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7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中国联通:业绩改善,收入端和成本端好转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成,王齐昊 日期:2018-03-06
业绩预增,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改善,但存在非经常性损失24亿元
中国联通预计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约4.3亿元,同比增长约177.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净利润预计约为9.9亿元,同比增长约1808.3%。值得关注的是,一方面,2017年公司发生税前非经常性损失预计约24亿元,主要由于公司发生与光改相关的资产报废损失预计约29亿元;另一方面,公司业绩预增的原因与公司混改后实施的互联网化运营以及创新业务的推广密切相关,收入端取得良好增长,成本端和费用端得益于互联网化渠道带来的成本缩减,销售费用和终端补贴明显下降。此外,业绩预增幅度较大也与同期比较基数较小有关,2016年公司净利润仅4.8亿元。
4G用户高速发展,铁塔让利或带动未来业绩持续提升
近期,公司发布2018年1月运营数据。在移动业务上,移动出账用户净增和4G用户净增分别达到287.2万户和641.5万户,联通去年下半年用户开拓速度迅猛,是公司持续加强2I2C、2B2C卡和不限量套餐销售,并积极拓展新渠道用户的成果。在宽带业务上,宽带用户净增50.1万户(130.3万户),近几个月重拾增长态势,这是由于公司通过降价和固移融合套餐维系和发展客户,目的在于保持宽带业务的稳定发展。此外,铁塔让利有望降低联通的租赁成本,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与前期的“瘦身健体”配套实施,有望带来公司未来业绩的大幅改善。
业绩触底,看好公司变革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未来,联通有望通过调整投资支出,加大创新优化业务结构。变革层面,公司2I2C卡范围逐步扩大、流量银行打造平台优势提升客户黏性,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数据经营成为必然趋势,并且公司以“营改增”为契机深化营销模式转型,促进业务和客户质量的持续提升。公司积极推进集中化、专业化、扁平化运营管理体系,带来经营效率提升,看好公司变革,预计2017/2018/2019年EPS分别为0.06/0.08/0.13元,维持“买入”评级。
亨通光电:传统+新兴业务不断获突破,未来持续高增长可期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奕红,唐海清,容志能 日期:2018-02-28
事件:2月26日,公司公告中标中移动2018年普通光缆集采(第一批次)12.57%的份额;2月27日,公告中标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35kV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电力电缆和光缆供货及技术服务,合计金额1.55亿元。
亨通中标份额前三,行业供不应求背景下,光棒产量才是关键
此次中移动集采1.1亿芯公里(半年需求),同比上次集采增长62.7%,亨通光电中标份额为12.57%,排名第三,亨通系合计份额为23%(南方通信、西安西古、富春江、宏安、通能信息),体现了亨通在行业竞争中的领先实力。我们认为,拥有自主光棒、具备充分产能的厂商在集采中占据明显优势,无论是成本控制能力还是产品规模都更胜一筹。未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趋势下,亨通将持续受益,此次中标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我们判断,光纤需求核心驱动因素在于流量,随着网络接入节点增多,同时节点带宽需求不断提升,流量持续爆发增长驱动网络扩容升级,从而带动光纤需求增长。我们预计18年国内光纤需求3.8亿芯公里,同比增长28%。另外,5G密集组网连接以及流量激增将持续带来旺盛的光纤需求。而供给端光纤预制棒产能释放不足(18年供求缺口有望进一步扩大到15%),供求紧张推动光纤价格稳中有涨,亨通光电抢得光棒扩产先机,预计18年产量增幅为30%,并且新工艺产能占比不断提升,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公司继续享受行业红利,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
海缆业务正崛起,有望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份额提升驱动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再次中标1.55亿海缆项目,彰显公司海底光电复合缆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及行业地位。我们深度报告中测算,国内海底电缆/光电复合缆坐拥100-200亿市场空间,全球海光缆未来3年也有200亿以上市场空间,如果考虑军方需求、海底观测网,预计市场空间会有数倍的放大。
公司向来重视海底光电缆的研发及生产,认定海洋市场具备高壁垒(技术和认证)、高毛利、未来市场空间大的特征。亨通从2009年开始投入海缆,通过不断积累,突破海外厂商(ABB、普锐斯曼、耐克森、NEC、阿尔卡特)垄断,在技术、产能、认证等方面已建立核心优势,随着市场开拓、份额提升,亨通海缆业务未来有望持续高增长。
投资建议:亨通光电是国内光纤光缆龙头,随着光棒新技术获突破,光棒产能快速释放,同时成本持续下降,在行业持续高景气背景下,量价齐升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中长期看,5G基站密集组网以及流量激增有望带动光纤旺盛需求,同时特导、海缆、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新业务进入收获期,打开未来成长空间。预计17-1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1.95亿、33.2亿、44.2亿元,对应18年PE是15.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棒扩展低于预期,海外战略受阻等
烽火通信:邮科院与电科院合并在即,电信央企重组值得期待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成,汪洋 日期:2018-01-30
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等部门多次强调部署“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央企重组整合”的战略方针。在此背景之下,两大电信业央企强强联合,武邮院旗下4家上市公司(烽火通信、长江通信、光迅科技、理工光科)以及电科院旗下2家上市公司(大唐电信、高鸿股份)可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符合国家长远发展战略。
