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科技:十年长情“磨术”,打造光学“膜术”

2020-10-26 07:5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林淙

  十年磨一剑,长阳科技用专注“磨”出了新型显示、半导体、5G通讯等领域的“基座”,也靠这一张张凝聚高精尖技术的薄膜,铺就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坦途。

  “十年时间,我们把反射膜产品做到了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今年上半年,长阳科技净利润实现了逾35%的逆势增长。长阳科技董事长金亚东说,公司上市以来首份半年报的惊艳亮相,得益于产品性能、产能规模及技术竞争力,更离不开公司“台下”的十年苦功。

  “下一个十年,我们立志再做十张膜!”理工科出身的金亚东,擅长用数字描摹公司的未来图景。在这张围绕“膜”展开的发展路线图上,面向功能膜领域顶尖人才的“百人计划”为长阳科技“十年十膜”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十年十膜”的业务规划为公司“数一数二”的战略定位打开了更大空间。

  近日,在“走进科创板公司”系列活动——《科创中国》节目中,上证报记者深入长阳科技,试图解密公司精彩“膜术”幕后的故事。

  专注:十年长跑,苦练“膜术”

  2007年,显示板行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首次被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屏幕之下的光学薄膜第一次进入了金亚东的视野。

  “种种迹象表明,光学薄膜的春天要来了。”尽管当时国内面板几乎完全依靠国外进口,自主彩色液晶面板生产线仍在引进建设的阶段,但金亚东始终坚信,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光学薄膜企业。

  最基础的分子材料如何变为薄如蝉翼的各种功能膜?谈起这一神奇的“膜术”,毕业于北大化学系的金亚东难掩兴奋。他告诉记者,这一过程实际就是将原油等基础材料通过催化、炼化等方式变成各种各样的小分子产品、高分子材料,再通过一系列的研发、加工和制造,做成下游客户所需要的终端产品。

  回望长阳科技的发展历程,“举步生风”四个字最为贴切:2010年底,公司成立于宁波江北区;2012年,公司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光学基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成功填补国内空白;2017年,公司光学反射膜产品已占据全球光学大尺寸反射膜约35%的市场份额……不到十年时间,长阳科技已成为反射膜领域“一哥”。

  外界把公司势如破竹的“长势”称为“长阳速度”,金亚东却深知,长阳科技的“节节拔高”是扎根于公司长时间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淀。

  忆及创业之初的岁月,金亚东感慨万千。“我记得刚开始的一两个月,我们都是24小时做实验的。累了自己就睡在工厂里面,在生产线旁边的一个小会议室里打地铺;饿了就直接在会议室里吃盒饭。”

  “在做中试到量产的实验过程中,速度很快,变化也很多,结果出来要立马调整工艺配方,所以一刻也没法离开生产线。”金亚东笑着说,“而且我们做实验真的很贵!”

  据了解,光学基膜的中试环节,仅1个小时的实验成本就超过10万元。“好在,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我们只花了两三个月时间,就把产品最终试出来了。”

  在薄膜领域闯出一片天后,长阳科技继续探索技术上的更多可能性。如通过优化配方设计以及工艺参数,公司成功研发出多相泡孔结构,以取代之前的双相泡孔结构,使得反射膜产品的核心指标反射率进一步提升到97%以上,从而比肩国外巨头同类产品。

  同时,公司还是业内少数拥有完整的反射膜产品组合和技术储备的企业之一,实现了液晶显示全尺寸应用领域的突破,并由此获得三星、LG、京东方、群创光电等一众面板大厂的青睐。2019年,长阳科技反射膜出货面积位居全球第一,稳坐行业“隐形冠军”之位。

  蓄力:百人计划,革新技术

  在技术为王的功能膜赛道里,长阳科技一马当先的“动力引擎”是什么?金亚东给出的答案简单明了:人才!

