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长效机制轮廓 秦虹喊话“不放松”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于祥明)与蒙代尔乐观看待北京房价之际,中国的专家和老总却在提示房地产业的“天花板”风险。
12日,在“2013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届中国房地产品牌发展高峰论坛”上,住建部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称,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抑制投资投机方面,“不放松,不改变”,整个中国房地产业存在着“分化”的苗头和风险。对此,北京万科副总经理肖劲称,不相信房地产业能一直涨下去,“国外经验来看房地产业存在明显‘天花板’。”
勾勒“长效机制”轮廓
“我认为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方向长期不能变,但是在调控政策优化方面还是有很多空间可以继续探索。对于未来,大家都认为长效机制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并对此有很强的期待。长效机制是什么?”秦虹说。
“如果用一个最朴素的话来讲,长效机制就是这样一套政策体系,这套政策体系是让我们城镇居民的所有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都能知道住房的政策是什么,这套体系叫长效机制。”她说。
秦虹进一步指出,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就是要构建一个覆盖全体居民居住需求的供应体系,在改革的基础上,施以各项土地的、财政的、税收的、金融的配套改革政策并坚定落实。
“以学区房为例,如果不对教育进行改革,对教育资源进行调配,学区房的价格就难以回归正常。”秦虹说。
就长效机制建立之前的房地产调控,秦虹指出,“可预见到中国的政府很难对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政策放开,无论是用行政手段还是用经济手段,未来的投资和投机性需求仍然将是政府抑制一个方面。”
秦虹还认为,在调控具体措施上,还是有很大的优化的空间,主要包括土地、信贷和税收三个手段。其中,土地的调控空间比较大,即增加有效供给;信贷手段应该加大差别化的力度,并保证与财政政策作为支持,使差别化的政策真正得以实施,得以落实;税收手段,一般不会频繁的使用,而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税收制度是最关键的。
房地产业存在明显“天花板”
北京万科副总经理肖劲在从产业角度认为,从国外经验来看,房地产业存在明显“天花板”,为此万科要开始尝试一些变化。
“从全行业来说,去年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金额约6万多亿,若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来算的话,再过十年,到2022年,乐观的销售额是11万亿,悲观的销售额是9万亿。”肖劲说,在这两个数字之间,“我们判断应该是达不到。”
他给出4个理由,其一中国经济转型,增速不会再像原来那么快;其二中国在进入老年化;其三城镇边际化效应在减弱;其四刚性需求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发展的可能性不大。
并且,肖劲说,万科自己做了一个“庞大”计划,即明年卖到两千多亿,后年突破三千亿,再往后也许有一年卖四千亿。
但是,“我们认为很难,也许实现不了,为什么实现不了?”他说。从房企占全行业比例的世界经验、拿地量、年交付量,员工需求量等多个角度分析来看,四千亿的目标都很难实现。
肖劲幽默地打一个比喻,“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大利亚的杏仁桉,能长到150多米高,这种树要吸收大量的资源,包括水、养分、阳光,如果资源不够充沛,这种树是不可能长到这么高。如果做一棵大树,可以长但是有长到头的那一天,万科不是一棵树,希望有很多树,还有草、有花,形成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我们最舒服、能自由发展,我们最后希望万科能发展成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树木、有河流、有建筑、有环境,有有机物、有无机物,在共生的前提下,我们把整个环境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想这就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