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商品交易所昨挂牌 苏锡常企业可“就地取材”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太湖明珠”无锡20日诞生又一家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长三角商品交易所。作为江苏省惟一通过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验收的国家级大宗商品交易所和唯一大宗商品类冠名“交易所”的平台市场,该交易所的成立意味着苏锡常区域广大的有色金属企业将在自家门口就地取材,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
当日,长三角商品交易所还与包括中储股份在内的10家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拟依托这些企业在仓储管理、保税物流和融资服务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企业解决电子交易、保税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实际问题。
助企业节约成本
长三角地区是金属、化工、纺织等行业的下游消费企业集合地,在当地开设交易所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其中,宜兴是中国电缆之乡,全年用铜量达到230万吨,占到全国所有用铜量的1/4,而整个苏锡常地区用铜量占到全国用铜量的40%,超过300万吨,是全世界最大的用铜地域。
长三角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卢海云介绍,传统方式下,一般都是生产企业如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大冶等把铜运到上海,再由上海分拨到全国各地,中间的物流成本很大。未来电子交易平台形成后,上游的会员企业可以把铜直接运到宜兴的仓储库,宜兴的生产企业可以就地取材,大大节约了物流等中间成本,服务了实体经济。
中储股份董事长韩铁林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公司将发挥自身优势,与长三角商品交易所在交割方面有一个结合。不过,从全国范围看,在交易所成立初期这类电子交易平台的交割量将不会很大。
力争5年内年交易额上万亿
长三角商品交易所的愿景是成为“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影响海内外”的创新型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为实现这个目标,交易所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包括积极吸引企业入驻,力争在5年内实现年交易额达到上万亿的规模等。
据悉,该交易所由长三角金属物流园集团控股。集团总经理朱健向记者表示,目前交易所正在进行银行、交易系统等方面的测试,一旦完成测试后就会上线首批品种,包括阴极铜,电解铜,螺纹钢等。
“像中储集团这类在全国都有交割库的企业,今后可以为长三角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商提供仓储服务。”朱健表示。
作为一家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所,长三角商品交易所经营范围包括贵金属、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等各个领域。在其远景规划中,挂牌交易产品将达到49个,其中铜系列产品将达到10个。“目前正在研究的品种包括白银,橡胶以及一些化工产品。未来产品线还将向一些半成品,或者材料型的东西延伸,如铜棒、铜线等。” 朱健表示。
该交易所的交易模式有现货挂牌交易、现货回购交易、现货竞价交易等,商户采用会员制,未来不排除引入做市商制度。作为一个撮合交易平台,交易所吸收的交易双方,既包括江西铜业、中国铝业等上游生产企业,更多则包括以大宗商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和贸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