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储局:正加快编制“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专项规划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日消息,今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等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储备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梁彦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粮食连年丰收,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市场供应充裕,活力不断增强,粮食储备库存充足,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优质粮食工程成效明显,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大幅提高,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端牢了中国人的饭碗,坚定了发展底气,彰显了制度自信。
梁彦表示,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在按“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加快编制“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专项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在“五个坚持、五个统筹”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立足国内,统筹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完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立足全链条保障粮食安全,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
二是坚持精准调控,统筹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科学确定政府储备规模,完善“通道+线路+枢纽+节点”的粮食物流骨干网络,强化监测预警,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持续推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消费需求。
四是坚持全链条管控,统筹推动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和适度加工技术,强化标准引领,有效降低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环节损耗。开展“爱粮节粮”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倡导绿色健康消费习惯。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实行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加快实施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推进“数字粮储”建设,严格执法监管,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梁彦称,概括讲就是统筹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协同保障能力、收储调控能力、产业支撑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以及节粮减损能力,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上海证券报记者 史丽 摄
【直击发布会】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我国粮食储备可保无虞 库稳、量足、够吃
据新华视点微博消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央储备粮规模保持稳定和地方储备粮能够满足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粮食连年丰收,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钱毅4月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将聚焦“数字粮储”建设,进一步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的产、购、储、加、销深度融合,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建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安全中心,推动数据赋能粮食全产业链协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