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10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抚顺特钢:控股股东破产重整,局势明朗或将受益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小勇 日期:2016-10-12
【1】东北特钢须九个月内提出重整计划,而重整计划中出售资产换取资金是大概率事件。截至目前,东北特钢已经出现九起债券违约,总金额超过50亿元。前期东北特钢寄希望于债转股,但接连受到债权人否决,当前成为本轮去产能中首家进入重整程序的钢企。根据破产法,东北特钢须在九个月内提交重整计划草案,而重整计划中最主要的内容企业重新发展的资金筹集。但由于东北特钢本身乏善可陈,特别是违约事件后融资渠道收紧,因此极大可能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换取资金。
【2】公司不在重整范围,或为主要出售标的;若易主,鞍本或东北军工企业最可能接手。本次重整不包括上市公司,也符合前期“控股股东东北特钢将力保公司稳定”的承诺。由于公司主营“三高一特”,是国内不可替代的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领域特殊金属材料供应商,公司基本面良好,是东北特钢旗下最优良的资产和唯一上市公司。目前东北特钢持有公司38.22%股份全部被冻结和轮候冻结。我们认为如果抚顺特钢如果易主,鞍钢本钢和军工企业最可能接手。其中鞍钢本钢接手符合当前过剩产能行业兼并重组潮流;而基于公司较大的军工业务比例,军工企业接手也顺理成章;而无论以上哪方接手都是利好。
【3】投资建议:基本面良好+产能扩张+定增预期,重整期间推荐介入。前期受累于东北特钢悬而未决的债务危机,公司股价维持低位,局势明朗之后,股价长期有望受益。预计公司2016-2018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95、2.02、2.37亿元,同时预期扣非净利将大幅增长;EPS分别为0.15、0.16、0.18元,对应P/E为46.31X,44.57X,38.03X,结合其良好基本面、产能释放和定增预期,维持增持评级。
【4】风险:东北特钢重整效果、下游产业需求不及预期。
云内动力公司深度报告:多缸小缸径柴油机的引领者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曲小溪 日期:2016-11-14
公司是国内多缸小缸径柴油机龙头,轻卡行业复苏,非道路领域业务推广顺利,业绩持续向好。云内动力技术实力强,新技术储备丰富(混动柴油动力系统、欧六发动机布局),比自主发动机厂有技术领先优势,比合资发动机厂有性价比优势。我们预计,16-18年EPS分别为0.29、0.37和0.49元,对应PE为27X、22X和16X,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公司是多缸小缸径柴油机领先者:该类柴油机主要运用在轻型商用车、乘用车和农机等非道路机械。1)公司具有60年柴油机研发生产历史,专注于多缸小缸径柴油机。2)2016年上半年柴油机销售14.9万台,市场占有率10.52%,行业排名第三。3)配套主流轻卡车企,包括江淮汽车,福田汽车和重汽。4)与竞品相比,公司产品具备明显技术领先和性能优势。
轻卡行业复苏,支撑公司业绩增长:我国轻卡行业已经历近3年的低迷期(2014年增-13.9%,2015年-5.9%),7-9月份销量展现了明显复苏迹象:1)16年7月份轻卡销量同比由负转正,7-9月增速明显提升。2)重点公司轻卡产品近两个月增长明显,江淮和福田9月份均有接近20%的增长。3)房地产投资回暖,物流、快递行业增长拉动轻卡行业复苏。4)2017年国五排放标准实施和低速货车取消将促进轻卡需求释放。
非道路领域持续推进,新业绩增长点:公司抓住非道路机械升级国三的时机,率先将高压共轨使用在非道路机械柴油机,通过采用国产产品降低成本,得到了农机企业的认可。我们判断,随着排放升级,云内优先布局高压共轨技术,有先发卡位优势。凭借技术先进,规模效应(大量采购国产高压共轨带来的成本优势),公司将继续提升在非道路领域的市场份额。
节能柴油机、柴油混动系统将占节能汽车一席之地:燃油限值加严,除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外,柴油机良好的节油效果将得到更多车企认可。随着我国柴油供给增加,柴油品质提升(2018年全国供应国五柴油,与欧洲柴油品质相当),我们认为,公司D系列乘用车柴油机将有用武之地。公司稳步推进柴油混合动力系统,先后合资和参股研发商用车和乘用车混动系统,未来前景可期。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轻卡销量不及预期;非道路领域推广不及预期;柴油混动系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中航飞机:业绩扭亏为盈,运20服役带来拐点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胡正洋,真怡,赵炳楠 日期:2016-10-28
公司2016年10月25日公布三季报,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3.60亿元(-0.51%),归母净利润1.18亿元(扭亏为盈)。
核心观点:
毛利率上升以及费用率下降,业绩扭亏为盈。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产品毛利率从6.37%上升至7.93%,以及各项费用率的下降(其中财务费用率为-0.15%),公司三季报业绩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
运20服役为公司带来业绩弹性。依据新华社报道,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大型运输机运20于2016年7月6日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我们预计相关型号大型运输机需求在150-200台,运20量产及产能释放将为公司业绩带来弹性。
