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实录】转型升级中的创业机会
主持人姚雪松:谢谢大家的掌声,欢迎大家来到2013央视财经论坛的现场,我是主持人姚雪松。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转型升级的智慧和行动,也是我们转型升级当中的创业机会的讨论,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是2013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词,今天我们将探讨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的企业所面临的一些机会,同时,我们能够帮助或者提供给年轻人的一些创业机会,究竟在哪里,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青春的梦想。
今天让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光临我们论坛现场的各位来宾,为大家介绍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陆益民,欢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宋志平先生,欢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先生。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曲道奎先生,欢迎。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先生。欢迎各位。同时我们论坛感谢长安福特蒙迪欧及中国平安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今天主题叫转型升级中的创业机会,提到转型升级对各位企业家来说,一定不是很陌生,第一个问题我想问各位,转型升级对各位最大的挑战在哪里?陆总您先来怎么样?
陆益民:因为转型升级最大的实际上大家可能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特别像中国联通这么一个庞大的企业,它最主要的问题,它是要去看什么样的动因,什么样的动力来推动你做转型升级。驱动转型升级原因很多,08年新一轮电信重组之后,中国联通面对改革重组的压力,面对的是技术升级的压力,也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各种压力之下,用什么样的动力来驱动你,在这个大的环境下还要做出转型升级的这种决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主持人姚雪松:这些压力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您个人。
陆益民:应该说作为一个央企的负责人,做这种决策要靠大家集体的智慧,对我们最核心的来说,要抓住未来的一个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因为我们这个企业实际上是技术驱动型的,如果不把技术演进方向抓住的话也抓不住未来,对技术进步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姚雪松:谢谢陆总。宋总掌握两家上市公司,面对转型升级你的压力是不是更大?
宋志平:我的压力比较大的是大家的思想观念,建材也好、医药也好,也在充分竞争领域里边,也是比较传统的一个行业,虽然两个里边都有新的技术总的来讲比较传统,过去几十年里,我们主要是要做大做规模做速度,但转型升级,今天我们到的这个时代,实际上我们不能再做这些了,所以要改做质量、效益等等进行这样一个转型,这个说来容易,但对企业并不容易。过去从上到下一直这样去做,现在你要把它转过去,所以这里边我刚才讲首先挺大的思想观念,能不能认同现在到了转型升级的时代,是不是真正这么想。把这个问题从我们领导人员领导班子,从我们干部员工大家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这是我们转型升级的一个思想基础,我觉得我现在的一个压力就是给干部大家讲清楚,让大家形成一致的思考,大家我们现在面临这种传统的方式不能维系了,做不下去了,我们必须转型升级是我们的生存之战。
主持人姚雪松:谢谢宋总,刘永好故事很多,大家听说过,新希望转型升级,由传统的农牧业转型升级中,对你来说最难迈的一道坎是什么?怎么迈过去的?
刘永好:对最古老的产业来说,现在面临最大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农业的需求,现代农业巨大的市场,和现代农业的格局,使我们一些有准备的企业面临很大的发展这是机遇。所谓挑战就是说,原有的模式不行了必须要创新,我们现在畜牧业养猪、养鸡、养牛是最传统的,各自规模比较小,没有连接起来,怎么样使规模更大,怎么样使农民收益更高,怎么样使食品更安全,是转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以前关心规模,生产饲料一千万吨,两千万吨,做到世界差不多最大的了,这种情况下还要怎样发展,单独扩大规模不行,必须有特色必须注意安全,必须更多服务市场,必须在新转型里有所建树,否则规模越大不见得赚钱不见得很强。