目前中国通信业发展迅速,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并有望成为新的中国名片。随着中国信息通讯科技集团的诞生,未来5G有望像中国高铁一样推广海外,帮助其他国家迅速构建和提升通信网络,享受互联网为经济和生活带来的巨大红利,重组后的两院将为通信技术和产业走出国门发挥巨大作用与坚实支撑。
邮科院在光通信领域技术突出,电科院在无线通信领域储备丰富,重组有利于资源互补。
武汉邮科院在有线通信领域如光纤光缆、光通信设备、光模块、光器件、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技术突出,拥有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
两院旗下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在各自领域内均具有领先地位,两院重组合并将形成有线通信、无线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等多位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资源有效互补。
看好公司在光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认为,邮科院与电科院重组合并后,将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领域形成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旗下上市公司加强交流与合作,能够提升整体竞争实力,从而有利于分享更大市场空间与行业红利。预计公司2017-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9/274/34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19/11.41/14.4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6/29/23倍,维持“增持”评级,建议重点关注。
鹏博士:资产价值低估,长期或迎修复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程成,王齐昊 日期:2018-01-24
看好公司民营宽带龙头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前期合作中国联通,为未来公司平台聚合更多的资源。目前公司持续推进“云管端”战略,稳步实施“全球家庭运营商”战略,积极接手“奔腾一号”骨干网运营。我们认为鹏博士作为价值与成长兼备的民营宽带运营商较国有宽带运营商应享有更高的溢价空间,未来随着在网率逐步提升,业绩将得到稳步支撑,看好公司用户稳步增长基础在OTT、在线教育等领域内的拓展,募投项目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预计公司2017-2019年净利润分别8.3/10.1/12.2亿元,对应30/25/20倍市盈率,考虑到民营宽带龙头的溢价及外延动力,长期逻辑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中兴通讯:出售中兴软创部分股权,持续聚焦5G,与阿里ICT合作值得期待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夏庐生,彭虎 日期:2018-02-13
事件:2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已于2月9日与合作方签署协议,将以12.23亿元向南京溪软转让所持控股子公司中兴软创43.66%的股权,同时南京溪软对中兴软创增资1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南京溪软占中兴软创45.60%的股权,公司股权占比由80.10%减少至35.19%,为中兴软创第二大股东。
阿里系入资旗下子公司,看好与阿里在云计算和ICT 领域合作的可能:南京溪软为有限合伙企业,阿里巴巴旗下的创业投资公司是其三大合伙人之一。近年来,阿里不断加大云计算投资力度,旨在与亚马逊和微软云服务相竞争。公司早在2014年提出M-ICT 战略,并于2016年进一步提出M-ICT 2.0版,聚焦虚拟、开放、智能、云化和物联网五大战略方向。2016年,公司运营商网络、消费者和政企三大业务中,运营商网络业务收入占比58.16%,其中云计算及ICT 设备业务收入占比10%。全球数字化趋势背景下,通信设备厂商纷纷加速ICT 转型。
华为于2017年3月宣布成立负责公有云的事业单元,隶属于产品与解决方案部门,并于2017年8月进一步公有云事业单元上升为一级组织,地位仅次于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三大事业部。此次阿里系入资公司旗下子公司,为双方在云计算和ICT 业务方面的合作提供巨大可能性。
股权交易或将产生最高8亿元的投资收益,公司将进一步聚焦主营业务:中兴软创主要经营电信运营支撑业务、智慧城市领域内的交通和政务行业的应用软件产品研发、客户化定制及应用层系统集成服务。
2016年,中兴软创实现营业收入19.30亿元,同比增长10.90%;实现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17.88%。此次转让中兴软创控制权,将对公司业绩增长形成实质利好。此外,本次公司出售中兴软创43.66%股权部分将产生投资收益(税前)约为4.5亿元,剩余所持中兴软创35.19%股权按公允价值重估产生投资收益(税前)约2~3.4亿元之间,合计投资收益约为6.5~7.9亿元。
持续聚焦主营业务,紧抓5G 重要历史机遇:2017年7月,公司出售努比亚部分10.1%的股权,股权出让后,努比亚不再纳入合并报表。
此次出售中兴软创,再一次转让旗下子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持续聚焦主业、优化治理结构的体现。今年2月1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受益于聚焦主流运营商市场和价值客户,并且公司海外手机及政企市场的开拓,运营商、消费者业务和政企三大业务收入均同比增长,预计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高于2016年同期的1%;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93%,若不考虑2016年净利润计提的8.92亿美元罚款,同比增长19%,与2016年持平(不考虑2016年计提的罚款损失),业绩符合预期。此次股权转让,公司有望在2017年基础上进一步释放关键力量,在5G 商用加速之际,打响攻坚战。