公司受益于民用大飞机项目,C919有望年内首飞。C919于2015年11月正式总装下线,公司作为其零部件供应商,于2015年交付2架份零部件。目前C919订单总数已达到517架,随着C919有望在年内实现首飞,公司将受益于此民用大飞机项目。
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有望为公司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据中国国防部报道,空军司令员马晓天表示:中国空军正在研发新一代远程轰炸机。随着我国空军逐步由“战术”向“战略”转变,战略级远程投送能力的需求迫切,远程战略轰炸机有望成为我国军用飞机发展的重点,对中航飞机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6-18年EPS为0.20/0.27/0.31元。
考虑到运20和C919为公司带来的业绩,以及我国远程战略轰炸机项目立项的预期,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交付进度不达预期,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远程轰炸机对公司近期业绩不会产生影响。
宗申动力:打造动力系统龙头,推进新产业布局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邹润芳,王书伟 日期:2016-10-13
投资建立氢能源公司,启动产业化项目
公司10月10日公告,全资子公司宗申新能源公司将与魏金柱先生共同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重庆宗申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宗申公司出资900万元人民币占90%股权、魏金柱先生出资100万元人民币占10%股权,实施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无人机或潜水器特种电源等研发或产业化项目,此次合作是公司承接ZPP公司的技术储备和项目经验重新启动的项目。
无人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投资神舟飞行器积极布局
公司于2015年11月6日与神舟飞行器主要股东签署协议参与增资扩股,神舟飞行器是国内中高端大型无人机的整机制造企业,主打是彩虹3、4系列无人机,增资扩股后,宗申持股比例为16%。公司于今年9月26日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航空发动机技术研发、航空动力装备研制试验、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制造、航空动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在军用无人机方面推进提速。
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彰显对公司转型信心
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于2014年12月8日以9.99元/股完成购买,成交金额为3900万元,2016年1月15日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左宗申先生以9.98元/股的成交价增持100万股,大股东增持及员工持股彰显对公司转型升级,布局无人机产业战略的信心。
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14.00元。我们预计公司2016年-2018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1.9%、33.2%、21.3%,EPS分别为0.41、0.54、0.66元,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14.00元。
风险提示: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无人机产业竞争加剧。
中航动控:航空发动机大脑,静待两机专项扶持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江涛 日期:2015-10-26
报告摘要:
前三季营收利润略微减少符合预期: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7.87亿元,同比减少4.36%,同比营收略有减少,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2亿元,同比减少5.46%。前三季度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微减1.82%,其中第三季度贡献0.56亿元,同比微增1.83%;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公司目前的第一大业务为发动机控制系统及部件,共贡献超过70%主营业务收入,为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航空发动机实际控制人变更,飞/发合一制度瓶颈有望破除: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三家公司于10月13日晚同时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告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安排,目前正制定中航工业下属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事业单位业务的重组整合方案,中航工业预计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飞/发分离符合我们预期。