015年有望重新进入增速上行轨道。预计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别为1.12、1.46、2.09元,依据前文对估值的判断,25倍估值中枢对应2015年EPS合理目标价位应为36.5元,首次覆盖公司并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产品渗透率趋于饱和导致产业链增长放缓,苹果产品出货量不达预期,新领域业务拓展受市场影响低于预期。
立讯精密:凭借丰富产品组合持续取得成功;首次覆盖并加入强力买入名单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李哲人,金俊 日期:2015-01-15
建议理由。
我们首次覆盖立讯精密并将之加入强力买入名单,因为我们认为公司凭借其业务实力有望在短期和中长期实现强劲的盈利增长。该股是我们覆盖范围内A 股科技股“挑战者”类别中的首选股。我们看好该股,因为:(1) 其良好的客户基础和出色的过往表现应会令公司在550亿美元全球连接器市场上由较低基数实现增长;(2)公司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成为苹果全线产品输入/输出连接器的主力供应商;(3)公司致力于参与全球领先消费电子客户的主要可穿戴产品的供应链,并计划渗透至高利润率汽车电子业务。
推动因素。
鉴于立讯精密的产品种类丰富,我们预计公司在2015年面临多项推动因素:(1)盈利表现格外强劲。我们估算2014全年/15年一季度/15全年盈利同比增速分别为93%/98%/65%;(2) 我们预计“将于2015年初面市”的苹果手表将成为2015年盈利的重要推动力;(3) Type-C 制式的快速充电线将逐渐配置在国内主要智能手机品牌旗舰产品上,全球主要笔记本品牌也有望采用Type-C 接口;(4) 公司正在向通讯和汽车行业的新客户和产品渗透,这或将令市场对于立讯精密在这些新领域的潜力更具信心。
估值。
我们采用研究范围内A 股硬件科技股中“挑战者”类别的2015年预期市净率和2015-17年预期净资产回报率均值,在此基础上应用15%的溢价以体现立讯精密的高增长和高回报,由此得出该股12个月目标价格人民币42.0元。目标价格隐含32倍的2015年预期市盈率和32%的上行空间。我们首次覆盖该股并将之加入强力买入名单。
主要风险。
主要客户的关键产品延迟推出;PC 市场面临销量和销售均价压力;新产品的营业费用高于预期,在通讯和汽车等新市场上的进展慢于预期。
金龙机电: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强,彰显管理层信心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孝林 日期:2015-01-28
事件:公司发布了“成长1号”员工持股计划,拟对高管及核心员工合计不超过150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具体方案是通过设立“成长1号”员工持股计划,向激励对象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450万元,再由长城证券提供融资7350万元,合计9800万元,计划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购入金美欧持有的或二级市场竞价方式购入金龙机电股票总计不超过432万股。该持股计划存续期3年半,分三年解锁,三期解锁比例为4:3:3,业绩考核基准以2014年净利润为基数,2015年、2016年、2017年净利润增长分别超过150%、225%和325%。若达到业绩目标,持股计划解锁减持收益率约定50%,超出部分仍归持股计划,不足部分控股股东补偿;若未达到业绩目标,持股计划解锁减持收益率约定8%,超出部分归控股股东,不足部分控股股东补偿。
业绩考核基准高,彰显管理层对公司的信心。2015年公司业绩考核目标相对2014年净利润增长150%,主要原因是2015年对子公司博一光电和甲艾马达全年并表,2014年并表11、12月。根据我们换算,公司业绩考核基准为每年净利润同比增速约30%,在A股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中处于较高水平,显示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业务与业绩的信心。
员工持股计划保底收益,激励明显。公司控股股东为员工持股计划承诺保底收益8%,体现了控股股东对员工的让利,有利于公司在业绩不达标时稳定核心团队;在业绩达标情况下承诺50%的超额收益,可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公司业绩拐点到来,后期成长空间大。根据公司2014年业绩预告,全年实现净利润1.12亿元~1.19亿元,同比增长430%~460%,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线性马达的放量和两家子公司11、12月并表。剔除新增子公司并表影响,201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7000多万元,环比三季度1381万元大幅增长,公司业绩拐点已经到来。后期,随着公司线性马达切入A客户其他产品,以及在国内中高端智能手机的应用,超硬减反镀膜项目的启动,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大。
业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15-2016年EPS分别为1.12元和1.57元,对应PE分别为24X和17X。鉴于公司业务持续向好,以及员工持股计划带来的激励效应,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大客户新产品出货可能不及预期;并购标的协同效应可能不明显;新项目与市场开拓可能不及预期;短期股价涨幅过快的回调风险。
