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家新材料公司齐聚科创板 推动制造业自主可控进程

2022-11-15 19:51:07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林淙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林淙)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当前,科创板共汇聚63家新材料公司,覆盖碳纤维、超导材料、半导体关键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光伏材料、生物原料等多个关键领域。其中,如中复神鹰、西部超导、沪硅产业、纳微科技等一批代表性企业,也成为支撑相关行业发展的“卖水人”。

  数据显示,目前,63家公司首发募集资金总额为737亿元,总市值为7495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上述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188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35%,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和韧性。

  瞄准关键核心领域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密集性高、研发投入高等特点。科创板公司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致力于推动新材料行业自主可控的进程。

  有色金属粉体材料是高端制造业的关键基础性材料。在这一领域,有研粉材凭借多年技术积累,研发了超低松比电解铜粉、无铅微电子焊粉材料、3D打印粉体材料、超细金属粉体材料等多种有色金属粉体材料产品,推动了相关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碳纤维亦是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目前,中复神鹰已系统掌握了碳纤维T300级、T700级、T800级、M30级、M35级千吨级和M40级、T1000级百吨级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碳纤维的关键技术突破,并建成了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

  超导材料属于前沿新材料,一直是发达国家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以西部超导为例,公司自主研发了NbTi锭棒到线材的全流程生产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铌钛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

  另外,生物试剂材料是实现国内的生物安全和供应链本地化的重要保障。作为目前国内少数有能力提供医疗诊断、生物疫苗核心关键原料的企业之一,诺唯赞突破了多项高端酶、抗原抗体关键核心技术,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

  创新制度提升产业能级

  新材料行业是科创板重点支持服务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广泛分布于各关键领域的新材料公司在科创板的支持下,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能级。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63家科创板新材料公司研发投入合计48.03亿元,同比增长48%。

  “技术的进步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我们必须要靠创新,真正做到别人做不了的。”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博士如是说。作为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纳微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8%。

  再如,我国隐身材料龙头企业华秦科技的研发投入强度长年保持在10%以上,突破了多项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瓶颈。近期,公司还多次公告签订批产项目重大销售合同。

  与此同时,募集资金也在积极助力科创板新材料公司的产能扩张。例如,中复神鹰投入8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建设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今年以来产能逐步释放。半绝缘碳化硅衬底龙头企业天岳先进将首发募资主要投向上海临港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据悉,项目达产后将新增碳化硅衬底材料产能约30万片/年,系公司上市前产能的六倍之多。

  另一方面,科创板新材料公司灵活运用股权激励制度,吸引、绑定和留住人才。截至今年10月底,科创板新材料行业63家公司累计推出43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率达68%。其中,安集科技激励范围最广,激励对象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约59%;天奈科技、凯赛生物、金博股份等多家公司已推出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此外,43单中逾五成公司计划中的授予价格低于市价的50%,激励力度较大;逾九成公司都设置了预留权益,持续吸引未来新进人才。

  国产化机遇助推高成长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契机,也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新材料行业63家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188亿元、净利润112亿元。其中,51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4家公司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38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34家公司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

  具体来看,在国内半导体硅片自主可控的强烈需求下,沪硅产业大力扩产12英寸半导体硅片,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量产12英寸半导体硅片正片、且实现了逻辑、存储、图像传感器(CIS)等应用全覆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7%和25%,扣非后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又如,“双碳”战略的实施,带动锂电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振华新材、容百科技和厦钨新能等科创板7家动力电池材料公司,合计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1%和117%。此外,合成生物学也具有降低碳排放量的显著优势。乘行业东风,华恒生物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和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