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旸之恒:“明日之星”,如日初升

2021-01-11 16:44:3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引子

  2018年7月5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微风夹杂着细雨,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在魔都XX电影院XX厅里,荧幕上放映着一部日后成为热议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观众的情绪被荧幕上的剧情牵动着,众多观众中有一位面容消瘦但是精神高度集中的中年男人,在观看电影的同时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几天后,他将投资组合中仿制药品种的比例主动下调,仅保留少数长期看好的创新药、医疗服务标的。

  随后的3个月(2018年10月), 国家医保局首次谈判结果公布,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不仅于此,医保控费、带量采购措施悉数推进。从电影上映日的2018年7月5日到2018年12月底,短短半年时间,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7.74%(同期沪深300下跌10.5%)。

  他就是刘天君,泰旸资产的创始人兼基金经理,一位已经在行业内将近耕耘了20年的老兵。如果用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这本书里的话做个总结,大概可以这样形容:“那些既有分析能力又有直觉能力的投资人会走得最远,他们的长期业绩也会做得最好。”
  -------------------------------------------------------------------
  开篇

  泰旸资产,凭借着稳扎稳打的成绩逐渐被业内熟悉,并在今年获得“三年期金牛私募管理公司”的称号。

  掌舵人刘天君一路经历券商、公募、公募专户、私募,拥有20年行业经验。2006年至2013年期间,他所管理的嘉实泰和、嘉实成长收益、嘉实优质企业等明星产品长期业绩优异,先后五次荣获公募基金金牛奖,并于2013年获得“金牛奖十周年特别奖”(公募十周年九人)。

  2015年,刘天君离开嘉实基金,创立泰旸资产。秉承“理性深入,长远回报”的投资理念,泰旸旗下的私募产品同样实现了优秀的业绩回报。即使在熊市或震荡市场,泰旸的产品也能表现得“低回撤、稳增长”,令投资人收获到稳健、长远、安心的持有体验。

  近日,我们有幸约访到刘天君与他的几名得力干将。团队每一个人展现出的幽默自谦,与不经意间流露的对商业本质的洞见深度和认知浓度,是他们能够赢得这场长期投资“幸存者游戏”的最强装备。
  -----------------------------------------------------
  第一部分 本色成长

  01 少年天才:

  “23岁从北大研究生毕业,到成为最年轻的公募投资总监,再到创业私募,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

  刘天君23岁北大研究生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券商的卖方行研,之后转战公募基金,历经研究、投资、带团队,再回到公募管理专户,到现在创办泰旸资产。

  “几乎遍历了与股票投研相关的各种岗位。更惊人的是,他以很快地速度成长,在短时间里就取得了旁人几年的成绩。”
  从2003年加入嘉实基金担任研究员,到升任研究部副总监,管理自己的第一只基金“嘉实泰和”,再到凭借“嘉实泰和”获得当年的封闭式基金金牛奖,刘天君只用了短短3年。

  02 嘉实基因:

  “看得更远其实是最好的风险规避方式,也是最好的带动你创新的方式。”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颁布的一年,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开始新一轮正规化发展。同一年,刘天君初入嘉实担任行业研究员。

  在当时国内投资还是基本看技术图形的时代,嘉实在总经理赵学军带领下,已经领先地逐渐成型一套科学、系统的流程化管理程序。正是这套与众不同的管理方式让嘉实从2000年“老十家”排名垫底,到2010年一跃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合资基金公司。

  嘉实在当时倡导的资产配置方法,保持资产流动性、分散投资、注重数量化研究,如今看依然铿锵有力。刘天君,正是在这套流程管理体系下培养并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

  尤其是嘉实“远见者稳进”的信仰,依稀折射出泰旸“长期主义”理念的形成。2006年,赵学军曾在嘉实7周年晚会上说,“看得更远其实是最好的风险规避方式,也是最好的带动你创新的方式”。其中的内在核心,与如今泰旸坚持的“与时俱进,看得远才能不恐高”的理念,更是息息相通。
  ------------------------------------------------------
  03 长期主义:

  “君总更在意未来。他一直强调的是对未来一定要看得清楚。有图谱才能内心不慌。泰旸一直坚持寻找时代的大浪潮,而不是石子叩击水面泛起的小浪花。”

  “我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想得和看得都更长远,这与人生观有关。我一直相信做投资可以永不退休。”刘天君毫不避讳自己对一些商业模式的不认同。他排斥重资产、现金流差、重融资、长期资本回报率差的公司,强调壁垒。所以,在他的思维结构里,如果10年后没有机会的行业或公司,现在的表现即使再好也不愿意去买一股。