欣旺达:受益电池产能转移,短期估值合理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彭涛 日期:2015-01-30
市场因素:
1、锂电池行业需求稳定增长,下游模组产业国内转移。消费电子锂电池产能60%集中在台湾和大陆。其中台湾占住主要部分,国内占比20%。但是从12年开始,台湾地区由于笔记本出货量下滑,大陆手机品牌出货量不断替身,台湾电池模组厂商收入普遍下滑,甚至负增长,而大陆企业继续保持50%左右的收入增长。而且从毛利率来看,大陆地区模组厂商长期高于台湾地区3%,成本优势明显,未来还有自动化率提升和规模优势继续降低成本,产能转移将继续进行。
2、大陆品牌手机继续发展。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放缓,14年增长25%,相比全球智能手机增速放缓,国内品牌手机出货量继续保持高增长。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出货量分别增长220%和73%。国产品牌手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至三季度,主要国产品牌手机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上市至24.6%,较上季度提升3%个百分点,未来还有提升空间。另外手机屏幕增大和续航能力要求提升,电池容量也不断提升,有利于价格提升。
3、大客户战略和公司前期产能释放,在建工程保障后续产能。公司具有手机消费电子类电池模组产能约7000万套/年,已经具备承接大客户订单能力。今年三季度已经获得苹果6电池订单,一方面苹果公司认可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认可公司规模已经达到满足苹果单部手机亿部级销量的公司规模的认可。除了苹果,公司主要客户还包括小米和华为,今年两家公司出货量分别高达200%和75%,未来继续收益两家公司高增长。
投资策略:短期估值合理,给予持有评级
利达光电:业绩略低预期,四季度营收下滑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旭 日期:2013-03-26
事件概述:
公司公布2012年年报。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9.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4.58万元,同比增长71.46%;基本每股收益0.05元,同比增长66.67%。以2012年年末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7元(含税)。
事件分析:
受钓鱼岛事件影响,四季度营收下滑。公司四季度营收1.24亿元,较2011年同期的1.36亿元同比下滑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万元。公司的主要客户索尼、爱普生、佳能、尼康等均为日系厂商,预计钓鱼岛事件对中日贸易的冲击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的销售和毛利率。
期间费用增速低,内部控制现成效。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76%的同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长4.84%和7.54%,财务费用减少21.64%,三项费用控制较好,在国际国内经营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净利润收入较上年增长了71.46%,内部控制效果逐步显现。
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客户群体。公司推行事业部制,透镜事业部全面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新开发的客户合作零号;棱镜事业部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了收入目标的持续增长,合色棱镜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销量和市场份额均大幅提升;镜头事业部深化与日本大客户的合作,且新开发国际国内6家客户;其他各部也均实现平稳发展。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大批量生产微显示投影系统光学元(组)件的主要企业。目前公司产品主要下游市场数码相机受智能手机摄像头高清化的影响,未来将持续下滑;并且受钓鱼岛事件影响,日系光电企业在加快产业链的重新布局(中国生产的硝材和透镜占全球供应的72%),将产业链向中国以外的地区转移。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给予公司的“中性”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中日贸易不稳定及日系企业产业链转移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及行业竞争的风险。
超声电子半年报点评:智能手机供应链拉货和4G建设推动公司增长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联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丁思德 日期:2014-08-18
事件:
2014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4亿元,同比增长9.9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621.05万元,同比增长69.1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7.2亿元,同比增长44.8%;基本每股收益0.16元。
