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三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年均增长近1.6倍

2017-10-11 15:35:47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宋薇萍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汤志平11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上海近年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情况。

  汤志平介绍,过去三年,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项目246个,实际投资额达54.9亿美元,年均增长近1.6倍;承接重大工程3019个,累计合同额达217亿美元,年均增长9.4%;与沿线国家(地区)贸易额突破5000亿元,占上海全市比重超过20%。

  其中,一批重点项目在沿线国家(地区)落地生根。比如,上海电气在“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承接的电站、输配电工程合同金额已达28亿美元;华谊集团在“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投资累计达到4.19亿美元;上海企业投资建设的印尼青山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园区及入园企业已完成投资总额超过30亿美元。

  同时,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在不断拓展。据介绍,上海已经与19个沿线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上海进出口商会与沿线92家商协会和企业成立了“一带一路”贸易商联盟,为企业搭建了合作平台。经贸规模在持续增长。今年1-8月,上海与沿线国家(地区)贸易额达到4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9.3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已达到67.3%。

  汤志平还表示,金融合作方面,上海在国家部委支持下,加快金融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确立了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基础的跨境金融服务制度,对“一带一路”建设支撑的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具体表现为,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跨境业务迅速发展,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明显。

  据介绍,自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首单“一带一路”沿线企业“熊猫债”以来,“熊猫债”的发行主体已扩展至国际性金融组织、外国中央政府、外国地方政府、境外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已超过2000亿元。同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已经上线运行,首批19家境内中外资银行参与。同时,上海积极探索在上海自贸区开展人民币境外贷款、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创新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已有678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约8650亿元。

  数据还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共有来自15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5家法人银行、13家外资银行分行和11个代表处,在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约2122亿元人民币,占上海辖内外资银行的14%,同比增长近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