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平:应降低中国银行业国有股比例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高翔)德意志银行亚洲区投资银行部主席蔡洪平今日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中国的上市银行目前市盈率极低,表明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担心始终存在,期待新的银行业改革。他表示,有必要降低国有股比例。
国有银行改革至今已接近10年。10年前,银行完成了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而改制和上市,成效非常显著,但细看一些数据,还存在一些怪现象。工行上市时,市盈率2.3倍,现在是1.2倍;建行上市时,市盈率是1.96倍,现在是1.1倍;农行上市之初为1.91倍,现在是1.1倍;交行上市时为1.6倍,现在是0.8倍。更有甚者,中信银行目前市盈率只有0.7倍。
蔡洪平表示,如此低的市盈率,说明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担心确实是存在的。究其原因,是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银行牌照没有放开,所以无论中国的银行有多么高的盈利,投资者也不感兴趣,“因为你是畸形的”。目前,全球的投资者都在等待中国银行业的改革。
至于未来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方向,蔡洪平认为是降低国有控股比例,进而实现股权多元化。他认为:“如果国有股不降下来,企业破产以后还是国家在兜底。包括中国在内,全球银行业国有股的比例是17%。国有资本可以控股,但比例可以再降低一点。国有股比例不降下来,未来5到10年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大障碍。”
针对近期被市场炒的火热的“民营银行”概念,蔡洪平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有不少实体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想办民营银行,真的要小心。很多企业不知深浅,以为办了银行后,融资变得容易了,变得便宜了,服务也比国企好。一些民营企业告诉我,办银行就为了有自己的小金库,自己拿方便。”
蔡强调:“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把国有股比例降下来,发行可转债,民间资本大规模地来买。新设立的民营银行,也可以让国有资本参与进来,因为我相信国有银行里边很多人员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民营和国营不要对立,逐渐地变成混合型的股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