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升至52.7 创近一年新高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5日从财新网获悉,6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升至52.7,较5月回升1.5个百分点,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
这一趋势与官方服务业PMI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6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服务业PMI)为52.2%,比5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但受制造业超预期下降的影响,6月财新中国综合PMI数据(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从5月的50.5降至50.3,显示6月增速轻微,为4个月来最低。
服务业经营活动回升,主要受新业务增加的推动。6月服务业新业务总量大幅攀升,为2015年8月以来最高。部分受访企业表示,在最近调查期间,新项目推出,客户需求转强,带动销售上升。制造业则相反,新业务量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6月,服务业企业对增加用工继续保持审慎,用工规模连续第三个月仅录得轻微增幅。而制造业用工规模继续显著收缩,导致综合用工总量连续1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6月服务业成本上升压力持续,投入价格的涨幅升至4个月来最高,但整体仍算温和。
服务业界对未来12个月的经营前景并无太大改观,持平于5月,为近5个月低点。调查显示,竞争压力加剧是影响整体信心度的主因。
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钟正生表示,6月服务业和制造业PMI的走势明显相反,显现出经济结构转型的迹象,服务业的转好也支撑了整体的产出水平。后期政府仍有必要继续放宽服务业管制,推动经济转型和健康发展。
【相关新闻】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需疲软是导致财新PMI偏低的主要原因。财新制造业PMI样本主要以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为主,对外需下滑的反映更为敏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以短、中、长期不同层次区别对待,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仍在于如何用好投资。”在4日举行的“2016年中国经济高端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为当前中国经济如何突围开出药方。
部分蔬菜价格大幅下降,猪肉价格涨幅收窄等因素影响,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或回落至2%以内。专家表示,“宽财政、稳货币”应成为短期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
“在外部增长环境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态势下,更多的稳增长措施主要来自于国内的需求,包括投资和消费。我国不仅投资的机会多,我国可以动员的投资资源也很多。只要我们把政策手段用好,那么,未来五年我国GDP维持6.5%以上的年均增速应该没有问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