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达:房地产政策发生战略性调整 不再抑制房价|分析
中国证券网讯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日前表示,从去年10月底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学习会传出的信息看,房地产政策已发生了战略性的调整。许善达称,这次会议之前,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都是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的上涨,让房地产价格回归正常的水平,政府的政策是抑制房价,会议之后战略改变了,政府不再将自己的工作目标放在抑制房价上,”许善达说,政府的职责是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
许善达称,房地产政策跟税收有密切的关联。对于房产税立法的看法,他认为3年时间很难完成。“我认为,上海、重庆房产税的试点,作为初衷来说已经失败了,” 许善达说。
“现在应该有新的思路。”许善达主张消费税移交给地方政府后,在房地产交易环节由地方政府决定征收交易税,调节目前所谓的房产中投资、投机的收益问题,这一政策是符合决策层在房地产政策上的新战略。
分析:未来中国楼市将何去何从?
深圳市住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蔼贫:我们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行分化,三四线城市明显的我们说已经从过去的上涨阵营中分离出来,目前房价坚挺的仍然是一线城市,包括部分二线城市,那么三四线城市分化出去了以后,这种价格的下调下跌实际上在社会上也引起了恐慌。
比如说对一线城市很可能要继续维持过去的三限政策,金融政策,以及我们说严厉调控的政策,而对于三四线城市我们说实际上是要放开,不仅要放开,还要鼓励这种房地产销售。
而与此同时,去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提出,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业内人士认为,将住房保障和房市调控并行提出,透露了中央要将房市调控工作重心放在大力增加保障房供应的意图上。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未来就是双轨制,一方面有一部分比如说在我们中国可能大概是有差不多20%到30%是由政府完全包下来的这部分,就是完全进入到住房保障机制体系,剩下的可能百分之七八十仍然还是要走市场化的路,所以市场和保障双向机制结合就双轨制,我觉得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这次的两会所谈到的住房保障机制实际上是强调了一个过去缺失的部分,实际上在整个市场仍然是占一小部分。
事实上,房产税不动产登记等问题屡屡在今年两会上被提及,国土部部长姜大明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国土部推行不动产登记要做到四件事,包括制度建立、地级市不动产登记局等机构的建立、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出台以及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
陈蔼贫:今年的6月底,一定要做到不动产的登记的条例要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就说现在我们过去叫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现象,我觉得这次应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了,人要下来了,那就说这个立法中间的不动产登记的这件事要出来了。
在中国,能够买的起房居有定所圆了自己的住房梦,算是老百姓的愿望之一,两会前,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房价依然是网友最关心的话题,受访人数的53.7%表示,最希望房价问题在两会上被提及,有机构就梳理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之后发现今年的报告是十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没有强调房地产调控的一次,他的重点是对住房保障机制做了大篇幅的描述,今年将开工七百万套以上的保障房。
有分析就认为,在这个阶段,继续强调保障房工作是希望通过双轨制来解决城镇化的后顾之忧,同时,在长效性的调控机制尚未出台之前,以限购为主的行政手段还有其他的经济手段市场手段会并存,但是经济手段市场手段会逐渐的凸显出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楼市单向调控之后,现阶段的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深度调整期,种种迹象表明,本届政府正在努力做到从赌到输,积极为建立调控长效机制做准备,而未来,除了推进保障房的建设之外,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住房信息的系统联网以及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等,都将逐步的推进,为限购等行政手段的最终退出做一个铺垫过度。
汪云志行之:这次是什么失灵了?市场失灵?管制失灵?一起失灵?在这个博弈过程中谁是赢家呢?
曲子叶:取消限购会使房价掉头上涨吗?对地方政府来说,比房价下跌更糟糕的是地价也跌了、比地价下跌更更糟糕的是土地卖不动了。过去10年出台过43个房地产调控,但它却成房价推涨利器:购房者心理:因为要涨才会限——麻将投资定理:限什么投资什么。反之亦然:取消限购并鼓励买房:这预示着房价还会跌。
限购取消之时 将是房市全面下跌之际!反对一切行政限制: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但我们在房地产上已铸就大错:已练成百年老妖。从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开始,这个大错就铸锭了。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我们却用它来拉动经济增长。一个闭合的循环。没人可以阻挡在飞驰的列车前面。
光远看经济:这个调整是被动的,因为现在即使取消所有的调控,房价也不会再大涨了。房地产的预期已经逆转,而且来得比一般人预想的要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