我们认为这预示着中国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正在积极改变“一厂一所一型号”旧的航空工业研制模式,旨在破除制度瓶颈,整合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研发资源,通过注入市场活力来激发两机研发动力。同时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的重视程度,彻底改变过去重视不够的局面,未来有望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来推动航空发动机快速发展。航空发动控制系统相当于发动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控制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可靠性,公司作为航空发动机重要的控制系统提供商,未来有望通过“两机”专项重点扶持完成跨越式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别为0.26、0.34、0.40元。公司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三兄弟”之一,两机专项扶持预期强烈,考虑到“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专项资金与政策扶持预期,我们给予溢价估值,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的不稳定性、系统性风险、两机专项政策扶持不及预期
中航动力:轻装上阵,蓄势待发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常格非 日期:2016-11-30
事件:
11月8日公司发布关于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发行价格32.11元/股,发行对象为:中国航发、陕西航空产业集团、贵州产投、贵阳工投、沈阳恒信、湖南国发基金、诺安基金、东富新投、中航基金和中车金证,全体认购对象认购的股份的限售期均为36个月。拟将66亿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本息,剩余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结论:
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00亿元用于公司未来发展。经过整合后的中航动力作为第十一大军工集团航发集团下的最大上市公司平台,轻装上阵,在国家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历史机遇下蓄势待发,未来成长可期。
正文
轻装上阵,把握历史机遇。在本次非公开发行前,截止2016年9月30日,公司有息负债额为212.6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3.80%,较高的负债规模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利息负担。2016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为5.9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4.75%。通过这次非公开发行偿还有息负债,将有效缓解公司资金压力,降低利息支出,提升盈利水平。航空发动机作为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两机专项即将落地的情况下,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改善公司资本机构,为即将出现的历史机遇做好准备。
地方产业基金积极认购,认可公司发展空间。本次公开发行所有认购对象的锁定期均为36个月。参与本次增发的除了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航发和中航基金外,陕西、贵州、沈阳、湖南等省市的产业基金均积极认购,充分说明各地在两机专项即将落地的背景下,对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前景的高度认可。
航发集团成立,产业升级加快。过去航空发动机业务分散在中航工业集团内,研发、生产都随着飞机型号的设计生产进行,飞机型号结束发动机项目也随之结束。航发领域的优势企业比如通用、普惠、罗罗都是先研发核心机,再在核心机的基础上根据适用场合进行修改。通用公司在GE9的基础上发展出用于轰炸机的f101,适用于战斗机的f110,民航客机的CFM系列,及舰用燃机系列。在两机专项的背景下,航发集团成立并整合航空工业内分散的航空发动机相关单位,重新布局,统一调度,加大投入。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进入新的阶段,产业升级加快,中航动力作为航发集团旗下最大的上市公司平台,在此历史机遇下增长潜力巨大,蓄势待发。
盈利预测:
预计2016-2018年公司EPS为0.50,0.62和0.81元,对应PE为70,56和43倍。
风险提示:
研制进度滞后
成发科技:受益于发动机业务整合和重大专项投入,公司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齐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研究员:笃慧 日期:2015-10-29
