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移动通信、铁基自分层液流储能、3D打印碳纤维复合材料......这届创新创业大赛亮点频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墨璞嘉)量子移动通信、铁基自分层液流储能、3D打印碳纤维复合材料、iPS细胞药物....
12月28日-30日,多家创新企业携前沿技术和产品齐齐亮相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彰显科技硬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一场产学研用盛宴。
“目前,无论是京沪干线、量子政务网等为代表的光纤量子链路,还是‘墨子号’为代表的卫星量子链路,都难以满足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量子连接需求。”宁波南智芯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华在比赛答辩环节分析道。
据了解,公司作为量子通信行业初创公司,2018年开始便瞄准固定式量子网络与可移动式量子网络相结合的新型量子通信网络,在已有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发展可移动量子网络相关技术。
为什么要发展量子通信技术?
余华表示,随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海量数据汹涌而来,数据保密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量子通信是一种理想的加密通信方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数据的保密问题。
同样聚焦于解决现存问题的还有巨安储能武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据公司创始人孟锦涛介绍,目前储能行业面临安全性和经济性两大难题。其中,锂电池有燃爆风险,而全钒液流电池价格过高,且矾资源有限。
“我们认为储能行业的破局点在于采用一些新的材料去降低电池的成本,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孟锦涛说道。据介绍,公司首创铁/锌基自分层液流储能技术,解决了影响储能技术发展的安全及成本等关键核心问题,应用场景主要聚焦大规模特高安全固定式储能。
当评委问及公司电池产品与钒液流电池相比的优势时,孟锦涛表示,公司电池通过罐体的扩大就可以实现大规模大容量储能,水性电解液安全不燃烧,溶解的铁基材料的成本仅仅是钒电池的1/6。公司电池的能量密度目前可以达到30~35瓦时每升,高于全钒液流电池的20~25瓦时每升,循环寿命在2万次以上。
总决赛中,部分参赛公司展示了3D打印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因递送、基因治疗、iPS细胞药物等前沿技术和产品。
据了解,本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作、制造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各行各业的前沿科技创新创业企业齐聚一堂,共同展示产学研用结合的最新成果,碰撞思想的火花。
本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参赛企业超过38000家,经过37个地方赛区选拔,入围全国赛企业1485家,在四场激烈的全国赛比拼后,601家“优秀企业”经评选诞生。其中100家企业获得晋级全国总决赛资格,全国总决赛中评选出“创新创业50强”以及“获奖企业”22家。
据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和全国工商联共同指导,致公党中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日报社、招商银行共同支持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