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引发对金改制度性红利关注
昨日外围股市普调沪指较为抗跌
在周四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正式获批、半年后将为A股增加3000亿元“活水”的利好提振下,上证180、上证380、A/H等有望直接受益板块的权重蓝筹股发生大“暴动”,并力促大盘当日大涨1.38%站上年线。即便昨日在外围股市普遍回调下,A股仍非常抗跌,沪指报收于2130.54点,微跌0.18%,而隔夜道指、日经225指数等均大跌逾1.6%。
机构多认为,沪港通试点范围内的A股低估值蓝筹股将有望受到提振而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尤其是部分股价严重倒挂的A股的A/H概念股,将迎来难得的估值修复良机。平安证券则提醒,更需要关注沪港通背后的金融改革背景。近期从优先股、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到沪港通,以及后期可能诸如T+0或者是个股期权等方面的创新,这些活跃资本市场的利好因素值得思考,金改制度性红利是后续关注点。
沪股通概念股估值优势明显
在沪港通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证180与上证380的成分股,以及上交所上市的A/H股。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恒生综合大盘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以及同时在沪港上市的A/H股。
在试点初期,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按沪市日均成交约1000亿元的水平测算,上述额度将为A股每日带来13%的增量资金。不过,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虽小于沪股通额度,但也会对A股产生一定分流效应。
虽然沪港通跨境投资额度有对流效应,但来自浙商证券的研报显示,目前符合沪股通标准的A股估值有很大吸引力。该类股共有571只,总市值1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60%。沪股通标的股的静态市盈率是8.86倍,市净率是1.28倍,标的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4.48%。浙商证券认为,不管是估值还是成长性,沪港通标的股都存在明显的优势。
机构看好A/H折价概念股
需要指出的是,沪港通业务在前日公告获批后,还需要约6个月的准备时间才能开通。然而,从前日和昨日市场的表现来看,资金已在迫不及待地展开对相关受益概念股的追逐。那么,资金的参与逻辑在哪里呢?券商研报显示,通常的标准是看A股和港股同类板块或行业的折溢价幅度。一个简单的逻辑便是,未来香港资金最可能在A股买什么品种,市场便先买进哪类A股品种。反过来,港股市场的情况也类似。
信达证券认为,沪港通将导致在两地上市的同一公司的股价接近,对个股而言机会是结构化的。沪港两市互通意味着“两座蓄水池的挡板”被撤掉,水平面将趋于一致,即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同一公司的A/H股价将逐渐接近。从A股角度看,对于A/H个股而言,机会是结构化的,而非全面性的,呈折价的个股估值将提升,而溢价率较高的个股则面临压力。
东方证券等指出,目前来看,A/H股指数持续处于折价状态,约20余家A股出现折价,尤其是金融、建材、交运等大盘蓝筹股,未来存在一定估值修复的空间。更关键的在于将推动A股投资者估值体系和投资理念的国际对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增量资金的入市或将更倾向于长期稳定投资,挤压短期泡沫。同时,A股市场上独有的稀缺品种(如中药、白酒等)、港股市场上的优质科技成长股或将受到相互投资者的重点关注。
平安证券认为,沪港通作为交易制度的利好,从价值外因素活跃市场。简单的投资逻辑是买入相对于港股折价的A股个股,或者是相对于A股折价的港股。考虑到主要的金融蓝筹板块A股相对于H股均有所折价,因此短期交易制度的套利会使得A股的金融蓝筹受益。
部分A/H股仍倒挂严重
众多机构的看好,很大程度上说明市场对A/H折价概念股的认同度很高,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自沪港通获批消息发布以来,较H股折价的A股概念股大面积起涨,海螺水泥、鞍钢股份、宁沪高速等领涨股均在周四录得涨停报收,同日中信证券、潍柴动力、中国平安等均曾一度冲击涨停,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中铁、华能国际等A/H股价倒挂的个股,也纷纷大涨5%以上。
昨日,在外围市场普跌下,沪港通受益的概念股,尤其是较H股折价的A股概念股仍可圈可点。如大象股中信银行盘中一度大涨9.68%、截至收盘仍大涨7.16%,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也纷纷飘红等,为沪指全天仅微跌0.18%,立下了汗马功劳。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在近两日利好提振下有了较大涨幅后,目前沪市的68只A/H概念股中,截至昨日收盘,A股股价较H股股价折价的个股仍有22只,占比超过了三成。
其中,海螺水泥折价率超过了20%,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神华、中国铁建、中国人寿、中信证券、宁沪高速和华能国际等,折价率也超过了10%。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此类较H股折价严重的沪港通概念股,不妨给予持续关注。
当然,也有分析指出,长期资金、境外资金是否愿意投资A股中的蓝筹股的关键点,在于其是否具备投资价值,而这取决于中国宏观经济大环境与国企改革的进展,与沪港通并无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又由于在QFII/RQFII可以进入的过去一段时间内,A/H的折溢价问题一直存在,故是否会因为沪港通就消失或者大幅收窄仍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市场人士指出,在市场对A/H折价概念股追逐热情高涨下,也要看到港股因与外围市场关联度高,同一公司的H股股价还受到外部市场影响等因素。因此,假定A/H股折溢价不能完全消失,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同一公司A/H股股价长期均衡的折溢价水平。当两者价格偏离这一水平时,结合个股走势就可得出操作结论,即买入折价者或卖出溢价者。
问疑
在沪港通下何时推T+0?
由于A股和港股存在某些交易制度上的区别,如A股实行T+1制度,而港股为T+0制度,又由于在T+1制度下A股蓝筹股的交投相对中小板和创业板等小盘股而言并不活跃,因此在沪港通获批后,A股未来是否推行T+0制度与港股等国际市场实现接轨,就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
针对投资者的这一关切,证监会主席肖钢前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研究出台T+0。而此前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也指出,T+0是全球主要交易所都普遍采取的制度,全球实现中央托管下的44个交易所,除了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全部实现T+0交易。因此,在大盘蓝筹股实行T+0条件已经成熟。
不过,对于A股的涨跌停制度,肖钢表示,沪市还没有取消的打算。
受益沪港通启动
恒生B上市首日涨7.09%
沪港通的受益者除了A股的蓝筹股、蓝筹基金外,在内地上市的一些跨境基金也能分一杯羹,如昨日开始上市的恒生B(150170)在港股下跌0.79%的背景下仍大涨7.09%。而对中小投资者而言,借助QDII基金也可分享沪港通带来的投资机会。
恒生B是汇添富基金所推出的恒生分级指数基金的杠杆份额。由于沪港通对香港市场也带来活水,会对恒生指数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而目前汇添富恒生分级指数基金是恒指唯一分级产品,因此,其杠杆份额备受追捧。
据了解,此前很多机构投资者就有非常强烈的投资境外的需求,但受制于政策的限制,推进较为缓慢。中小投资者因为投资门槛的缘故,在互通实现后,可能依然不能直投港股市场。因此,门槛低至百元、千元的QDII基金依然是一条便捷的配置通道。
目前重点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有很多,喜欢杠杆的可以选择恒生B,想跟大盘走的可选恒生ETF基金、H股ETF,对那些信赖基金经理选股能力的则可以考虑重配港股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如华安香港精选、广发亚太等基金在精选个股方面都有不错历史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