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洋:券商在中国经济转型中面临未来十年发展机遇

2014-10-31 17:5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徐海洋(华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在由上海证券报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第50届高级研讨会”上指出,国内股市出现了非常积极的股东文化,这个事情本身背后影射的是股东在维护股价方面心态上的转变。市值维护和市值管理成为整个资本市场里面非常重要的理念和文化。这个市场中的力量还是转型的迫切要求。

  【以下为徐海洋发言实录】

  首先我还是表达一下感谢,感谢上证报给我们提供这么好交流沟通的平台,现在50届了非常不容易。我也相信证券报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是一点逐步逐步做起来的,我们也跟着上证报把我们自己的业务越做越好。
  今天谈得比较多,启发也比较多,关于市场这块我谈谈我的看法,大家对市场这块没有分歧,但是今年研究市场或者行情有几点跟原来不太一样的地方。首先今年的行情非常特殊的跟整个宏观面的关联度是明显弱化的,现在即使看到基本面利空的数据,谁也不过多的去解读它,谁也不会因为这个事情去悲观或者恐慌。原先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宏观给基本的假设框架就是新常态,新常态是维护市场预期的一个环节,第一个是增速是系统性回落的,所以下跌不成为悲观的理由。第二,新常态隐含一个条件是下跌是有底线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在金融危机出现萌芽的环境底下,管理层是有能力也有这个意愿去维护这个底线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股市表现在一定阶段上与整个宏观面的走势甚至可以说脱节吧。我们预期这种局面还是会延续,这也会成为行情的特点之一。
  第二,这种行情跟以前还不太一样的一个信号是说,其实场内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投资机构的研究观点,以及市场的投资风格和投资思路有非常大的分歧和差异。其实我们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国内两大券商鲜明看多的情况下,第二天马上就发出剧烈看空的报告。这种场面一直在延续,无论是线索还是风格,有人可以挣这块的钱,有人可以挣那块的钱,甚至下跌也成为很重要挣钱的方式,表现在结果上也分化很大,现在私募界基金还亏20%,公募界也有很多亏损的基金,今年的行情跟以前呈现非常大不一样的地方,使得我们去思考这个行情到底是什么性质,什么特征的一个市场。从目前所有的信息来看,我觉得隐藏在行情上的逻辑应该有这么几个点。
  一个点是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它表征为无论是企业债发行还是市场的收益率水平是逐步向下的过程,即便央行没有通过降息的手段去释放流动性。但是今年短期操作或者调期的操作,其实已经通过招标利率在明确的引导这个市场的利率下行。同时这个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恰恰是使得中国高起的社会融资成本出现系统性的下降。在三五年前大家一直讲一个问题,国外的投资机构,规模机构,他们担心的觉不是国内市场的泡沫,一直是侵略不到国内的市场,美国、日本无论是利率还是基本的市场收益率可能只有一个点不到两个点。所以从这个情况来讲,目前的趋势不是很担心资本项目兑换之下形成资金外流的趋势,相反可能是一个加速流入的过程。整个资金环境在目前经济基本面偏弱,在转型期维持一个必要的手段。所以我们觉得这个环节可能是支撑这个行情非常重要的一个支点。
  同时第二点,想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我想到十年前,当年一篇文章《本币升值和资产重组》的报告,是确立了资本的流动方向选择,不同市场的方向选择在整个国内投资和研究界的相对地位。我们四大行按分红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在七个点以上,交行的收益率也有七个点,去年年底的时候,可能更加突出,像农行,工行,中行都七个点以上。但是我们看房地产,你把三百万的房子租出去,年化只有两个点不到,这个事实上就封杀了股市继续向下探的底部。从这个角度理解,资金在国内范围内的转移应该也是可以预见的过程,只是之前没有人敢去打第一枪,因此在资金面上面应该维持乐观判断的一个最基本的支撑,这个是笃定不疑的。
  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家还要注意一个现象,从各个层面来看,国内股市出现了非常积极的股东文化,这种积极的股东文化。刚才有嘉宾提到过,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这个统计,今年并购国内有三千多起的并购,但国内的上市公司今年停牌有一千多家,经常做股票的人有印象,如果手里的股票没有一两次停牌可能就白白度过了,这个事情本身背后影射的是股东在维护股价方面心态上的转变,不仅仅体现为以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比较关注股价的意图。其实大型的企业国资背景的企业也非常关注市值维护,市值维护和市值管理成为整个资本市场里面非常重要的理念和文化。这个背景有可能在传统的业务模式和转型压力之下,大家需要去拓展新业务,也都看到了资本市场无论是并购,无论是重组,这个市场中的力量还是转型的迫切要求。总而言之,大家都非常关注这种途径,包括我们的管理层,尤其是各个地方政府,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企业,督促企业做大做强,地方政府都给当地企业很大的支持。这是代表一方政府的意愿在里面,所以今年跟往年不一样,以前民营资金的企业有意愿,有意图去维护股价,但是今年是方力量都形成共同的合力。这是第二个基础支撑
