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清洁能源由配角成为主角 才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

2022-12-08 17:01:35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刘怡鹤 宋薇萍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刘怡鹤 记者 宋薇萍)由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的“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2022年上海公共关系国际论坛12月8日在上海举行。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发表演讲,主题为“以创新实现减碳增长双赢和绿色转型”。他表示,中国能源和经济转型,必须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积极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未来清洁能源由配角成为主角,才能够实现能源结构转型。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上证报记者 徐汇 摄)

  刘世锦将减碳类型分为衰退型减碳、增效型减碳和创新型减碳三类。其中,创新型减碳触及到了整个绿色转型的核心,也就是绿色的技术创新。因为由传统工业化发展方式转向绿色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靠绿色技术的驱动,大规模、系统性地实现绿色技术替代。

  “创新型减碳是进取型的战略,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将减碳战略转向进取型战略,在稳住存量、保证能源供应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把重心转向更快的扩大增量,对能够增加产出、促进增长的低碳、零碳和富碳技术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激励。这种激励并不限于少数措施,而应该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制度规则和政策体系。”刘世锦说。

  他表示,进取型减碳战略有三个支柱。第一个支柱是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型“碳替减”(指依托绿色技术替代而相对减少的碳排放)市场。这个市场包括绿电等绿色能源产品,也包括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碳行业能够产生碳替减的产品,如绿氢炼钢等,还可包括森林碳汇和其它负碳技术产品等。

  第二个支柱是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增量优先的关键是扩大对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而这一点又直接取决于减排责任体系的有效性。

  第三个支柱是加快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前两大支柱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合格的碳核算基础,这恰恰是目前的短板,下一步中国要抓紧做这一打基础的工作。

  刘世锦还建言,中央一直强调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即要兼顾减碳和增长,各地应以碳排放“双控”(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为目标,抓紧制定新技术、新产业在增量和存量中有序替代,发挥已有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增长潜能充分释放的近期三年、五年规划和远景规划,引导经济社会积极平稳的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