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可转债发行规模突破千亿元 金融机构成为发行主力军

2022-06-10 21:04:09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徐蔚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徐蔚)券商可转债接连发行。浙商证券70亿元可转债将于6月14日网上申购,这是继中银转债上市后,年内发行的第二只券商可转债。

  近年来,可转债正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选项之一。Wind数据显示,按发行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8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合计1014亿元。其中,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可转债发行的主力军。

  浙商证券“补血”助力业务

  6月10日,浙商证券公告拟发行70亿元可转债。此次可转债简称浙22转债,6月14日网上申购。

  这是浙商证券第二次发行可转债。早在2019年,浙商证券就发行过一次可转债,募资金额为35亿元。去年5月,浙商证券完成定增,其预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100亿元,最终实际募资仅为28.05亿元。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浙商证券可转债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具体用于投资与交易、资本中介等业务。浙商证券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优化业务结构,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此前刚刚发行可转债的中国银河证券同样将目光瞄向了投资交易业务及资本中介业务。5月10日,今年首只券商可转债中银转债上市。中银转债的发行总额为78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投资交易业务和资本中介业务。在二级市场上,中银转债一上市就获得热捧,截至6月10日收盘累计上涨超16%。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可转债是融资的重要手段,比定增融资或上市融资更加便捷。随着券商业务的大幅扩张,对资本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加大了融资力度。

  金融机构发债最积极

  Wind数据显示,截至6 月10 日,年内共发行48只可转债,发行募集总资金达到1014亿元。其中,发行可转债规模在10 亿元以上的公司达到20家,有14 家公司可转债募集规模不足5 亿元。

  具体来看,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发行可转债募集规模最大。2022年内发行可转债规模最大的是重庆银行,以130 亿元的募资额登顶榜首。成都银行可转债募集了80 亿元,位列第三位。中国银河证券以78 亿元的可转债发行规模,位列第四位。浙商证券可转债成功落地后,发行规模也将进入年度前十。

  拉长时间看,过去10年,可转债市场募资总额超10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18家,其中有14家来自银行、保险、证券行业。

  中信建投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曾羽表示,从供给端来看,权益市场的波动叠加信用融资的困难,使得可转债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从储备项目数量来看,过去一年中已发布预案但尚未完成发行的企业超过150家,拟发行总额超2000亿元,转债项目储备充足,预计供给端仍将维持充足。

  二级市场成交火热

  转债发行市场快速扩容,二级市场的交易热情也不断高涨。6月8日,可转债市场的成交额达到2081亿元,创历史新高,比当日创业板的总成交额1950亿元还高出了130多亿元。

  据中信建投证券统计,受益于转债T+0的交易机制与更加灵活的涨跌幅限制,可转债市场成交额快速增长。2018-2021年我国转债市场年度成交额从0.4万亿元增长至15.6万亿元。若以2022年1-4月转债成交额简单年化测算,2022年转债市场成交额有望达到19万亿元以上。

  “在如此高的换手率下,除了配置型的增量资金外,量化资金的介入或是转债市场成交规模呈几何倍增长的重要原因。”曾羽说。

  转债指数则在波动中前行。在经历了1-4月的下跌之后,5月以来转债市场迎来快速反弹。2019年至2021年期间,中证转债指数维持了三年的上涨,年涨幅分别达25.15%、5.26%、18.48%。

  曾羽认为,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极大地满足了固收资金博弹性的配置需求。从历史数据也可以发现,2016-2021年间,中证转债指数的复合收益率超过三个主要权益指数,复合收益率位列第一,同时还提供了更低的波动率和更高的夏普比。

  从投资角度来看,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转债市场5月以来的反弹并非市场短期博弈,有望在内外因素积极引导下进一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