  第三,继续深化和维持改革的简单预期。今年开的是四中全会,按照惯例二届定人事,三届给出一个大的规划蓝图,去年出的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其实是给出未来20年大的战略,其实四中全会给做这些事情定了一个规矩,这个事情的重要意义在于下一步大家该怎么做这些事情,按什么程序来做。因为四中全会的结论大家看是依法治国,但是里面讨论的核心是第一次讨论了党和法之间的关系,然后又讨论了法律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讨论了法律的执行组织,包括法院,检察院等等,法律组织体系内部相互的作用关系,以及讨论了法律跟普通社会民众之间的规范关系。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有了目标有了规划,定好了人,人的规矩是什么样的,从这个逻辑来讲,可以预期的是15年有关改革具体的推进工作可能会加速。
  早上陈总讲了明年几个可以预期方面,包括土地的改革,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前力度可能不是很大,很多改革还会加大力度,比如医疗改革,类似环境评估的问题,基于基层的一些细节的问题,我觉得可能都会在规范明确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恰恰是各种改革的预期成为了2014年甚至是2013年重要的主题,这种主题可能在2014到2015年之后继续落地生根,把它深入的推进下去。这种预期之下,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相对积极的股东文化,以及并不缺乏的主题,可能会使得市场维持一个相对活跃的状态。再加上整个市场不是很贵,尤其以大盘股为代表的蓝筹品种。我可能没有能力预期指数有多大的表现空间,但是市场机会在未来一两年内应该是比较明确的。我们的观点就是有哪些可以关注的方面,这里我自己的想法,我们A股市场尤其是中小散户做得不是很好的核心原因是搞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就是我们在我国香港地区你是做机构的,我的风险收益的配比很明确,承担5%的风险或者3%的风险,预期5%到10%的收益。我们A股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就是搞不清楚这个事情,不知道是投价值还是投成长,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稳定类的机构的话,我觉得我们蓝筹类的品种,尤其是跟国家关系比较大的品种,可能一年带给十到二十的收益还是比较明确的,找这些品种也不是很困难。
  第二,转型的背景之下,以及整个互联网对于传统周期的改造,这个大主题一定在国内继续演绎出成长投资非常明确的过程,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未来三到五年,我们国内能够重新出现像十年前类似白药这种可以被重新定义为二线的蓝筹股的这种公司的时候,那个时候可能是我们经济结构转型阶段性的胜利,也是我们真正去参与成长一个非常好的结果。因此我觉得继续在互联网的应用和转型的环节里去找,还是有很大空间的,包括医药的公司,包括互联网的应用跟移动的营销,我觉得这块的空间还是很大。
  最后,作为上海的地主,去年上证报提到了上海的国企改革,2015年不能遗漏的点就是明年迪斯尼的开通,这个板块到明年底20%到30%的收益还是比较明确的。这块也是我们明年可以去关注的主题之一,总而言之,市场已经走向活跃,各类的投资者和机构应该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机会。我想再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上证报这个会议已经做了50届了,据我所知这是唯一一个我们券商内部兄弟单位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我觉得这个平台非常的珍贵,其实同行交流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如果过去的50届已经在市场的研究和整个投研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我希望在未来更多的届之上,我们上证报可以为券商行业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其实大家都看到,在过去2015到2020年的过程里面,券商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银行、保险跟信托,在资产规模也好,运营能力方面也好都是明显的落后。我们可能不是缺人才,可能不是缺勤奋,可能我们在制约这个行业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制度性的障碍。券商行业在过去十几年被绑腿绑脚,完全没有金融的属性,虽然有债券的发行有融资类的业务,但是我觉得券商作为整个金融行业的核心地位还是没有确立。因为我们都在讲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国经济转型,都在讲直接融资的丰富,但是没有对应机构的壮大和发展,我觉得这种历史使命肯定是很难去完成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希望上证报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之上去代表或者去反映行业积极性的一些呼声。我们有很多的缺陷,比如港股的T+O和A股T+1的问题,券商金融加杠杆的问题我觉得都是可以去反映,扩大影响力,我希望券商在整个中国经济转型未来的十年里面真正壮大起来,也希望上证报能够帮助我们去实现这种券商跨越性的发展。最后祝愿上证报越办越好。
  ( 本文由录音整理而成,未经作者本人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