事件:公司发布2015年三季度报,其中营业收入14.09亿元,同比增长3.87%;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3252.6万元,同比增长22.77%。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内外贸业务发展稳健,子公司中航哈轴盈利能力逐步显现。
内贸航空及衍生品受益于子公司中航哈轴的业绩增长以及在研项目的小批量生产交付: 1、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航工业哈轴近两年业绩增长明显,销售收入、利润等均呈现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目前其增长水平、获利能力均高于公司其他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2、公司目前仍有多个在研项目,且有部分项目已逐渐转为小批量生产交付,这些项目的研制、技术转化等都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长。
另外,近期发动机板块成为市场热点,公司将充分受益:
发动机公司成立箭在弦上:之前公司公告明确说明中航工业预计不再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时另外两家中航工业旗下发动机业务相关的公司中航动力和中航动控也发出了类似的公告,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之前的预期,即国家将会把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成立国家发动机公司,即相当于把航空发动机提高到了与飞机相同的层次,从国家层面予以关注,发动机的地位将明显提高,发展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发动机重大专项有望近期公布:类似于大飞机专项与中国商飞的关系,我们预计此次发动机业务整合与发动机重大专项关系密切。此前,被誉为“中国心”的航空发动机项目,首次写入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点工程,后续都会获得政策的有效落实。因此专项扶持政策已呈呼之欲出态势,我们预计重大专项是千亿规模,其投资周期可能缩短至10年以内,甚至达到5年,投资强度大幅提高。 我们预计这样的投资规模应可持续20年或更长,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中国最终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投入将可能多达3000亿元,必将带来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一次快速发展和进步。我们预计重大专项有望在近期公布。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收入21.58、25.79、31.99亿元,同比增长9.94%、19.53%、24.0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54、0.82、1.19亿元,同比增长83.97%、50.5%、44.98%,对应EPS为0.16、0.25、0.36元。给予公司目标价格50-55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推迟公布、航空发动机重点型号研制进展缓慢、军工股估值偏高。
成飞集成:业绩增长不及预期,产能释放时点将近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华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谭志勇 日期:2016-10-24
事件:10月20日,成飞集成发布三季报称,2016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17%,归母净利润盈利8958万元,同比增长101.08%,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820万元,同比增长101.80%,不及预期。
中航锂电及集成瑞鹄实际销量超预期,产能释放锂电毛利持续提升:公司锂电洛阳一期事期已二上半年顺利投产,产能利用率达80%以上,今年以来公司锂电池业务产销量增加,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预计锂电毛利率已提升至28.25%以上,拉升了综合毛利率,四季度公司洛阳三期项目即将投产,新增产能15亿瓦时。但常州一期项目投产时间不及预期,预计投产时间延至明年一季度,将新增产能25亿瓦时,公司四季度至明年新增产能约40亿瓦时,锂电成本得以摊销,锂电业务的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此外,公司汽车模具业务交付周期一般为10-12个月,四季度将集中交付形成收入,预计四季度业绩将继续攀升,明后年业绩持续增长。
洛阳三期项目增发方案已被证监会受理,发行底价34.45元:公司二2016年7月12日首次公布的增发方案,计划募资总额不超过17.5亿元,主要用二洛阳三期动力锂电项目建设,中航锂电拟出资4亿元认购,增发底价为34.45元,10月10日,该增发预案已经收到了证监会的受理通知书,在通过证监会进一步审核之后将获得核准。未来公司洛阳产业园合计将形成锂电产能24亿瓦时,常州产业园一期25亿瓦时,事期三期设计产能95亿瓦时,为未来2~3年业绩高增长提供支撑。
投资建议:公司锂电产能不断扩张,摊销成本,毛利逐步提升,但公司常州一期项目投产时间比我们原来的预计时间推后,且今年行业受骗补亊件影响,行业增速不及预期,预计公司2016-2018年EPS下调为0.41、0.88、1.02元,对应PE分别为89.5、42.1、36.1倍,评级下调为“增持-A”评级,6个月目标价下调至41.5元。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政策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大幅下滑、电芯价格大幅下降
