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将加快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2024-03-26 17:31:56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宋薇萍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3月26日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产医协同发展大会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宇刚表示,保税区域将进一步聚焦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生态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一是加快推动制度创新,持续释放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争取在医疗领域率先开展压力测试,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技术研发和推进产业化进程;推动数据跨境流动生物医药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和正面案例实施举措在保税区域率先落地应用场景。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围绕承接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委托制造和国际进口医疗器械转移生产两大方向,推动生物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关键制造环节和重要功能平台落地,深化建设医疗器械智造基地;锚定细胞与基因治疗赛道,推进在研药品管线增加、研发进程提速,尽快实现商业化生产,加快打造跨境研发生产先行区。

  三是加快推动产医融合,全力打造从研发到临床再到产业的创新生态闭环。推进区域药械进口和本土创新产品纳入浦东新区推荐目录,加快入院进程,提高创新药械对患者的可及性;加强产融对接、产投联动,政府搭台促进供需对接,特别是对临床效果好的创新药械项目,促进国资领投、跟投;继续加强产业载体建设,确保“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企业不缺空间”。

  据介绍,保税区域位于国家沿海大通道、上海沿江发展带和浦东南北科创走廊交汇点,是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税区域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永远幸)、第一家中外合资医院(阿特蒙)和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家研究性医院(高博肿瘤医院);实现了医疗器械MAH制度、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简化申请流程等一系列创新制度的落地。同时,保税区域在政策供给、专业服务、人才保障、营商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生物医药产业方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雄厚的创新资源基础,也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形成了有力托举。

  目前,保税区域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过840家,涵盖研发、检测、生产、仓储、贸易、供应链管理、医疗服务、临床试验等全产业链环节。2023年,保税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3060亿元,比上年增长7.3%,占上海市的近1/3。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额417亿元,增长7.7%,占全国43.0%;药品进口额963亿元,增长15.6%,占全国26.4%,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