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飙涨迎解禁洪峰 过半私募认为创业板将回调
8月创业板解禁洪峰来袭,但其疯狂的上涨行情却依旧在延续。对此,多数私募基金人士认为,创业板爆炒后回调概率加大,近期部分私募也开始逐步对估值“泡沫化”的个股进行获利了结。
昨日创业板再度刷新反弹以来的新高,报收于1219点,距离最高点1239点仅一步之遥。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在解禁洪峰来袭之下的表现。
据统计,8月份创业板将有25.14亿股解禁,解禁市值达到436.33亿元。而在接下来的9月份,15.70亿解禁股的市值也达到了361.31亿元,解禁规模仅次于8月份。年初至今已经累计不错涨幅的情况下,不少个股或将面临减持压力。加之IPO重启预期等因素,创业板会否“见顶回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55.56%私募认为创业板风险巨大,会出现回调,仅11.11%私募认为创业板不会回调,33.33%私募则持不确定态度。
“创业板爆炒后构筑中期头部的概率加大,创业板的疯炒不是常态,是难以持续的。”翼虎投资总经理余定恒认为,一个重要理由就是IPO可能重启。一旦IPO重启,在股票供给大幅增加之后,热钱赚钱效应必然减缓或扭转,中小盘股票的行情自然就会中止。
创势翔投资研究总监钟志锋透露,该公司在创业板的减仓行动采取得相对较早,今年5月初已将仓位减下,转而着重于热点短线的操作。另外进入六七月份,对创业板的态度更为谨慎,所以近期的相关操作也比较少。
“从技术面来看,创业板指数也接近1239点的前期高点,调整压力比较大。”乾阳投资董事长何辉表示,今年8月份是创业板解禁的高峰期,面临解禁压力较大。目前创业板中一些个股估值较高,涨幅也较大,后市调整压力较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公司的价值跟解禁是没有关系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解禁对创业板是利好,正因为大小非要解禁,这样上市公司要把业绩做好的动力更强。
一位公募基金投资人士认为,按照此前的常规思维,原本于2012年10月份的创业板大非解禁潮被推迟到2013年初,投资者普遍预期创业板将在面临持续的减持压力,必然步入又一年的调整期,而现实则让绝大部分人大跌眼镜。创业板在今年走出一轮接近翻番的结构性牛市。
在其看来,这一轮的市场演变和2010年还是有非常多的区别。其一是中国市场足够大,很多细分行业确实已体现出很好的成长性;二是很多成长型公司经过2-3年的上市经营,商业模式愈渐清晰,受益于所处细分行业独特的成长性,进而反映到公司业绩上;三是上市公司的资金红利得以体现,外部收购和整合变成现实。基于市场环境的不同,如果总是纠结于市场风格转换来做市场判断,那么投资中无异于过度因循守旧。
【调整预期】
虽然创业板指近期走势很强,但在技术面上出现了一些风险信号。在接近历史高点的位置出现风险信号,投资者需要提防阶段性顶部的可能。
【市场表现】
8月6日,现身龙虎榜的27只个股被营业部累计买入金额为19.01亿元,被营业部累计卖出金额为30.9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7只个股全部是深市股票,其中,7只属于深市主板,10只属于中小板,10只属于创业板。
受新版微信推出游戏平台消息刺激,昨日手游板块大涨,创业板盘中再创反弹以来新高,距离历史新高也仅一步之遥。
【业绩】
昨日,创业板指收盘报1211.78点,上涨0.74%。该指数盘中再创1219.12点的年内新高,1239.60点的历史高点近在咫尺。虽然创业板指数顶着巨大压力不断创出行情新高并有望突破历史前高,但从目前披露的半年报业绩信息看,本轮行情表现最好的几大板块并没有体现出业绩高增长优势,个股业绩分化明显。
截至8月6日,共有68家创业板公司公布中报 ,其中有64家实现盈利,4家业绩亏损;业绩保持增长的有46家,业绩增速下滑的有22家。总体来看,创业板公司维持了业绩上涨态势。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上半年创业板的大涨主要还是依靠概念支撑,即使从某些热点上市公司的业绩兑现来看,其股价也远远偏离基本面。伴随着股价的水涨船高,目前已有多家公司股东和财务投资者选择了落袋为安。
【机构动态】
在众多质疑及风险不断累加的背景下,昨日,创业板指小幅低开后,受到资金追捧走势相当强劲,盘中再次创出本轮反弹新高1219.12点,距历史高位1239.6点仅一步之遥。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虽然8月份解禁潮困扰犹存,IPO重启预期隐忧仍在,但创业板指似乎无意停下脚步,连续的走高将再次带动市场人气,这种向好的局面有望在大盘放量上行之后被彻底打开。
【相关】
本周一沪市站上了2050点,权重股表现较为强劲,成为推动股指上行的重要力量。相对而言,创业板的走势显得有点疲弱。当天创业板的涨幅是1.28%,而沪深300则是1.38%。于是就有人提出市场是否会出现风格转换?也有人尽管不那么看好权重股的走势,但对在市场向上突破之际创业板的这种表现感到忧虑,担心该板块出现大跌。
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优化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这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投资者担心放宽准入标准后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蜂拥而来,市场难以承受;一些市场资深人士也站在自身利益的立场上,继续主张抬高创业板上市门槛,这将使资本市场不能正常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