  根据长阳科技上市时的募投计划,公司正在建设长阳尖端材料研究院,投资逾1.5亿元。通过研究院打造产品开发、客户方案解决和前沿开发三大平台,以实现创新与业绩的协同增长。在此基础上,长阳科技还将打造包括高分子物理及化学平台、光学设计平台、薄膜生产加工平台等在内的多个技术平台。

  “当然,研究院只是一个平台的载体,最核心的还是人才的充实。”金亚东告诉记者,长阳科技去年底提出了“百人计划”,即计划在三年内新招募100名海内外行业精英及高校毕业生,为公司未来十年的规划“储能”。

  在金亚东看来,“人”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长阳科技对人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广开才路上,更落实在对科研人员的制度保障上。据悉,公司目前采取量化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为从事创造创新性技术研究的员工专设绩效奖励。另外,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还通过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份。

  今年9月,长阳科技发布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86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3.04%。其中,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1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6.24%,涵盖公司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

  人才兴,则研发兴。长阳科技高效的技术迭代,也有赖于公司不遗余力的研发投入。财报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931.87万元,同比增长41.9%;公司近四年来的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超过50%。

  研发上的“舍”,最终化为了公司在技术上的“得”。近年来,长阳科技主要围绕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到可靠性保障等核心技术进行专利布局。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196项,获得授权101项(含3项国际专利)。

  “拿我们最新的反射膜来说,现在已经更新到第36代。”金亚东自豪地说,“别看它的厚度只有188微米,但实际上里面的学问可大了。我们既要保证制膜顺利,又要让反射度、颜色达到客户要求,有时还要再进行表面结构处理。”

  一片头发丝厚度的薄膜,凝聚着公司科研人员无数次的探索与突破。这种技术上的“新陈代谢”,也铸成了长阳科技更强的产品生命力。

  锚定:数一数二,十年十膜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领先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任何事业部门存在的条件就是在市场上数一数二。”博士毕业后,一段在通用电气的工经历,让金亚东与通用传奇人物韦尔奇的企业战略法则碰撞出了火花。随后,这颗火花成为了指引长阳科技前行方向的“明灯”。

  “进口替代,世界领先,数一数二。”这是金亚东为长阳科技划定的战略目标,“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瞄准一个卡脖子的领域进行自主研发,实现国产替代。在这个基础上投入公司全部的人力、物力和资源,进行产品开发,产能建设,从而在这个行业内最终做到数一数二。”

  金亚东进一步解释:“当你做到世界第一的时候,首先,你的护城河会非常深;其次,你的定价权会很强;第三,你跟客户、供应商的黏性都会增强。”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理想的商业模式。

  如何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行于专注主业与拓展产品线的道路上,长阳科技正在寻找平衡点。

  2018年8月,长阳科技从自身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储备出发,向技术壁垒更高的光学基膜领域进军。尽管起步较晚,且与国外领先企业尚存在差距,但公司研发团队经过多次设计、试验和调试,使得产品在高洁净、高透光率等核心技术指标上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以光学基膜的产品配方设计为例,长阳科技技术团队结合表面张力要求、附着性要求以及耐水性要求,经过不断的配方研究与试验,终于调配出适合不同功能性涂层的底涂树脂配方。而后,公司又通过涂布工艺技术的优化,保证了光学基膜的表面厚度均一性,以便于后续涂覆等加工工艺生产与产品的稳定。

  金亚东向记者表示:“利用公司在反射膜制备技术上的积淀,公司的光学基膜目前已实现量产。未来,我们还将在光学基膜领域继续进行研发投入,力争核心技术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实现光学基膜的全面进口替代。”

  此外,在半导体柔性电路板TPX离型膜领域,长阳科技已成功研发出了普通型和高阻胶型两大系列的柔性电路板用离型膜产品,并实现了小批量的生产和销售。

  对于长阳科技而言,“十年十膜”与“十年只做膜”之间非但没有矛盾,反而是一脉相承、相辅相依的两件事。“当我们只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必须专注,全力以赴把一个产品从设计图做到生产线,再延伸到市场开拓、产能建设,最后落地为客户端上的商业成功,做到世界第一,这是一个闭环。但随着资源的扩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我们现在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同时专注于多个产品线。”金亚东表示。

  不过,做哪十张膜,涉足哪些行业,仍是摆在长阳科技面前的待解问题。对此,金亚东将目光锁定在了新型显示、半导体和5G通讯三大应用领域上。通过管理体系的变革,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环节的打通,金亚东竭力保证公司战略决策的准确性。

  走进长阳科技的展示厅,最长的一面墙被用来悬挂大大小小的专利证书,不过还有一块空白的区域,是留给未来的突破;走进车间实验室,众多年轻的面庞洋溢着对技术日臻完美的追求,不过公司还有扩招的计划,是留给未来的人才;走进公司正在安装建设的新生产线,功能母料、基膜制造和深加工等全流程在此马力全开,不过公司还有拓展产能的规划,是留给未来的空间。

  刚满十岁的长阳科技,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它把发展的无限可能攥于自己手中。未来,还有很多个“十年”的故事,正等待长阳科技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