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连续两年的下跌后,大宗商品价格今年上半年继续下挫。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收盘,国际市场上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的CRB指数已累计跌逾6%,市场跌幅超过去年全年。

  大宗商品是实体经济“晴雨表”。与前两年市场环境相比,尽管主要商品消费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但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也更为明显,市场或正在酝酿拐点。

  黄金农产品跌势明显

  在去年大宗商品价格收跌后,今年上半年市场的表现再度不甚理想。铜、大豆、黄金等商品纷纷下挫,拖累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的CRB指数下跌了6.08%,国内市场跟踪主要上市商品价格的综合指数则下挫近9%。

  黄金市场的大跌最受瞩目。数据显示,到6月29日收盘,纽约市场黄金期货价格半年累计下挫28%,尤其是二季度的大幅下挫,使众多投资者对黄金市场的信心骤降,包括高盛等大型机构也纷纷下调了金价预估。“黄金的大幅下降,很多机构都已开始讨论成本对市场的支撑问题。”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农产品市场的跌幅也位居前列。国内市场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大豆累计下挫了7.57%,回吐前一年由于干旱等气候因素所致的近半涨幅。跌幅较大的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则大跌超过20%,创下1996年来的最大跌幅。

  “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创下纪录新高。”上海中期的分析说,按照美国农业部预估数据,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去年高1%,玉米的面积也可能会是1936年来的最高水平。

  不过原油市场表现差异,两大基准油价涨跌不一,纽约市场油价较去年末上涨近3%,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累计下挫3.6%,显示出欧美经济增长的差异。

  短期市场预计仍不乐观

  此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连续两年下挫,市场继续的下跌,商品市场是展开熊市进程还是在酝酿拐点?

  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美国先后推出三次QE和两次扭转市场操作,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从恐慌性的暴跌中强劲反弹。而今年来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也可谓是QE效应衰竭并退出预期增强的典型“受害者”,流动性收缩的预期以及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信心,驱动了资金抛售商品转战股市等风险市场。

  “6月份大宗商品市场的跌势扩大,显示出QE退出效应对市场的影响体现,短期市场预计仍不乐观。”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认为。

  新湖期货首席宏观分析师黄澍表示,QE退出效应对金融属性较强商品的影响将首当其冲,尤其是贵金属黄金白银。“贵金属的工业需求量不大,过去数年贵金属的行情也更多由投资需求推动,一旦流动性降温,前景较为黯淡。”黄澍认为。

  “目前形势看来,黄金贵金属价格肯定还未见底。”研究机构莫尼塔全球商品研究部副总经理王沛也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推动贵金属价格的核心因素是通胀预期、欧债危机等带动的避险情绪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但这三大因素目前都已在逆转。

  “如果经济增长趋势明朗、QE退出的预期趋于稳定,实体经济增长对商品的需求效应终将会显现,尤其是供应受到限制的品种,市场表现会更好。”金川迈科金属资源总经理罗盛璋认为。

  油价回升效应须重视

  我国是包括原油、铜等大宗商品的消费大国,价格的大涨大跌都对市场赋予了一定的信号意义。尤其是对外依存度较高、市场影响面广的原油,随着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价格的重新回升趋势值得警惕。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震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研究发现,石油消费占GDP的比例,如果高于4%,经济就会面临较大的负担。目前这一比例已经达到5%的水平,显示出当前油价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油价短期可能有回落的空间;从更长期来看,价格可能还会更高。”王震判断。

  为此一些专家指出,当前推进国内市场原油期货的上市以及理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原油市场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规则比较清晰,但两大基准纽约市场、伦敦市场的价格继续表现出分化趋势,亚洲区域亟须一个反映本区域市场的权威基准。”业内人士指出。

  “天然气长期以来是地区性的商品,但随着液化技术的发展,未来天然气的国际贸易也会越来越大。”王震表示,液化技术可能使未来天然气的价格机制改变,应该学习借鉴美国当初推出原油期货的启示,建立市场机制,经历较长时间形成权威的定价基准。

  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也指出,优化配置资源,最基础的就是要看价格的信号,通过健全市场充分的交易,将能够真正实现价格发现的功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