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因为IPO项目受罚,搞得我们资产证券化的项目也没法做了。”此前因IPO受罚的某家券商资管部负责人向记者抱怨,“我们之前本来准备了相关的项目,现在好像已经没法申报了。”

  此前,多家券商因IPO项目违规而遭到监管机构处罚。如今,这些处罚的连带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在此前发布的资产证券化管理规定中已经有所规定,查阅可知。”针对IPO处罚是否殃及资产证券化,6月28日,证监会相关新闻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此,记者查阅了相关《管理规定》,其中第五章第三十三条显示:证券公司申请设立专项计划、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除具备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资格,且具有完善的合规、风控制度以及风险处置应对措施,能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外,还应保证“最近1年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这意味着,对于此前的受罚券商而言,其IPO、再融资等保荐业务在相关受罚期内受到影响外,其资产证券化的开展亦受到制约。

  由于资产证券化尚处起步阶段,这也将给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格局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一年“禁赛”

  自今年3月15日,《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下称管理规定)下发以来,多家券商已在该业务上积极筹备,而该业务也被视为证券公司未来业绩的重要增长点。

  “资产证券化走入常规后,这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北京某券商资管部负责人表示,“这也将是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的重要方向。”

  5月10日,证监会宣布万福生科(300268.SH)案调查结果,对平安证券处罚金7575万元,同时暂停平安证券保荐机构资格三个月。5月31日,民生证券、南京证券也分别因其保荐项目——天能科技、新大地涉嫌造假,遭到警告和责令整改等行政处罚。

  “我们还没接到有关通知。”某正在接受调查券商资管人士表示,“但IPO和资产证券化有本质区别,许多时候是业务分部门做,保荐由投行做,而资产证券化则由资管部、固收部做;如果因为投行的事故而牵涉到其他部门,这种带有‘连坐’性质的规定显然不太合理。”

  而在该人士看来,若因行政处罚而叫停资产证券化业务长达一年之久,将会对券商的业务创新积极性形成打击。

  不过,亦有机构人士认为,从监管层表态及相关规定上,亦能看出其对券商创新业务的谨慎态度。

  “这么多年来,证券化的监管导向一直从严,只有十几单大券商的试点项目得以通过,就是最好的证明。”华东某券商资管人士指出,“即便今年业务常规化了,监管也并没有明显放松,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征求意见稿阶段,规定专项资管计划是备案制,且持有人数不设上限;而在正式规定出台后,这些口子又被堵上了。”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光大证券(601788.SH)、国信证券因其保荐项目天丰节能、隆基股份(601012.SH)中出现的问题而遭到监管部门的立案调查。随着调查结果和相关处理决定的公布,受行政处罚的券商数量或将有所增多。

  错失良机?

  据本报记者了解,多家券商已在积极筹备有关资产证券化项目,并准备相关材料,以向证监会提出申请。

  事实上,和已形成堰塞湖的IPO业务、因市场不佳而陷入低迷的经纪业务相比,资产证券化或将成为诸多券商开辟“蓝海”的重要机遇。

  而与此同时,市场间的偶然因素亦加剧了这一期待。上月,银行间市场所发生的“钱荒”带来的流动型紧缩预期,加剧了市场中对非银行类融资的需求,而其中的重资产行业,更将成为资产证券化业务所开展的主要范围。

  “这次银行间的钱荒直接拉高了融资成本,现在已有许多涉房类企业向我们询问,想用商铺的收益权做成ABS。”据另一位西南地区券商投行人士透露,当下地产融资成本或因钱荒而拉高。

  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资产证券化盛宴,上述受罚的券商或将在一年内“停摆”。

  “事实上,无论是业务经验还是客户渠道,都要在实战中不断积累,而长达一年的禁入期,可能让受罚券商在该业务上掉队。”在前述华东券商人士看来,如果失去专项计划的申请资格,将严重影响业务储备能力。

  不过,有人士认为这一影响有限,原因在于券商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突破。“现在的资产证券化是雷声大、雨点小。”某AMC系券商研究人士表示,“虽然业务已经转入常规,但按照当前多数券商的业务储备实力来看,一年内尚无法形成规模。”

  根据证监会6月28日公布的《证券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目前共有7项与资产证券化有关的专项计划处于审批之中,其中有6项计划已被受理,四项处于提交反馈意见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