5G 商用驶入快车道,公司市占率有望挺进全球前三:2018年,5G行业催化剂不断,叠加5G 关键技术和标准的成熟,以及芯片和终端能力的不断提升,5G 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公司积极参与5G 标准制定和网络测试,2016年9月率先完成我国5G试验第一阶段测试;2017年9月获得5G 第二阶段技术研发试验证书。并且,公司与全球主流运营商(中国移动、日本软银、韩国KT、西班牙Telefonica 和德国T-Mobile 等)陆续签订5G 战略合作协议,与大客户战略绑定,未来市占率有望挺进全球前三。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年~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1185.95亿元(+10.0%)、1363.84亿元(+15.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0.78亿元(+12.5%)、60.74亿元(+19.6%),对应EPS分别1.21元、1.45元,对应PE 分别为23倍、20倍。考虑到公司是5G 核心受益标的,未来成长潜力巨大,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维持目标价36.30元。
风险提示:5G 商用进展不及预期。
中科创达:车载业务迅猛增长,嵌入式AI前景广阔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文龙,朱悦如 日期:2018-01-29
全球领先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提供商,技术积累雄厚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及平台技术提供商,重点涵盖智能手机、智能车载系统和智能硬件等。公司在操作系统底层核心技术方面有深厚积累,业务稀缺性强;高通为公司供专业设备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技术能力。下游拥优质客户资源且合作关系长期稳定。目前公司积极拓展智能车载和智能硬件业务,有效推动公司商业模式从项目型向按量收费转型,打开营收空间。
车载业务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增长极
基于移动终端属性相近,公司切入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并通过外延并购进入液晶仪表盘领域。并购全球领先的汽车用户界面设计工具和嵌入式图形引擎软件产品供应商Rightware形成产品、技术、客户三方面协调效应,大大增强公司智能车载业务实力。2017年上半年,车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3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16%。
打造智能硬件平台,多应用场景拓展市场
公司推出TurboX大脑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加速智能硬件产品化,目前已应用于百度渡鸦等明星产品。终端智能凭借其数据优化能力、实时性和安全性,在安防、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和移动终端等领域逐步落地。公司基于自身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深厚积累,联合高通、ARM等芯片巨头推出食物识别、拍照引导等嵌入式AI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8/2019年的EPS分别为0.34/0.54/0.72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车载、智能硬件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全志科技深度报告:积极转型,关注车联网、ott盒子、智能硬件业务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边铁城 日期:2017-09-08
领先的智能管理芯片厂商。全志科技是A股唯一一家拥有独立自主IP核的芯片设计公司,从事系统级大规模数模混合SOC及智能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全志科技主要产品为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和智能电源管理芯片。其在高清视频解码、高集成度、低功耗等方面的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未来,公司将通过多媒体、模拟、互联互通和服务四个维度,以大视频为核心展开布局和协同运作,为市场提供网络应用环境下高清视频技术的价值解决系统。
积极布局车联网领域。作为行业内领先的智能管理芯片厂商,公司已经量产多款芯片用于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智能中控等市场,客户包括凌度、先科、宝马等国内外优质企业。此外公司还积极进取,通过与江苏保千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入汽车主动安全市场,定增募集资金扩展车联网业务范围,收购东芯通信获取LTE通信技术及通信人才。根据中投顾问数据,2017年我国车联网市场空间将达到250.9亿元,未来几年将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未来,车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公司在该领域的积极布局将带领公司业绩不断提升。
OTT盒子芯片未来有望进一步增长。公司是国内OTT盒子芯片的主流供应商,其芯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016年,其产品H3、H8芯片均位列国产芯片TOP10之中,在OTT盒子芯片市场中,其产品市占率位列第三,占比为8.8%。《2016年大屏生态运营大数据蓝皮书》显示,到2020年,OTT终端保有量将突破4亿台,超过七成的中国家庭将使用OTT端观看节目。作为OTT盒子芯片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全志科技OTT盒子芯片未来有望保持平稳的增长。
智能硬件产业空间广阔。近年来,全志科技在智能硬件领域积极布局,与科大讯飞、京东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公司提供芯片的京东DingDong等智能终端产品现已量产并得到广泛好评。此外,公司还在智能玩具和服务机器人领域积极布局。随着经验的累积和布局的完善,未来公司在智能硬件产品领域将会有很好的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17~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03、18.42、22.9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7、2.26、2.79亿元,按最新股本3.33亿股计算每股收益分别为0.56、0.68、0.84元,最新股价对应PE分别为61、50、41倍,首次覆盖给与“增持”评级。
股价催化剂。下游车联网、智能硬件等产业快速发展,对上游芯片需求提升。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长缓慢;平板电脑芯片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车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