  “只要是君总不看好的东西,即便市场出现再热的炒作主题,甚至假设事先他已经知道未来3天股价会有3个涨停板,他也不会去买。”这样的“精神洁癖”使泰旸更专注于长期确定成长的赛道。“那种不能看到很大的,对人力成本依赖度很高的行业我们都采取选择性忽略。将更多精力聚焦到去研究那些intelligence的,利润高,低人力依赖的行业和公司,特别是那些超级品牌或知识壁垒的领域。”

  现阶段,泰旸的主攻赛道包括:①医药;②互联网;③消费;④智能制造。进一步细分涉及医药中的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大消费中的白酒、速冻食品、零食、火锅料、化妆品、运动品牌等;互联网中的电商、社交媒体;智能制造中的电子、新能源等。
  ------------------------------------------------------
  第二部分 革新聚力

  04 突破闭环,持续迭代:

  “君总非常热爱学习。特别是医药方面,从研究总监钟峥嵘加入时的并不特别精深,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医药行业的半个专家。”

  对上述几大赛道,刘天君都有深刻的研究建树,并保持开放态度,不断学习。

  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间,刘天君大量阅读了相关疫苗公司的招股书,不停查阅医药报告,参加行业峰会,并反复消化、二次咀嚼。他一边向我们展示手机里满屏的医药报告截图,一边说:“除了研究员,我还是要求自己一定要了解疫苗的技术路线、效果,可能不一定看得非常专业,但都要适度学习。至少看个大概,多看一遍又会有多一些认识、感悟。”

  同样,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行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刘天君直接从自己的小女儿入手,研究她的喜好,摸索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

  不仅如此,公司还鼓励所有员工添置运动服饰,从用户角度感受产品。一有什么最新的黑科技产品推出,也会在第一时间抢先采购,对相关电子产品、配件抢先体验。
  ------------------------------------------------------
  05 Be real,理性是一种诚实:

  “真的怎么想,就要说出来!”

  “对知识诚实;对观点诚实;对自己诚实;对同事诚实。”

  在泰旸看来,绝对诚实,有的时候需要推翻自己,这是一个艰难的变得更加理性的过程。每一个阶段,泰旸都会认真地总结思辨。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研究员,直面过去的工作结果,犯错亏损,股价下跌,从来不做回避。

  在团队内部,泰旸拥抱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激烈碰撞,直到双方从分歧走向统一。

  **生物是泰旸所投资的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医药公司。对于港股,泰旸内部一直将比例上限定为5%。主要考虑港股市场没有涨跌停板制度,股价波动大,因此高比例持有会较大影响到整体组合的波动。

  2019年初,当**药业被立案调查引发港A两市医药股全线走低时,为了控制组合的波动,刘天君被迫下调了**生物的仓位。但此举却遭到医药研究员的异议。在Be real的公司文化下,他直接指出,**生物的空间在当前1000亿港元的基础上大概率能成长到2000亿港元,基于未来很高的确定性和大空间,并且对比A股同类公司,研究员认为此时此刻反而是要加仓**生物的时机。

  面对这个直接的谏言,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团队不止一次地讨论该股票的问题。在面对好公司和平滑组合波动的面前,在进行了个股比较后,最终通过采取上调**生物、降低其他医药个股仓位的方法,达到了组合收益、波动的均衡配置。随着2019年下半年**生物自身基本面不断超预期以及机构认可度逐渐提高,股价波动率也大幅降低。泰旸在该个股上获益颇丰。
  ------------------------------------------------------
  06 撬开支点,直达本质:

  “君总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于高瞻远瞩。他思考的维度更深,也看得更高。他有极高的领悟力,能在很短时间里抓到最本质的东西,行业、公司的核心驱动力。”

  自嘉实基金时起,刘天君便奉行GARP(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策略,并一直沿用至今。不同于价值派偏重价值低估,成长派偏重成长性高,GARP策略更像是一个“两个都要”的策略,要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成长。

  不难发现,如何正确地给企业定价成为此处关键。目标标的是否能达到合理价格,往往需要与市场主流观点存在一定的“认知差”。而能否对市场“共识”提出有效质疑,无疑是一个基金经理最深的护城河。

  “好的机会往往是你对这个公司的深度理解,结合一个合适的价格,能够创造出来的一个机会。”

