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债券违约对中国银行业影响有限

2018-06-05 19:3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金嘉捷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金嘉捷)近期,国内债券违约案例数量有所上升。对此,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银行业分析师范海烁发表研究报告认为,这些信用事件体现出信用风险在公开市场的正常化过程,不会造成显著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银行业基本面影响有限。

  范海烁认为,目前的信用事件规模并不造成显著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违约事件大概率将持续增加,但这只是信用风险在公开市场的正常化进程。更重要的是,违约是迈入更为健全的资本市场的必要步骤。企业财务状况改善和审慎宏观政策将确保信用风险事件的有序发生。

  总体来看,范海烁认为,债券违约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有限。首先,债券违约规模依旧较小。据德意志银行估算,自2014年以来,累计所有违约债券总额仅约1100亿元,显著低于2014至2017年间中国银行业年均新增不良贷款金额9290亿元。实际上,企业可能更倾向选择拖延银行债务的返还,而非公开地违约债券,因为此举会将自身财务困难的讯息公诸于市场。所以在范海烁看来,债券违约的上升只是信用风险在公开市场的正常化过程。

  其次,违约事件有利于提升风险定价和资源配置效率。德意志银行预计,严监管和利率上升会进一步放缓信贷增速,从而出现更多债券违约。但违约事件将惩罚亏损或低效的企业,有利于促进风险定价和资源配置。今年以来,AA+评级以下的公司债相对AAA公司债的信用利差已经扩大35个基点。

  第三,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改善与审慎政策的配合将确保信用风险有序发生。与过去不同的是,这轮债券违约增加的背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截至2018年4月,国有企业与工业企业过去12个月平均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与8%。同时工业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也由2015年底的6.3倍提升至近期的7.6倍。2014至2017年间债券违约大多来自于产能过剩行业,而今年以来的违约更多来自高杠杆率的私营企业,多数为个别事件,传染性风险有限。另外,范海烁预计监管层将采取逆周期政策来确保信用风险有序发生,比如降准、积极的财政政策等。

  最后,对银行业的基本面影响有限。虽然中国银行业为公司债的最大持有者(占整体59%,包括表内和表外理财部分),但公司债投资仅占银行业资产加表外理财产品总量的4%。根据德银估算,假设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率从现在0.6%的水平翻倍到全球公司债长期违约率1.14%,公司债违约对上市银行2018年预估净利润的平均负面影响也仅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