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船合并5大概念股价值解析
个股点评:
中国重工:定增优化资本结构,军工订单充沛,业绩迎来拐点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冯福章 日期:2016-06-30
事件
公司6月28日晚间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以5.43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1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偿还有息负债。经申请,公司股票将于6月29日复牌。非公开发行对象为中船重工集团、大船投资、武船投资,三者分别以31.6亿元、4.7亿元和2.7亿元现金认购,锁定期均为3年。发行完成后,中船重工集团实际控制公司股份比例由52.70%上升至54.48%,仍为公司控股股东。
简评
1、军工订单充沛,业绩迎来拐点。公司舰船制造及物理改装占据营收半壁江山,舰船配套毛利率最高,达到14.91%。公司2015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6.21亿元,系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主要因民用船舶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新船订单量大幅下降,今年稍有起色,2016年1-4月,全国新接订单13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8%;截至2016年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2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1.2%。不过,在大环境不利的背景下,公司2015年新接订单789亿元,同比增长3.52%;手持订单1485亿元,同比增长8.4%。2016年,公司目前手持订单1500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公司发展明显优于行业发展,主要因公司军工任务饱满,军贸订单激增,公司2015年军工军贸与海洋经济产业新增订单354亿元,同比增长53.56%。2016年,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拐点,实现扭亏为盈。
2、偿债优化资本结构,助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高达69.10%,高于行业平均16.30个百分点,偿债有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公司2016年接连完成大船和山船整合,武船和北船整合,实现消解公司军品产能,助推公司军民深度融合。中船重工集团未来将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每年百亿市场空间,公司作为海洋核动力平台总装企业,将受益平台建设。公司军工军贸业务将继续提升,深海探测、水下对抗等装备将成为公司军品新的增长点。中船重工集团开启“买壳”模式,资本运作提速,公司作为集团海洋装备总装平台,具备集团相关资产注入的可能性。
3、本次非公开发行由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全额认购,不涉及资产注入,相当于大股东增持,中船重工集团实际控制公司股份比例由52.70%上升至54.48%,进一步巩固国有资本控股地位。
4、公司军工在手订单充沛,今年通过积极整合旗下资源有效改善运营情况,我们预计公司2016年业绩将迎来拐点,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16、201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亿元和10.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1%和22%,相应16年和17年EPS分别为0.04、0.05元,对应6月3日停牌收盘价(6.17元)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44、118倍。公司股价处于底部,停牌期间中证军工指数上涨6.2%,而增发体现了大股东看好未来发展的意图,调整军民品生产结构,降低负债和财务费用,预计复牌后公司有望迎来补涨。
中国船舶覆盖报告:中船集团核心民品平台,混改预期与船舶工业回暖双线推进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显帆 日期:2017-01-10
投资要点
海工业务拖累业绩,造修船业务坚挺:2016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97亿,归母净利润1709万,同比-90.05%。今年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4.4亿,同比大幅下跌355%。海工业务方面,由于全球油价持续低迷,公司采用谨慎性原则计提,亏损严重。预计全年业绩承压,主要即源于海工业务拖累。造船业务坚挺,首先,13/14年签署订单照单执行利润可观,且弃船数量较少;其次中国船舶囊括14艘40万吨级的超大型矿砂船(VLOC)订单;此外,公司进军豪华游轮,特殊船舶等领域,争取在2021年实现第一艘豪华游轮交接。
船舶市场处于历史低谷,深度调整进行时:今年船舶市场持续深度低迷。1: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核心指标均处于历史低点:尤其是新接订单量,截至11月,全球新接订单2628万载重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8%。2:新船价格历史低点:船舶价格在2008年达到峰值,随后震荡下行,目前已达到近十年来最低点;3:交船难度大:目前交付船型多为2013年前后合同,当年6.4万吨散货船售价在2400万元以上,而现在,5年内的二手船售价只有1700万,交船难度大,延期、弃船风险高;4:产能过剩:由于技术进步,在行业出清缓慢情况下,全球船舶工业严重过剩,目前全球有效产能约2亿吨,而今年11月份为止,全球新接订单量不足3000万吨。
明年预计触底反弹,底部爬坡可能性大:明年船舶行业反弹可能性大,主要因为:1:明年交付订单多为2013年签订,这部分订单正常交付利润可观;2:今年全国新接订单量触底,11月累计新接2628万载重吨,远低于近15年来平均水平(1.1亿载重吨吨);3:OPEC减产、季节性因素等带动油价上涨,对船舶行业利好。但是,我们预计明年船舶工业可能无法实现爆发式增长,最主要原因是,上一轮船舶业发展主要源于中国崛起,而在近期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的情况下,难以有如此大的动力新增大量船舶需求。因此,明年船舶行业底部爬坡可能性大。
油价、BDI、混改三大因素值得关注:1:春节后油价走势预示明年行业景气度:近期油价上涨,除了OPEC减产等因素外,季节性因素(冬天取暖需求)也不容小视,而真正看行业明年回暖,春年后油价走势具有预示作用;2:BDI指数具有指导价值:目前BDI指数回暖,突破1000点,这与之前指数过低以及圣诞节前季节性反弹密切相关。年后BDI指数对于行业活跃度具有更强指导价值;3:集团混改预期值得关注:南船自身有诸多优质资产,如江南造船、沪东中华造船等,在上市公司业绩不景气的情况下,具有国企改革背景下混改的想象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16/2017/2018年营业收入243亿元/265亿元/3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9%/17%;归母净利润-5.7亿元/0.34亿元/1.98亿元,对应EPS为-0.41、0.02、0.14元,对应PE分别为-65.37、1098、188倍。虽然目前公司估值偏高,但基于行业回暖、且集团优质资产较多,具备想象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混改进程低于预期、业绩受宏观经济影响。
