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在变革中实现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目标(附全文)

2022-08-29 18:17:3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黄坤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坤)8月29日,“2022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发布会暨第二届中欧资管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围绕“在变革中实现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目标”发表演讲称,资产管理行业是全球目前金融服务业中资金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资产管理行业对于中国经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从上海情况看,广大居民越来越多地从国家经济发展中直接受益。”姜建清表示,居民的财富保有量和可投资资产规模的增加,财富管理的需求持续增长,导致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上海资产管理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经济增长的韧性和长期向好的态势明显。

  在姜建清看来,资产管理行业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实施结构性改革,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资产管理体系,在这过程中,上海资产管理行业要切实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碳达峰及碳中和涉及到上百万亿投资,上海背靠长三角腹地,为上海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些投融资机遇连接了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供需两端,既为资金流向提供了蓄水池,又将社会财富转化为有效投资。”姜建清表示。

  展望未来,众多的机遇与挑战都将在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聚集,连接货币、证券、保险等多个市场。姜建清称,这既为资产管理市场的资金流向提供了蓄水池,又将资产积累转换为有效投资,相信随着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金融生态进入到新发展阶段。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需要为化解风险提供支持。”姜建清表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旧的业务模式在资管新规的约束下逐渐被规范,机构之间的战略选择在逐步多元化和差异化,同一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差异化也日益显著。

  资产管理发展演进过程就是金融创新、金融变革和金融深化的历程。姜建清认为,要将金融科技的数据挖掘、模型算法和提供决策的能力,与金融机构的专业经验和专业团队结合,不仅重视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还须关注企业和企业家的现实行为、预测未来的演变和前景。

  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变。快速变化的客户群体及需求,新兴的数字技术以及新的监管条例正在重塑原有的资产管理模式。“未来财富管理的市场上,谁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数字化变革,能实质控制风险的金融服务企业才是最后的成功者。”姜建清称。

  全文

  在变革中实现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目标

  姜建清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

  一、在不确定性中寻求资产管理的前景

  展望未来,国际环境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动荡不定。当前,贸易融资、技术摩擦和投融资受损,资本、商品和服务流动放缓。加之乌克兰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复苏分化,使全球的经济处于高通胀和衰退阶段,人类社会面临新的挑战。

  这一切不仅影响到短期的市场波动,也意味着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已经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出现了重大的格局改变。全球资产管理行业也出现了增长疲软现象,尤其是以欧洲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资产管理规模明显下滑。但资产管理行业仍然是全球金融服务业中资金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资产管理行业对中国经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从上海情况看,广大居民越来越多地从国家经济发展中直接受益。居民的财富保有量和可投资资产规模的增加,财富管理的需求持续增长,使得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上海资产管理行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这次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级指数报告》指出,芝加哥与上海一起排名第六,上海比去年进步两位,就说明了这一点。起步晚,意味着有机会借鉴成熟经验,取他国经验为我所用,用较短的时间建立起更适应我国现代国情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应当肩负起为中国经济寻找新的潜力和增长点的责任。在旧的经济增长动能逐步衰减的背景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在资管新规实施、社会财富聚集、科技金融兴起等金融创新的强大驱动下,资产管理行业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实施结构性改革,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资产管理体系。

  上海资产管理行业要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本源,是金融持续繁荣的根基和依托。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碳达峰及碳中和涉及到上百万亿投资。上海背靠长三角腹地,为上海资产管理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些投融资机遇联接了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供需两端,既为资金流向提供了蓄水池,又将社会财富转化为有效投资。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布局及“走出去”战略实施,将推动中国金融开放的持续深化,有利于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总之,要着力改变目前间接融资为主,融资结构单一,债务资本不足、股权资本失衡的问题,让权益金融着眼谋求长期回报,从而有效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资产管理发展将重塑中国的金融结构

  金融体系是对一国金融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的总称,各国金融体系都拥有不同的结构,是由资源禀赋及经济结构所决定。在全球低利率和负利率发展趋势情况下,资产管理业务有利于减轻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全球金融业通过原有的高资本消耗和重资产获得微薄利润的发展道路,无疑是不可持续的,不仅收益容易受到挤压,而且对资本的要求较高。中国金融机构已经制订了转型方案并推动业务的全面转型。对业务结构、机构和人员进行重新摆布,回归核心业务和资产管理等领域,这将逐步打破原有市场格局。过去强大的机构规模、资产实力和品牌优势将被漠视,新的竞争优势和新的品牌将会形成。未来,将看重资管机构的长期的稳定回报、专业能力、诚信水平、透明度和数字化服务质量。