钢研高纳:三季度盈利小幅收窄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笃慧,郭皓 日期:2016-10-26
业绩概要:钢研高纳发布2016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2016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2.55%;实现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64亿元,同比下降2.8%,EPS为0.16元。其中三季度单季盈利0.20亿元,折合EPS为0.05元;去年同期实现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66亿元,EPS为0.21元,其中三季度单季盈利0.25亿元,EPS为0.08元;
三季度盈利有所下滑:从公司业绩释放节奏来看,前三季度分别实现净利0.20亿元、0.24亿元、0.20亿元,整体表现平稳,但同比去年同期相比仍下滑0.05亿元,盈利呈现小幅收窄态势。公司作为高温合金下游铸件领域龙头,在航天发动机精铸件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90%,其主要产品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粉末高温合金等精密铸件类产品交付周期一般在3-6个月之间,按照公司之前产品签订及供货情况来看,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将是公司产品交货的高峰期(公司子公司天津海德2亿元大单目前确认较少);
高温合金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高温合金材料年生产量约1万吨,但需求却达2万吨以上,市场容量超过80亿元。随着我国发展自主研制的更高性能航空航天发动机,其所用的高温合金材料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面向航空航天、发电领域使用的高端和新型高温合金,每年需求量在3000余吨,且在在其他装备如燃气轮机、核电设备等市场带动下,每年呈15%以上的速度增长,行业景气程度长期向好;
投资建议:未来在“两机专项”等一系列产业优惠政策扶持下,以高温合金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新材料市场空间将有望获得持续突破。公司作为我国高温合金领域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生产种类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细分市场龙头地位叠加行业极高的进入壁垒,行业需求爆发将驱动公司业绩驶入快速增长轨道。预计公司2016-2018年EPS分别为0.29元、0.34元以及0.39元,维持“增持”评级。
宝钛股份:海绵钛进入上涨通道,航空钛材放量大势所趋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齐丁,衡昆 日期:2016-06-22
宝钛股份:国内钛材行业领军企业。公司深耕钛材加工50余年,具备从海绵钛到钛材的一体化产业链,军工钛材国内市占率领先,是当之无愧的钛业领军企业。
海绵钛供给收缩加剧,价格步入上涨通道。一是钛价在5万元/吨左右的底部已盘亘三年,行业经历过刮骨疗毒式的供应出清,以抚顺钛厂、中航唐山天赫钛业为代表的大厂均已关停,国内最大的海绵钛企业遵义钛业也产量腰斩。二是去年Q3价格探底至4.2万元以来,海绵钛受供给收缩,以及钛白粉价格上行所引发的钛精矿涨价,价格已逐步升至4.6万元/吨,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成本5万元/吨,国内企业复产积极性差;三是供给收缩仍在继续,行业内可能仍有大厂陆续关停,钛价上涨持续性较强。
航空钛材需求迎来拐点。2016年6月15日,运20战略运输机首批交付部队服役仪式在中航工业某试飞中心圆满结束,标志着我国空军正式开始具备强大战略投送能力,上游航空材料需求有望率先迎来快速增长。第一,新型飞机结构性能要求高,单机用钛量提升迅速;第二,我国军机自主化升级加速,J20、运20批量列装确定性强;第三,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投产,将拉动钛材需求。
公司将大幅受益于军用钛材加速放量。国内军用钛材订单进入壁垒高、排他性强;公司作为国内军用钛材的老牌企业,军品收入在过去几年都在快速增长,增速20%左右,目前收入占比已提升至40%,在行业内首屈一指,将大幅受益于军用钛材的加速放量。
公司业绩迎来拐点。公司近几年业绩低迷,主要受到钛价疲弱和民品需求萎靡拖累,开工率不足。但是,考虑到海绵钛已经进入上涨通道,军工需求放量大势所趋,公司业绩已然迎来拐点。
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32元。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EPS分别为0.05、0.29、0.53,同比增速分别为-111.6%、692.7%和84.8%。考虑其在军用钛材领域较强的稀缺性和成长性,以及海绵钛涨价带来的业绩弹性,给予公司6个月目标价32元,对应2018年60x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1)军机列装和919进度不达预期,导致军用钛材订单低于预期;2)民用钛材需求持续疲弱,压制业绩;3)复产压制,海绵钛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