中船防务:军船受益于海军装备快速发展,民船期待行业回暖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炳楠,胡正洋,真怡 日期:2016-12-30
核心观点:
打造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集团,民船行业低迷影响盈利能力。公司收购龙穴和黄埔文冲后,成为中船集团旗下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并大幅提升了经营接单和交船能力,以及营收规模。公司主营业务以造船为主,营收占比超过90%,受到民船行业低迷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处于历史底部。
受益于海军装备加速发展,公司军船业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全面实施,海军装备建设提速,发展需求迫切,空间巨大。中船集团在水面军用舰艇领域国内领先,将充分受益于海军装备发展,公司现有的军辅船、护卫舰等军船业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公司稳健经营,积极转型升级,期待民船行业回暖带来业绩弹性。公司目前经营稳健,积极向转高附加值船型转型,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量平稳。
期待民船行业回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随之回升,带来巨大业绩弹性。
受益于中船集团资产证券化,相关军船资产整合空间大。中船集团资产证券化提速,资本运作空间大,公司作为集团旗下唯一拥有军船资产的上市平台有望充分受益,相关军船资产具有整合的可能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16-18年业绩分别为0.09/0.16/0.26元人民币。考虑公司军船业务有望快速增长、民船业务潜在的业绩弹性以及集团相关军船资产整合的可能性,给予公司A 股“买入”评级,给予公司H 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船交付低于预期;集团资本运作低于预期;民船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公司估值;市场环境不同导致A 股和H 股估值水平差异;汇率风险。
钢构工程:剥离亏损资产凸显公司新定位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胡正洋,真怡,赵炳楠 日期:2016-11-21
进一步剥离亏损资产,有利公司长期发展。按公司近年资产调整和本次运作情况,公司正在逐步剥离亏损资产,注入盈利能力强的科研院所及高科技资产。本次重组前,上市公司已经开始通过资产、股权出售等方式处置相关资产,如2015年出售上海芮江实业100%股权,此次协议转让中船鼎盛与中船绿洲环保有利于公司聚焦高科技业务布局。
公司高科技业务平台更加明确。2016年11月10日,公司非公开发行购买资产完成,中船九院是中船集团下属第一家改制的科研设计院所。公司此次资产注入后,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两端延伸,有助于上市公司实施转型升级、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同时成为集团旗下高科技业务平台。本次亏损资产剥离后后,公司的高科技业务平台更加清晰。
重点关注新的平台价值,后续资产证券化看点多。除去本次注入的中船九院,中船集团还有系统院、上船院等优质的科研院所资产。依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本次交易后,集团高科技资产仍具备进一步整合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不考虑本次配套融资,我们预计公司2016-18年EPS为0.18/0.25/0.33元。考虑公司在中船集团新定位的平台价值以及中船九院的成长空间,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大资产重组与资产证券化进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船舶行业持续低迷;集团高科技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中国动力:研发布局石墨烯电池,动力龙头价值初显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梁铮 日期:2016-05-17
事项:
公司公告:公司与上海新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研发高性能石墨烯铅酸蓄电池、锂电池;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广瀚动力等16家公司资产注入,已完成交割过户,尚需进行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支付现金对价、办理新增股份登记及上市手续等。
评论:
携手上海新池新能源研发石墨烯电池战略布局高远
公司与上海新池新能源合作研发高性能石墨烯铅酸蓄电池、锂电池,利用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及导热性,研发新材料,提升公司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产品的性能,有利于公司在石墨烯材料研发、新材料应用及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公司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目前,国内蓄电池市场已进入竞争“红海”。作为国内铅酸蓄电池龙头,公司计划做大做强汽车用蓄电池、工业(储能)用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和绿色电源等三大主业。目前,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能不足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制约点。而2020年之后,以电网储能、家庭储能为代表的工业和储能市场将会成为新能源电池的新蓝海,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的战略目标明确且符合市场发展方向,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重大资产重组稳步推进,未来盈利能力可观
公司原主营蓄电池、铅及铝合金和电池壳体,是军用起动铅酸蓄电池的定点生产单位。公司拟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购买中船重工集团及下属动力资产,涵盖燃气动力、蒸汽动力、化学动力、全电动力、民用核动力、柴油机动力、热气机动力等七大动力,全力打造国内技术全面的动力业务龙头。公司利用资产重组为契机,加快业务和资产整合,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其中,广瀚动力等8个交易对标资产17/18/19年业绩承诺分别为净利润4.0/5.6/6.9亿元。我们认为,这不仅对未来公司的盈利提供了保障,也反映出集团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公司将成为我国动力业务龙头,标的稀缺,维持“买入”评级
重大资产重组后,公司将形成全产业链动力平台,产生协同效应,成为我国技术全面的动力业务龙头企业,公司将围绕汽车蓄电池、工业(储能)用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和绿色电源等三大主业实现腾飞。不考虑公司并表,预计公司16/17/18年净利润2/2.1/2.4亿元,对应PE为87/82/72X。考虑动力资产注入后对业绩的大幅度提升及公司未来电池布局,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