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印发《传统产业转移升级工作的实施方案》 拟打造“总部+基地”发展模式

2022-03-02 14:00:5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雄安发布”微信公众号3月2日消息,近日,雄安新区印发《传统产业转移升级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新区传统产业分类精准施策,助推传统产业转移转型。

  重点任务

  (一)建立企业精准帮扶机制

  摸清传统企业发展底数,分类建立企业台账,动态掌握企业数量、经营情况、就业人员等信息,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不搞简单化“一刀切”,稳定传统企业转移升级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发挥本土企业家的“雄安情怀”,掀起“二次创业”的发展热潮,将传统产业转型打造为本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建立政府与企业信息直通机制,组织开展政企对接活动,支持传统产业优势产品进入新区建设市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精准服务。

  (二)打造“总部+基地”发展模式

  1.加快打造区内传统产业总部基地。结合三县组团控详规,支持分县域、分行业建设传统产业总部基地,聚集转型及重组后企业的总部、设计、研发、营销及展示环节,引进国内外一流的设计、研发、检验检测及贸易中心,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根留雄安”。

  2.推动区外制造基地建设。加快雄县·肃宁协同产业园、容城·涞源智慧服装产业园等重点区外制造基地建设,引导企业一般性制造环节有序转移,支持外迁企业抱团集聚发展。积极加强省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对接沟通,争取企业外迁各项要素资源的更大支持保障力度。

  (三)加快推进企业改造提升

  1.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传统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更新改造,实现产品升级改造、技术迭代更新、工艺优化提升,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绿色工厂,推动企业向竞争力强、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高的方向迈进。

  2.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提升。依托雄安新区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惠企政策、金融产品、工业设计、跨境电商服务等资源,切实解决传统企业政策申报、融资及向新兴业态发展难题,拓展企业产品供销渠道。支持企业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融入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分行业分领域实施传统产业“智能+”提升专项行动,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开发智能创意产品,加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进程。

  3.加快企业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统筹考虑产品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环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实施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培育绿色设计产品。提升传统产业行业能效,推进大数据技术与节能降耗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加强节能监察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能行为。

  4.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新材料、工业设计、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融合,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结合新区生产建设开发创新产品及服务。支持传统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发展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工业设计提升效应,鼓励服装、毛绒玩具、制鞋等产业开展新产品创新设计,推动制造营销等环节优化。

  (四)加快推进企业转移升级

  1.打响传统产业雄安品牌。引导传统产业有机融入新区特色文化内涵与未来发展愿景,支持传统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创新性开发一批有雄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建设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化平台,打造一批“走得出、立得住、叫得响”的传统产业雄安品牌,促进由贴牌加工向品牌输出转变。

  2.推进企业服务化转型。组织推广电商直播、供应链管理、个性化定制、信息增值服务、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支持一批服务产业链提升的服务平台、技术平台,充分发挥服务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发展商务办公、现代金融、文化教育、广告创意、会展服务等服务业领域,推动新区服务业产业结构层次与集聚区发展水平不断优化。

  3.提升龙头企业发展水平。引导传统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分行业进行重组重整,建立总部型企业,打造成集产品设计、研发、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发挥重组总部企业在传统企业转型、总部基地和区外制造园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进传统产业全面发展,有效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能级。

  4.加快企业与国际化接轨。依托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示范区等平台资源和新区政策优势,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和平台体系,支持传统产业向跨境电商贸易转型,在制鞋、服装等领域打造跨境电商发展典型示范,助力传统产业企业在国际贸易合作方面与世界接轨,探索在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开放合作。

  (五)扎实做好群众就业保障

  1.支持新兴业态培训就业。帮扶传统产业向电商方向转型发展,强化培训工作和孵化功能,培育网红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现有创业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在现代设施农业、生活性服务业、文旅文创产业等方向引导新区群众创业就业。

  2.支持转岗就业。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学历教育提升工程,培养持有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技能人才,按规定给予补贴。鼓励新区各类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传统产业转岗就业人员,强化定向培训、定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兜底安置。

  3.促进灵活就业。围绕新区多样化市场需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鼓励开展个体经营,推动保洁绿化、批发零售、建筑装修、餐饮住宿等高端物业行业提质扩容,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工人无缝衔接就业。

  (六)强化政策要素保障

  1.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新区传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强投资,鼓励传统产业在项目投资、技术改造、科技研发、购置设备、市场开拓等方面创新做强。

  2.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常态化组织政银企对接会,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依托新区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金融、征信、中介、电子商务等一揽子综合服务,实现企业融资需求精准对接和保障。

  3.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加强传统产业总部基地及新区内高端高新产业项目的土地保障。加大对企业制造环节外迁的协调支持力度,争取在行政审批、项目建设用地、环境保护政策、企业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区内区外协同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新区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传统产业转移转型工作的指导,加强对企业诉求和问题的解决力度。三县要切实履行传统产业转移升级工作的主体责任,将传统产业转移转型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传统产业转移升级实施方案,明确转移升级具体的工作路径和措施。新区将加强对三县传统产业转移转型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对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通报。

  (二)加强专业指导

  建立传统产业转移升级企业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实现跟踪服务。组建由政策研究、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转移升级专家咨询团队,积极为传统企业提供转型参考、资源匹配和决策咨询,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企业家专项培训,努力打造新型企业家队伍,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强化舆论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开展传统产业转移升级政策机制解读。加强好经验好做法的典型宣传,广泛调动三县政府和企业积极性,扩大影响、凝聚合力,营造鼓励广大企业主动转移升级融入新区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