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要有和强国匹配的世界领先交易所——专访上交所理事长吴清

2017-11-05 17:36:51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中国证券网讯 据新华社消息,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9月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至9月底,沪市IPO筹资额已达世界第二,总市值世界第四。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吴清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交易所仍存在大而不够强的问题,当前我国有利于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越来越多,要有和未来强国地位匹配的世界领先交易所。

  我国交易所已走到国际较中心位置
  “从QFII、QDII、RQFII,到沪港通,再到纳入明晟指数,这些都是我们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吴清说,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进入我国市场,不少专业中介机构通过合资投资银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方式,参与到我国市场中来,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具体到行动上,上交所近些年成果不少。如,在持续优化沪港通的基础上,上交所目前已就沪伦通进行初期研究,并考虑相关操作性、制度性安排;在法兰克福成立中欧国际交易所;入股巴基斯坦交易所;和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合作建立交易所等。
  不仅是走出去,还包括引进来。目前境外企业在上交所已发行熊猫债50余只,发行规模近900亿元。同时,上交所也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包括今年9月,成为我国首个加入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的交易所等。
  “在参与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一些国际规则的制订、交易所行业的国际治理,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吴清说,中国的交易所在壮大,已经从昔日“小兄弟”的边缘位置,走上较为中心的位置。

  上交所已长成“大个子”
  “到目前为止,我国交易所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吴清说,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改革的持续推进,广大投资者的支持,蓬勃发展的企业以及国企改革、其他企业改制等,形成丰富的资源,让上交所长成了“大个子”。
  但与国际领先交易所相比,我国交易所还有不少差距,和国际市场的关联度也还不够高。
  吴清说,我国市场开放度还相对较低,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还不强。上市的公司基本上是国内企业;绝大多数投资者也是国内的,国外投资者持有的市值规模不到总市值的2%,沪港通每日成交量在市场总成交量中占比不到1%。
  差距就是潜力。吴清认为,目前沪市上市公司1370家左右,上市公司层次可以更丰富;债券市场品种可以更多;股票期权等较为成熟的衍生品可以进一步开发;对实体经济服务的力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大,“目前与国际领先交易所的要求还有距离,但这些距离也是我国交易所的发展潜力所在”。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
  “总体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吴清说,作为发展中的转轨经济体,资本市场开放需要与国家整体实力相匹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坚实基础。
  同时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稳定,外汇储备规模合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响应;央行、外汇局、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在跨境监管合作、投资者保护、风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交易所自身的技术储备良好等,都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清说,下一步,上交所将通过建立更好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更有效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要进一步开发国际化交易产品,为投资者做好服务;还要携手证券机构等境内专业服务机构一起走出去,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共同成长壮大。

  开放有挑战,但步伐坚定
  吴清说,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境内外市场联动会带来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染;更多在经验、资本、技术等方面有优势的成熟投资者进入,在改变市场投资文化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但资本市场开放要坚持方向明确、步子坚定、有序平稳。吴清说,上交所要成为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投资和资产配置管理中心之一;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融资中心;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资本市场重要支撑;成为促进绿色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发展交易所典范;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交易所之一。
  “上交所要在民族复兴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时,建成与之相匹配的世界领先交易所。”吴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