点评:
1、国内消费电子用PCB重要供应商。公司主要从事HDI及高多层印制电路板(PCB)、液晶显示器、覆铜板、电容式触摸屏的生产和销售。PCB板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通讯基站,是苹果公司PCB板供应商;触摸屏现有手机客户包括中兴、海信、联想等国内知名品牌。
2、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提升盈利能力。半年度毛利率20.50%,同比增加1.33个百分点。其中,液晶显示器、覆铜板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1.68%、6.84%,主要是因为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销量以及产品提价提升了毛利率。报告期内,期间费用率为13.3%,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主要因为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相对下降较多。
3、智能手机引领消费电子持续繁荣,带动公司营收净利增长。2014Q1、2014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2.82亿部、2.953亿部,同比分别增长28.6%、23.1%。我们认为,考虑到三四季度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厂商陆续推出新机拉动出货量,2014全年出货量增速要要高于IDC此前预测的低于20%的增长率。
智能手机拉动供应链备货。从6、7月开始智能手机台湾供应链持续供给不足,半导体制造商台积电、联电订单饱满,晶圆交货期由正常的一个季度增加至五个月以上;主要封测台厂出货持续乐观,部分台厂调高今年资本支出规模;苹果iPhone6、iPad旺季出货启动在即,加上三星、小米等新厂商开始大量采用金属外壳,金属外壳产能出现严重供不应求;台湾PCB厂商7月营收数据实现环比增长,产能利用率已从二季度的90%提高到95%。
在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持续繁荣的带动下,公司高层PCB产销两旺,目前基本处于满产状态,新募投项目产能已达到60%,主要应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是苹果PCB板的供应商,2014年三四季度iPhone6、iWatch等新品发布将提升对PCB的需求,对公司产品将起到拉动作用。
4G和汽车PCB也是销售驱动力。公司4G基站用PCB板已大批量供货,同时4G手机换机潮来临,将共同推动4G系统设备出货量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公司PCB产品销量上升。汽车PCB板方面,主要应用于多媒体影音系统、倒车雷达、导航系统、防盗器、发动机控制系统(如ECU、EPS、ABS等),目前汽车板销售占比15%-20%,汽车用PCB作为整车可靠性保证的一部分,质量要求很严格,尤其性能保证方面,因此,其附加值通常比普通消费类印制板要高。
4、主要的增长预期来自触摸屏业务。募投的电容式触摸屏产业化建设项目已于2014年5月份顺利部分投产,形成了年产15万平的电容式触摸屏产能。公司触摸屏技术主要是OGS,目前智能设备触控市场上OGS大规模应用趋势明显,今年公司电容屏新项目建成,新生产线将释放产能,将拉动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
5、盈利预测及评级。预计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6.15%、41.37%和24.91%,EPS分别为0.44、0.62和0.77元,上一交易日收盘股价对应PE分别为31、22和17倍;尽管公司相对估值较为合理,但是不排除超预期的可能,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6、风险提示:1)铜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毛利率,2)触摸屏产能释放低于预期。
环旭电子:业绩符合预期,Apple Watch第一股行将启动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騄,施妍 日期:2015-02-06
投资要点:
重申买入评级。公司昨晚公布的业绩快报中,2014年收入158.7亿,同比增长11.2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1亿,同比增长28.52%,与我们预测的7.33亿利润基本一致,微调2014年业绩后,2014-16年盈利预测为0.64元,1.26元,1.85元,目前股价对应估值为56.3X,28.6X,19.5X,考虑到智能穿戴产业的爆发,以及环旭电子作为AppleWatch第一股的收益度,我们认为6-12个月合理估值为2015年40X,对应目标价为50.4元,重申买入评级。
AppleWatch第一股行将启动。2014年业绩一定程度上收到了AppleWatch组装良率瓶颈影响,12月份S1模组出货量比我们此前预期略低,但是从多方信息反馈来看,2月底3月初苹果可能将再次举行产品发布会,再次推荐AppleWatch产品。据美国媒体报道,苹果已经要求软件开发者在2月中旬完成软件开发以便苹果进行内部测试。而一个名为EleksLabs的开发团队已经开始开发通过AppleWatch远程控制Tesla的App。在季报电话会议上,TimCook表示AppleWatch将在4月份正式开始销售。而我们从产业链了解,组装环节良率已有明显改观,拉货逐步进入正常状态。我们认为随着AppleWatch发布的临近,AppleWatch供应链(环旭电子、德赛电池、立讯精密、安洁科技)与智能穿戴衍生标的(北京君正、中颖电子、奋达科技)都将受益。而环旭电子作为S1模组的独家供应商,供货金额最大,市场地位最高,将成为AppleWatch第一股。
