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外资新朋旧友 见证上海开放步伐

2020-12-30 16:56:42 来源:新华社 作者:周蕊

  新华社上海12月30日电 题:40年外资新朋旧友 见证上海开放步伐

  新华社记者周蕊

  在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经济的情况下,上海2020年实际吸收外资预计将创下新高,首次突破200亿美元。

  从1980年上海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以来,40年间,上海吸收外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上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2700亿美元,约6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此汇聚。

  疫情挡不住历史新高,上海凭的是什么?外资到底看中了上海的哪些特质?

  40年!这里有一份份源远流长的老友情谊

  上海,一直走在中国开放的前列。

  1980年7月,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上海电梯厂成立,成为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这之后,更多的外资企业纷至沓来: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整车制造厂、第一家中外合资通信企业纷纷落地,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沪设立后,上海的开放再次提速,全国首家股份制外商投资性公司、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等一批首创项目纷纷落地。

  携手上海,深耕中国,这些老朋友看中的是一份与上海共同成长的情谊,越来越大的中国“朋友圈”让他们持续坚定乐在上海。

  在上海深耕40年后,迅达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施达毓说:“我们还想在上海再干40年!”

  “上海是全球人才的集聚地,对创新也非常友好。”施达毓介绍,2021年迅达计划在上海新投资3亿元,扩大其位于上海嘉定区的制造工厂以及研发中心。

  第一个中外合资整车制造厂——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与产品管理执行副总经理舒瑞德说,虽有疫情影响,但上汽大众快速复工复产,位于上海嘉定区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在10月正式投产。

  舒瑞德介绍,接下来,上汽大众还将有不少大动作,未来五年,上汽大众预计将投资150亿元,用于生产、研发等环节,“尤其是智能网联以及新能源方面的研发”。

  开放!这里联通活力四射的中国市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里,上海扮演着亮眼的角色。

  不久前落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疫情防控之下,商业展览面积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参展各方意向成交额按一年计增长了2.1%。

  以进博会为窗口,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品牌正在加速生根,以进博会为平台,一系列贸易合作也在加速落地。

  2020年3月,日本美妆巨头资生堂在中国已有两个研发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把在中国的第三个研发基地落户在上海的奉贤区东方美谷。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前,资生堂还与进博局签订了从明年开始的三年合作备忘录,与进博会“再约三年”。

  加码投资、签下长约,资生堂用脚为中国市场的活力投票。“疫情没有改变资生堂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我们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实现日本海外首秀的品牌‘御银座’收到了良好的反馈,计划在2021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资生堂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中原杏里介绍,中国是资生堂海外第一大市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未来也将给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贴心!这里有宾至如归的营商环境

  2020年4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国务院条例施行后地方出台的第一部优化营商环境立法。条例通过后,上海市人大随即启动了实施情况专项监督,将这一条例细化出不同部门对应落实事项185项,并要求每个部门逐条自查,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12月10日,这些来自40多个部门的对应配套文件由上海人大网全部公开,实现了条条款款“有迹可查、有案可循”,“晒在阳光下”,形成了全社会对营商环境的监督氛围。

  政府动真格,企业真感受。“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在上海我们充满信心,因为这里有着优质的营商环境。”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总裁及总经理薛逸骏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是企业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也一度是全球唯一一个依然开放的乐园,这离不开上海政府的支持,来自上海迪士尼的抗疫经验更被“输出”到世界各地。

  企业感受到的直观营商环境优化,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中也有所体现。2020年年中,世界银行发布的专题报告认为,中国的营商环境在过去几年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上海作为参与测评的城市之一,权重高达55%。

  “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说,下一步,上海还将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医疗、交通运输等领域扩大开放,并主动争取国家其他扩大开放政策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