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清华大学专家何志毅:中国应加快培育高端产业“产业领军企业”

2022-04-30 09:30:47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张玉洁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4月30日,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主办的“全球产业研究图谱2022”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何志毅教授将运用全球视角,重磅发布“全球产业研究系列图谱2022”。这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继中国产业领军企业图谱(2021)后的又一重磅研究成果。

  “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中国产业地位稳居第二,但是与美国的差距较大,处于产业第三的日本与中国的差距也小于GDP之间的差距。我们应当既有自信,也正视不足,奋发图强。中国全球产业领军企业的数量、质量与国家GDP在全球的相对地位尚不匹配,有待于大力提升。”近日,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何志毅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打造更加全面的领军企业评价体系

  上海证券报:您推出领军企业研究体系的初心是什么?

  何志毅:绘制领军企业图谱的初心就是打造一个更加全面、准确的中国领军企业评价体系。

  以《财富》500强企业为例,这一体系过于倚重营收指标。一方面,这一指标下,上榜企业主要集中于能源、金融、零售等大型企业,另一方面,这一体系未考虑到市值和净利润等指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若以《财富》500强为参考,中国的500强企业数量已经连续两年超越美国。但众所周知的是,部分国内企业销售规模大但利润率低,竞争力并不算强,这一评估体系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国家的基础是经济,经济的支柱是产业,产业的支撑是领军企业。在百年未遇的大变局环境下,我们用全球化、全产业、大数据的视野,对中国产业和产业领军企业在全球格局下的状况进行了全景式的研究分析,可以用于各种产业及产业领军企业的数据分析比较,以及各组数据、各图数据的相关联分析,为全球产业分析、中美产业分析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研究方法、视角和结论。

  这一研究试图代表中国学者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参与全球产业体系和分类标准的制订及修正,参与领军企业的评价和排名以及参与产业领军企业指数编制。

  上海证券报:本次发布的“全球产业研究系列图谱2022”体系有何特点?

  何志毅:我们将年均市值、营收、利润作为企业排名的指标,并将每家企业按照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划分到158个赛道里面。借用传统经济学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的概念,在全球158个产业中选取前四名企业构成“全球产业领军企业”632名,通俗称之为“全球产业奥运会获奖企业”。在中国内地企业分布的147个产业中选取前四名企业,构成中国产业领军企业共559名,通俗称之为“中国产业奥运会获奖企业”。

  本次发布的“全球产业研究系列图谱2022”包含七张图谱,分别为:《中美高市值企业图谱》(含1047条数据和信息)、《中美产业主要数据比较图谱》(含6168条数据和信息)、《中国上市公司全球分布图谱》(含3005条数据和信息)、《全球产业领军企业图谱》(含2170条数据和信息)、《中国领军企业图谱》(含1593条数据和信息)、《中美产业领军企业对比图谱》(含5227条数据和信息)和《产业综合系数图谱》(含1593条数据和信息)。
  这个研究是一个宏大的平台建设,是一个年鉴式、年谱式的研究,记录了中国产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可以为研究教学、智库、咨询提供服务,促进中国产业的良性发展。

  高端产业亟待更多中国领军企业

  上海证券报:在绘制这七张图谱的过程中,您对于中国领军企业的现状有何直观感受?

  何志毅:首先,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能够跻身领军企业名单的中国企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宝贵的财富。以冠军企业国别分布情况为例,第一名为美国,冠军企业和获奖企业分别占全球比重的49.4%和44%。第二名是中国,冠军企业和获奖企业分别占全球比重的14%和16%。第三名是日本,冠军企业和获奖企业分别占全球比重的11.4%和8.4%。前三名占据了全球冠军总数的75%,而能够产生产业冠军企业的国家只有22个。可以说,获得产业的冠军比奥运会冠军还难。

  其次,中国领军企业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但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家用电器等传统行业,在不少领域与美欧日发达国家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例如,在有些重要产业内美国企业几乎一统天下。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2021年,中国电脑硬件、储存设备及电脑周边全产业40家企业的市值之和、营收之和与净利之和是苹果公司2020年对应数据的11.24%、90.91%、17.54%。美国企业、美国资本、美国实力控制的企业在全球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日本经济约三十年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日本仍有例如丰田、索尼、三菱、本田等不少领军企业,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相比之下,中国企业还没有经过长周期的考验。
  最后,一些优秀的中国领军企业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部分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例如,在全球产业领军企业图谱中,晨光文具在办公服务与用品行业位列全球第一,这是将传统行业做到极致的优秀企业代表。中国平安在健康保险行业中稳居全球第一。华为位列通信设备行业全球第二,仅次于思科。小米集团在电脑硬件、储存设备及电脑周边行业杀出苹果、三星等巨头重围,排名全球第四。

  上海证券报:面对目前的中外产业分布差异,中国的产业政策乃至资本市场应该如何应对?

  何志毅:在百年变局环境下,为国家安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均衡与稳定,中国在致力于全球化的同时,必须致力于建设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保持产业安全的底线能力,因此,补齐产业短板为当前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研究产业领军企业的初衷——看到中国在哪些产业有优势,为这些产业里的优秀企业培养人才。

  中国企业要重视科技研发投入。过去在全球一体化的游戏规则和全球分工体系下,中国受益于人口和市场红利,企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产业,普遍对科研重视不够、投入不大。在中国众多领军企业中,仅有华为的研发投入可与世界巨头比肩(2021年华为研发投入174.6亿欧元,全球排名第二)。

  其次,产业政策应更加精准及可持续。部分高端产业从经济性和竞争战略的角度,发展目标不宜“过高”,满足国家安全需要即可。在培育高端行业领军企业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设立一定“壁垒”的方式,能够使这些企业实现可持续的、渐进式地发展。

  资本市场在加快促进中国高端产业发展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经超过4700家,但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高端产业企业占比较低。未来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比美国资本市场,A股退出机制常态化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