SIP业务持续突破,市场空间将超预期。从电子产品的设计趋势看,模块化、轻薄化是总体趋势,SoC、SIP等技术应运而生,环旭电子推进的SIP技术是介于半导体封装与EMS电子制造之间的新生环节,市场空间逐步从Wifi模组、AppleWatch系统模组发展到触控电路模组、指纹识别模组、摄像头电路模组等方向,其市场空间正快速爆发,未来前景将超市场预期。
德赛电池:中报业绩符合预期,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騄 日期:2014-08-26
投资要点:
重申买入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14-16年盈利预测为1.47元,2.22元,3.20元,目前价格对应14-16年PE 为26.5X,17.5X 和12.1X,考虑公司受益于苹果新品刺激以及新能源战略提升长期空间,我们认为公司6-12个月合理估值水平为14年35倍PE,对应6-12个月目标价51.45元,重申买入评级。
中报符合预期,2季度成长加速。公司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37亿,同比增长56.7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675万,同比增长21.66%,符合预期。2季度公司营收10.43亿,同比增长74.6%,2季度毛利率11.4%,比去年同期下降7.1个百分点,环比1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公司2季度三项费用合计5450万,同比减少13.3%,环比减少13.9%。盈利能力同比去年变化主要由于苹果商务模式切换,2季度作为苹果新品前一季度,苹果订单环比下降明显,公司着力开发国内外新客户,以及电动工具业务,取得很好的成绩,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10万,同比增长34.2%。
苹果新品冲刺开始。随着三季度苹果新品iPhone 6电池容量大幅提升,电池管理模块复杂度提高,苹果订单在价格和利润率可望受益。而苹果新产品iWatch 尽管电池容量有限,但是我们认为由于穿戴式产品安全性要求高,设计复杂,其设计附加值和电池管理价值大大高于手机产品,作为新产品可望得到较好的利润率水平。
蓝微增资中研电控,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公司近期公告子公司蓝微增资镇江中研电控,拟占股21%,主要经营汽车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电动车动力总成及控制系统。我们认为增资中研电控显示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领域已经开始积极布局,逐步提升公司战略空间。
华工科技:高端装备龙头,受益深厚技术积累和制造业升级改造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雷 日期:2014-12-24
公司激光加工设备业务将重回增长。随着大型高端设备逐步国产化,华工科技大功率激光装备新产品有望迎来大幅增长;中小功率新型全固态激光器技术水平先进,有望获得爆发式增长;中小功率用于晶圆切割的激光切割机在2015年有望大幅增加;投资业务前景看好,并能带来协同发展效应。根据相关分项,整体预计2015年、201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左右。
公司光模块业务受益4G建设,未来两年仍将维持增长。光模块业务2014年受移动大规模4G基站建设影响,销量大幅增长。2015年联通和电信将接力4G基站建设业务,同时高速通信的基础设施建成后,大数据需求和应用激增,云存储等光模块应用市场需求增长会启动放量。公司2015年、2016年营业收入有望维持30%、20%左右的继续增长。
公司敏感元器件业务发展空间倍增。敏感元器件行业市场空间,由当前以家电NTC产品为主8.5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在未来五年内会增加到50亿左右的市场空间。华工科技在应用于消费电子的NTC芯片、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加热组件产品方面,凭借其在热敏电阻方面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的前瞻研究,产品已获得业内主要客户认可和使用,已经大幅走在市场的前列。2014~2016年销售收入预计增长85%、59%、45%。
公司人才储备和技术实力雄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拥有7个千人计划专家,有望受益国家经济转型,在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进程中,高精密的加工设备和前瞻性、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大幅替代进口产品。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2014年成为公司业绩拐点,后续继续高增长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14年-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99亿元、35.44亿元和47.3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11亿元、4.18亿元和6.06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24元、0.47元和0.68元,对应PE分别为53倍、27倍和18倍;给予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信维通信:并购亚力盛剩余80%股权,强化连接器领域布局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田明华,顾建国 日期:2015-02-11