  2018年12月初,**生物股价一度出现10%以上跌幅。第二天,国内医保控费的消息传出,**生物的股价瞬间又下跌了10%左右。这令负责医药的研究员无法坦然。当天,刘天君恰好在外地出差,在晚上临时组织的电话会议上,他冷静地对研究员说道,“坚定点!你们的任务是确认公司的基本面没有问题,净值和产品的波动由我来解决。”

  之后的故事很简单,2018年年底,泰旸顶住市场压力,以高仓位迎接了19年的开门红。
  ------------------------------------------------------
  07 团队大于个人:

  “我们现有的研究团队拥有极佳的稳定性、整体性。成立以来没有人员流失,并且互相配合时间长、默契度高。这与君总一直强调'团队大于个人,体系更加重要'密不可分。”

  现阶段,泰旸针对四大赛道,已建成四个研究专组,更加聚焦能力圈。日常工作中,刘天君是个非常愿意分享研究成果和想法的人。不管是同行的观点还是自己的观点,他都不吝藏私,不时地帮助团队校验。另一方面,他也鼓励研究员抗住压力,以自己的经验,言传身教的“坚韧”感染团队。

  **医药过去一直是泰旸坚定看好的重仓标的。当2019年年末公司市值达到4000亿后,市场中很多声音认为未来空间已经不大,这与刘天君当时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是泰旸内部,研究员强烈认为应该继续持有,并预期该公司的市值有望突破5000-6000亿。特别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一季度很多医药公司的业绩都因此受损。对比同业,**医药的优势在这一环境下更加明显。首先,其业绩的确定性强,其次,是新产品增量逐渐被释放。随后,刘天君接受并肯定了团队的观点。并随着这一逻辑被市场不断兑现,泰旸也顺势享受到今年**医药的个股涨幅收益。
  ------------------------------------------------------
  第三部分 如日初升

  08 “明日之星”:

  “我们想投的赛道一定是那种可以看得很长,并且具备一定认知壁垒的,不是现在就已经被定价得很精准的(标的)。”

  总体而言,泰旸资产的投资策略,就是紧握时代前进的脉搏,把注意力放在代表未来的经济主航道。立足于消费、医药、互联网、智能制造,深挖“明日之星”。

  刘天君自己如是说,“传统一点的白酒龙头企业,都是稳定性极好的代表,属于超强品种。这类公司的抗压能力强。股价可能有阶段性的下跌,但买这种股票你知道你永远会在牌桌上。相对的风险是,你的业绩一定不是最突出的。这些票能成为你给客户管钱的基准,逼着你去选出比这个基准更好的股票。我们的做法,是聚焦长时间有机会的,寻找未来的标的。我们想投的赛道一定是那种可以看得很长,并且具备一定认知壁垒的,不是现在就已经被定价得很精准的(标的)。”这就是泰旸选择公司的角度,也是基金经理刘天君自身成长的烙印。

  无论是嘉实时期对**电器的坚定持有,还是如今“优选赛道,精选个股”的投资框架,都是对同一套方法论的持续更新。找到一个具备长期价值的股票并做到真正长期坚守,难的不是跟着股价低买高卖,而是要理解它背后的投资逻辑和深度价值。

  09 如日初升:

  “每一个核心持仓都会反复论证,是一个有理念、有原则、有体系的管理人,更重要的是能力圈非常聚焦,风格清晰。”

  作为行业的明日之星,泰旸资产的快速成长引起了市场机构的关注,但任何GP在初创期间都会经历一段需要证明自己、被机构逐渐认可的过程。

  刘天君成立泰旸的半年后(2016年初),开始和一些长期母基金机构接触,在此过程中,刘天君心态平和,不急不躁,聚焦做好业绩的理念获得了机构的认可,促使合作快速推进。

  “言行一致是优秀基金经理的优良素质。”某母基金机构投资负责人在总结双方合作过程的感受时说道,“刘天君每一次在尽调时表达的观点都与其在MOM平台上的表现能够很好的印证。他每次都很有耐心地分享过去的得失和自己未来的布局。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他从一个基金经理到管理者的成功蜕变,愿意分享和赋能他人,团队日益强大、协作良好,深度不断加强。”

  在自己能够理解的范围内找到成长性、持续性都满意的公司,这是刘天君认为的幸运。那么,在当前资本市场新旧动能“大换挡”的背景下,牵手一个真正有能力理性识别,洞知本质,挖掘并伴随“明日之星”长期成长的私募公司,也不失为在“投资中国”成为必修课时代的另一种幸运。(来源诺亚财富)(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