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核电建设有望稳步推进 装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0-06-18 10:59:4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王文嫣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文嫣)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及更长的时间里,核能在我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至8台持续稳步推进。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实际上我国大型核电机组同时建设能力可达到30台以上。我国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已全面掌握自主三代核电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可形成每年8到10台套大型先进核电站的装备制造能力。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47台(不含台湾地区),总装机容量4875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2.42%;在建核电机组13台,总装机容量1387万千瓦,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报告》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51台(不含台湾地区),总装机容量520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7台以上,装机容量19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到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

  从中长期来看,核能在我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用将更加凸显。“十四五”期间,核能除发挥清洁发电优势之外,还将在清洁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余电制氢、同位素生产、制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各核电大国更加重视核能领域技术创新。我国核电装备的自主化和国产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2019年国内核电主设备交付39台套。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机组关键设备、大型锻件、核级材料也陆续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我国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已全面掌握自主三代核电装备制造核心技术,为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张廷克表示,尤其是“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国产化率可达到85%以上,既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要,也为将来“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川财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认为, 核电是电网承载基本电力负荷的三大基础发电方式之一,是未来国内能源投资增量的最重要来源。伴随2019年国内核电开工重启和到2020年底“华龙一号”首台机组将投运,有望利好“华龙一号”装备产业和整个核能产业链。

  《报告》还提出,“十四五”期间稳步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发展,推动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省份比较成熟的核电项目建设,是解决中部地区电力需求问题的战略选择,对促进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具有长远意义。未来核电还将更广泛地参与电力市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