事件:公司2 月10 日晚间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以19.15 元/股向交易对方亚力盛投资、德威首创合计发行2088.77 万股,及现金8000 万元用于支付全部交易对价。同时,公司拟向深创投和红土创新基金分别发行156.66 万股和313.32 万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9000 万元,发行价格同样为19.15 元/股。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持有亚力盛100%股权。同时,亚力盛承诺2015年、2016 年、2017 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500 万元、5860 万元和7620 万元。
亚力盛是国内著名的连接器生产厂商,未来两年业绩复合增速30%。
亚力盛连接器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各类连接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可分为工业自动化类连接器和消费类连接器,其中工业自动化类连接器目前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程序烧录、功能测试等,下游客户目前主要集中于富士康、昌硕、广达等移动终端制造基地,其最终服务客户集中于国际知名移动终端品牌企业。截至2014 年12 月31 日,亚力盛总资产为1.70亿,净资产为0.54 亿,其2013 年度和2014 年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8亿、3.21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26.65 万元、4250.73 万元。同时公司承诺15 年、16 年、17 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500 万、5860 万和7620 万,复合增速达30%。
亚力盛助力信维打开汽车电子领域,打造“机内+机外”的一体化布局。
此次并购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一方面,信维此次并购亚力盛后,将通过亚力盛连接器汽车厂商的供应商资质及客户,将进一步完成对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另一方面,信维领先的射频技术将依托亚力盛现有平台进入移动终端生产制造相关的工业自动化专用连接器产品领域,将射频技术从“机内”系统拓展到“机外”系统,从而将大大丰富产品范围,增强客户粘性。
强烈看好公司前景,重申“买入”评级。
我们测算公司2014-2016 年EPS 分别为0.25 元、0.51 元和0.77 元,若此次重组顺利通过,15 年、16 年和17 年将分别增厚公司EPS 为0.15元、0.2 元和0.26 元。考虑到公司现有业务的高成长性、此次并购的良好前景以及未来可能的外延式扩张,我们重申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天线行业竞争加剧;2、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长盈精密:客户最优,规模到位,金属件增收增利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毛平,牟卿 日期:2015-02-03
本报告导读:
公司公告2014业绩预告,低于我们和市场预期;4Q14业绩仍显示金属件业务持续好转,我们虽下调盈利预测,但仍维持“增持”评级,并上调目标价至28.5元。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业绩预告净利润2.66-3.10亿,同比增长20-40%,略低于我们和市场的预期;我们预计全年增长30-40%,4Q14同比增长42%。我们略下调公司2014/15/16年EPS至0.58/0.95/1.32元(原为0.68/1.03/1.40元),维持“增持”评级;基于金属件行业性机会,我们上调目标价至28.5元(原为26元),对应2015年30倍PE(未来三年复合增速45%,电子元器件高增长公司30倍较合理)。
国内品牌大规模导入金属机壳是最大的行业机遇。我们测算2014-16年国内品牌的金属机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0.43/1.3/2.0亿部,其中纯CNC加工的数量为0.36/0.8/1.1亿部,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旗舰机型将有千万级出货量,能够释放供应商的规模效应。
专注服务国内品牌,客户结构最优。公司是业内最早将战略重心转到国内品牌的厂商,目前单一客户的收入占比已不超过40%,而且小米、华为、OPPO、ViVo、魅族等都是上升期客户,有限产能对旺盛需求,公司有能力选择高盈利的客户订单。
金属外观件良率和规模已到位,有望增收增利。目前已经完成团队磨合,工艺最成熟,产能A股领先。我们预计CNC机台2015年底可能扩充到3500台,同时有2000-3000台外发产能,在陆系供应商中仅次于比亚迪电子。2014年增速低于预期主因是客户单款机型出货量不足,2015年有望获得小米、华为的明星机型订单,释放规模效应,迎来增收又增利的最好时光。
催化剂:获得大客户明星机型订单。
风险:订单规模低于预期,工艺良率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