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哲医药张小林:医药创新,时不我待

2021-12-14 08:05: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祁豆豆

  迪哲医药董事长、总经理 张小林

  “根据产品研发进度及上市计划,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实现收支平衡,实现自我造血。”迪哲医药董事长、总经理张小林表示,公司内部已经组建了市场团队,伴随药品审批进度,公司将逐渐搭建自己的销售团队。而迪哲医药整个商业化团队的负责人也是张小林的老搭档,曾经将阿斯利康明星产品易瑞沙带向全球市场的“销售女王”吴清漪。

  成立4年时间、手握在研新药、公司尚未盈利……12月10日,一个年轻的“身影”站上科创板舞台,再次创新了科创的速度。市场惊喜地发现,成立于2017年10月的迪哲医药已是A股市场“最年轻”的上市公司。

  沿着创新药赛道,一路跑上科创板,迪哲医药有何秘诀?迪哲医药董事长、总经理张小林将其归为“天时地利人和”:“人民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中国创新药产业生态日趋完善,跨国药企希望加深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三股力量汇聚,迪哲医药应运而生。”

  从哈佛大学博士后到跨国药企全球副总裁,再到迪哲医药的董事长,张小林总是站在金字塔尖。而无论身份如何转变,张小林从未离开创新药这片沃土。

  “迪哲医药的目标就是,推出全球首创药物(First-in-class)和具有突破性潜力的治疗方法,力求填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也是张小林作为一个科学家最纯粹的创业初心。

  创新药“混血儿”

  迪哲医药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混血儿”,其主要股东分别来自国资、外资、管理层团队,这也决定了公司的成长基因和速度异于同类企业。在跨国药企从事研发近20年,张小林何以从一名研发带头人变身为上市公司的掌门人?4年前,环绕在张小林身边的三方力量,逐渐将其从创新药研发的幕后推向台前。

  近年来,随着人民健康意识及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为了能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将研发中心等核心部门落地中国,以更好地服务国内患者。

  2006年,时任阿斯利康资深科学家、全球副总裁的张小林,建立了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并发展成为阿斯利康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2017年,为了深化对中国市场本土化的赋能力量,迪哲医药诞生。

  迪哲医药的“混血基因”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上。2017年,先进制造与阿斯利康按照相同比例出资成立迪哲有限,同时张小林及其带领的阿斯利康原创新中心核心团队大部分成员整体加入迪哲有限,与公司管理团队一并作为出资方。此次发行后,先进制造、阿斯利康各持有公司27.23%股权,并列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张小林所代表的管理层团队持有公司15.65%股权,目前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那么,与阿斯利康具有天然关联的迪哲医药究竟代表谁?

  张小林告诉记者:“这个问题我们在创立之初就非常明确:公司与阿斯利康等股东保持独立关系,阿斯利康仅作为公司股东,其提名的相关董事依法依规参与公司治理。阿斯利康是大型跨国医药公司,整体运作非常规范,此类合资公司模式是跨国公司本土化发展很常见的形式。”他特别强调,迪哲医药自身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未来将继续独立开展新药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运营,不存在对阿斯利康的依赖关系。

  在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11年时间,张小林领导了阿斯利康全球肿瘤转化医学、亚洲及新兴市场创新药物研发项目。引以为傲的是,张小林曾主导并参与了易瑞沙、泰瑞沙,AZD3759、AZD2954等多个原创新药的研发。其中,泰瑞沙是阿斯利康肺癌治疗明星产品,去年全球收入达到43亿美元。

  肿瘤药“弄潮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全球领先的跨国药企任职近20年,张小林及其率领的研发团队的创新实力和转化能力是迪哲医药的价值所在。公司创立伊始,张小林团队就瞄准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存在巨大未满足和刚性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希望以此为目标,推出全球首创药物和具有突破性潜力的治疗方法。

  短短4年时间,迪哲医药的研发管线日渐丰富。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研发管线组合中拥有4个处于临床阶段并用于多个适应症的创新药物,以及多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候选创新药物。其中,进度最快的当属DZD4205、DZD9008。

  DZD4205 是全球首个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疾病开展临床研究的特异性JAK1抑制剂。张小林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启动针对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国际多中心关键性临床试验,预计于2023年一季度可分别在美国和中国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提交上市申请。2020年9月,美国FDA还授予DZD4205用于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孤儿药资格认定。这意味着,该产品不仅会在后续研发、注册及商业化上享受政策支持,产品上市还将享受7年的市场独占权。

  令张小林更为自豪的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重磅肺癌药DZD9008。据悉,DZD9008是一种针对EGFR/HER2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设计的全球首创小分子化合物,目前在国内尚未有针对该适应症被批准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基于优异的临床数据,去年12月公司已获得中国“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认定资格,并预计近期向美国FDA提交突破性疗法认定申请。

  张小林欣喜地告诉记者:“DZD9008已进入国际多中心和中国关键性临床试验,预计2023年可分别在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提交上市申请。”而在同品种的国际市场竞技中,迪哲医药仍处于领跑地位。

  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线上还针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储备了在全球技术领先的产品。“我们的主要研发团队成员均具备超过20年跨国制药公司从事创新药物研发或临床研究的经验,并曾在新药研发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团队成员之间有超过10年的共事时间,基本是一支合作稳定、默契,能打硬仗的队伍。”张小林笑言。

  转化科学能力是张小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看家本领”。“我们之所以在药物研发上总是领先于对手,是因为我们的转化科学技术优势。从实际研发进度看,我们临床开发速度比竞争对手快得多,光是I/II期就比他们要少一年半时间。”在张小林看来,创新就是要在保障质量基础上,在效率上一较高下。

  科创板“新生儿”

  张小林对创新的执着,凝结着医者仁心的柔,又彰显着科学家的刚。

  “我们亲眼看到一些肿瘤病人在已经没有其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通过服用新药从病床上站起来。那一刻,我们身为研发人员很是感慨,那种震感和激动的心情没有亲身经历是无法感受到的。”张小林说,正是一个个病人迫切的需求、临床试验振奋的结果、新药上市填补的空白,让无数科研人孜孜不倦坚守在创新药研发的一线。

  医药创新,时不我待。张小林深知,医学界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他带领团队创新的步伐总是比别人更快一些。“在科学上真正的创新,都离不开冒险精神。要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当然其中的风险也会更高。”令张小林感到欣慰的是,近两年中国的创新药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产业政策、资本力量纷纷向创新药倾斜,科创板更是以第5套上市标准向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伸出“橄榄枝”,让迪哲医药等一批创业创新者能够站上资本市场,借力资本加速创新驱动。

  “新生儿”总是备受瞩目,被寄予厚望。面对投资者热切的目光,张小林也给予了积极地回应:“根据产品研发进度及上市计划,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实现收支平衡,实现自我造血。”据悉,公司内部已经组建了市场团队,伴随药品审批进度,公司将逐渐搭建自己的销售团队。值得一提的是,迪哲医药整个商业化团队的负责人也是张小林的老搭档,曾经将阿斯利康明星产品易瑞沙带向全球市场的“销售女王”吴清漪。

  既是科创板的“新生儿”,亦是星光下的“赶路人”。踏上科创新征程,张小林坦言:“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