  以个人金融资产计算,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中高端理财和大众理财及普惠金融的差异性扩大,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普及型、定制型、个性化财富管理都蕴含巨大的创新发展空间。从创造财富的第一代到传承财富的第二代,管理财富方式也从亲力亲为转向了委托代理,出现了从储蓄到非储蓄产品,从实物资产到金融资产,从单一配置到多元配置的转型。追求差异化竞争优势会加速资产管理机构的能力提升。居民的增值、保值、避险、传承、公益等诉求更趋多样性,多层次资本市场日臻成熟。展望未来,众多的机遇与挑战都将在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聚集,连接货币、证券、保险等多个市场,这既为资产管理的资金流向提供了蓄水池,又将资产积累转换为有效投资,我国目前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接近133.7万亿元,增速高达16%。其中银行理财规模约为29万亿元,信托规模约为15万亿元,保险资产管理规模约为29万亿元、基金资产34.6万亿元、券商管理资金20.3万亿元,其余的还有期货资管资金等。基金类已确立第一大资管子行业领先地位。银行理财经历转型后加速腾飞,保险资管行业稳步增长,业务布局扩展。私募基金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而券商资管、信托和基金子公司仍处在深化转型阶段,外资资管机构正全方位布局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比重仅20%左右,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相信随着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会逐步改善金融结构的失衡状况,金融生态进入到新发展阶段。

  应该看到,上海与全球其他资产管理中心对比存在的差距,我们与纽约的差距在于供给端和业务端,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头部机构的短缺。全球前50大资产管理公司仍缺中国的公司身影,国际高能级资产管理公司总部集聚度不够。与伦敦、新加坡、中国香港相比,这些地区头部机构管理的资产大大高于我们,此外ESG和另类资产规模也高于我们。从资管机构的结构看,保险、公募实力较强,但银行、信托、券商类较弱,因此,需要依靠差异化竞争,发挥优势,补足短板,不断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力争到2025年,把上海基本建成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强、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的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三、风险管理是资产管理的难题

  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过程,伴随着综合化、全球化、跨市场的发展历程,利率、汇率、信用、市场、国别等各类风险逐步增多,刚兑的时代已经过去,无风险收益率在持续下降。人们的风险偏好产生了差异,行为发生了分化,单纯的风险规避已经无法满足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需要,需要更加冷静地关注资产组合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之间的平衡。更加投资周期、客户投资和净值化转换之间的关系。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需要为化解风险提供支持。任何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均会周期性地积累并释放风险,稳健、妥善地化解这些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前行的重要前提。而稳健、妥善地化解这些风险,不仅需要全面的、系统性的规划和解决方案,更需要一个足够成熟的、有广度和深度的金融系统去吸纳和消化风险处理过程中带来的冲击和压力。随着控制表外扩张、隐性担保,打破刚兑、禁资金池等规避监管措施的出台,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旧的业务模式在资管新规的约束下逐渐被规范,机构之间的战略选择在逐步多元化和差异化,同一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差异化也日益显著。

  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前景很大,但我们要对自己的实际水平有清楚的认识。当前资产管理领域发展还比较粗放,立法、政策、监管都还有长足的进步空间,合规风险较大。此外,市场风险明显、风险定价机制扭曲、客群需求分化加剧、细分经营刻不容缓。在金融市场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金融系统中确实存在着诸多套利空间和机会,这也就吸引了不少金融机构忙于套利业务的开展,忽视了对于实体经济的研究和跟踪,导致权益产品、混和产品占比低。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不少套利空间正在逐步消失,刚兑被打破,但投资者预期的转换尚不理想。因此要注重前沿领域和细分领域的研究和投资者教育,提高自身投研能力和成熟投资团队培养,注意加强资管机构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的标准。

  四、金融创新将深刻改变资产管理业态

  资产管理发展演进过程就是金融创新、金融变革和金融深化的历程。金融创新是资产管理蓬勃兴起的逻辑起点。科技与金融的高度融合,也都深刻改变了资产管理的经营模式、制胜要素和竞争格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识别和量化风险将会依靠精密的数据分析。资产配置将由专家经验分析向大数据分析决策转变,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复杂理财组合及为“长尾”客户提供理财方案的自助机器人顾问。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服务真空地带为金融科技带来机会。用户也可以依据自己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投资金额、配置,期限,智能投顾会预测投资收益、风险系数等信息。目前人工智能是否实现自我学习和提高,提供更优于现有金融机构和专业理财人员个人能力还有待市场检验。距离真正成熟并对现有资产管理模式形成较大冲击还比较遥远。但未来资产管理线上的标准化、自助化与线下的个性化、专业化呈现两端发展,大众的理财产品多数会成为互联网金融产品,专家服务亦会通过即时通讯提供服务。互联网以开放共享的模式,缩短了投融资双方的距离,财富拥有者较大地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这对财富管理机构更快捷、更便利、更匹配性联接投融资双方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高新科技渗透到资产管理和理财投资等领域,使金融业整体呈现高度智能化的趋势。

  以适应资产转化领域的风险新常态。要将金融科技的数据挖掘、模型算法和提供决策的能力,与金融机构的专业经验和专业团队结合,不仅重视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还须关注企业和企业家的现实行为、预测未来的演变和前景。

  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变。快速变化的客户群体及需求,新兴的数字技术以及新的监管条例正在重塑原有的资产管理模式。未来财富管理的市场上,谁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数字化变革,能实质控制风险的金融服务企业才是最后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