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央行政策工具加码

2023-06-30 19:2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张琼斯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发放政策礼包!继3月全面降准、6月密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码”。

  中国人民银行6月30日发布消息,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以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结构性工具额度,将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改善,助力消费和内需加快恢复。此举释放出增强逆周期调节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的预期。目前经济复苏处于爬坡关键期,宏观政策将延续积极基调,后续财政政策等也有望进一步发力。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

  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本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有望发挥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考虑到目前宏观经济修复情况,经济内生动能、社会有效需求的提振,还需要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予以呵护。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具备发力空间。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流向重点支持产业和经济薄弱环节,确保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继续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活力的激发,对于稳定就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人士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定向直达功能。启用这一工具,表明中国人民银行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所加大,但同时注重政策质效和精准有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一方面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降低金融机构资本成本,从而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银行息差缩窄的情况下,为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进而继续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近年来,在金融管理部门推动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等保持了较快增速。董希淼认为,这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发展,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恢复发展。今年前4个月,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6.4%,贷款利率稳步下降。

  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切实支持“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

  截至一季度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本次涉及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均属于长期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支农再贷款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发放对象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

  支小再贷款引导扩大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发放对象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

  再贴现是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票据进行贴现的业务,重点用于支持扩大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

  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设立、延续和退出,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结构矛盾,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快速提升这些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曾表示,人民银行将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性工具的稳定性,同时实施好多项仍在实施期的阶段性工具,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持续的支持。

  据他透露,截至3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共有17项,余额约6.8万亿元,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宏观政策将延续积极基调 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发力

  分析人士建议,要继续规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并加强监管,在有效防范潜在风险的同时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最大效能。目前,经济复苏处于爬坡关键期,宏观政策将延续积极基调,后续财政政策等也有望进一步发力。

  “金融机构应加强再贷款、再贴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探索更加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彰显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更好地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董希淼说。

  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降准降息均有落地可能。此外,宏观政策需要系统性加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有望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董希淼建议,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货币政策看,应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继续降准降息,长短结合、量价并举,有效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并将流动性更加精准地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当前,推动经济持续回升的更多政策措施应尽快全面出台、加快落地实施。”他说。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仍将成为改善信贷结构的重要方式,以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绿色、普惠、科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续力”值得期待。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将会持续,可以期待年内的第二次降准,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也存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年内仍然有0.2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于三季度落地的可能性较高。2.65%的MLF利率仍具备调整空间,年内降息操作再度落地仍然存在可能,四季度可以博弈10个基点的MLF降息空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未来降息幅度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这将降低企业还本付息的成本压力,有利于提升企业利润。

  不过,货币政策并非万能,未来要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统筹协调。“如果降息没有配合财政扩张,在私人部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传导的效果可能有限。”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