主持人姚雪松:剩下两位都是高科技产业,宋总是做机器人技术研发的,刘总是做语音识别系统,所以说转型升级对于你们二位所在的企业,这样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说,是不是也面临一些压力呢?曲总。
曲道奎:对高技术产业来讲,转型升级它这个周期是更快更迫切,那么机器人来讲,现在全球面临着一个,把“机器人”三个字分开来读,“机器 人”,现在由机器向人转型升级的热潮。过去虽然叫机器人但大部分功能只停留在机器,比较高端的机器,现在人工智能,各种传感加上网络技术的使用,机器人技术在往高端来走,并且速度非常快。
第二转型升级,实际在应用方面,过去机器人大部分应用在制造业。现在机器人开始从战争,大家知道像美国,无论空中战争还是海洋的战争,几乎机器人化。现在地面战争,美国提出15年以后2/3靠机器人解决。应用空间。中国我们马上看到玉兔,月亮上我们的月球的这种探速的机器人,更大的空间是未来服务机器人,无论是家庭,无论是医疗,再一个是中国的养老助残,中国两亿的老年人八千万的残疾人,都是给机器人提出快速的转型升级的机会。
关键点是被动转型升级还是主动,传统产业我们说倒逼是被动的转型升级。在机器人这块我们现在是主动,依然到了被动对不起你可能要落后。
主持人姚雪松:对您来说把高科技转向平民化是转型升级的标志。
曲道奎:对,应用的广泛化,不但让高技术停留在金字塔里,更广泛的普世应用。常常都有机器人,家家都有机器人,按照这么一个思路,转型也好升级也好,按照这么一个大方向来做。
主持人姚雪松:提到高科技刘总也是高科技公司做语音识别系统,您所做的技术,是不是让机器听懂人说话。
刘永好:让机器能听会说,能听懂我们讲话,自己也能开口说话,有一个能理解思维的后台。
主持人姚雪松:对你来说转型升级压力来自什么?
刘永好:一方面语音识别核心技术,语音识别可以超过普通人说话的水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我们自然源理解,大数据处理能力加强。现在国际研究界加强,从大数据到认知计算,是我们研究新的挑战,从嘴巴耳朵到思维模式,到大脑的魔力。
从讯飞这样的公司,我们给各行业提供语音核心技术,去年中国电子百强前十名八个用语音用我们的核心,随着我们感觉到面对移动互联网海量用户出来,随着移动互联网APP Store软件可以营销,讯飞可以促进海量软件的商业模式。未来企业强弱不光是规模,而是对产业链有多少话语权,以你为核心打造全新的开放平台,我们现在把语音平台开放出来,有两万多创业者,形成集群的发展产业的生态体系,这是我们面临当前最大的挑战。
主持人姚雪松:转型升级给几位共同的特点是挑战,挑战中蕴含着机遇,机遇无非是企业创业创新的机遇。接下来谈一谈企业在这样的过程中如何率领企业进行创业。陆总您是国企的掌门人,您所领导的联通是不是也面临着创业?
陆益民:对创业来说,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含义,对中国联通来说今天讲创业蛮深的含义。今天的中国联通实际上是2008年国务院电信重组改革之后的一个产物,实际上是原中国网通和原中国联通合并而成。当时在中国电信市场上有六家电信企业,但经过这轮重组变成了三家。这个三家里,当时的中国联通应该说是不管是综合实力方面也好,包括基础也好各个方面还是属于最弱。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把这个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实际上对于我们国企的负责人来说,包括我们实际上融合以后48万的干部员工,都是一个重新创业和重新奋发的一个过程。
应该说这几年,09年1月6号我们新公司融合重组,我们新公司抓住转型升级中的机遇。实际上抓住了整个通讯网络从2G到3G这次革命性的转换,从传统的语音通信,到移动宽带数据通信的过程,我们聚焦在网络发展聚焦在网络建设上,投资四千多亿整个网络基础建设的投资,然后建成了全球最大的W-CDMA的网。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到今年3G覆盖数超过40万个,网络通信质量,网络我们移动宽带服务的速度现在都是在全球最领先的,也在国内是最领先的。
基于这个我们整个抓住这次机遇,转型升级的这次机遇,实际上中国联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刚才我是讲了技术的进步,驱动了中国联通的发展,反过来中国联通的发展也是抓住了这次技术变革的机会。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从当时融合重组是1500亿的营业收入,到今年有望超过三千亿,这五年重新创造新的联通,当时利润基本是亏损的边缘,到今年超过百亿。虽然数目不是特别大,利润率不是特别高,但对中国联通本身这个成绩非常来之不易,这也是我们广大干部员工,46万广大干部员工努力的结果。
主持人姚雪松:宋总你代表的两家世界五百强的上市公司,一个建材一个是医药,谈转型升级你眼中的新机会在哪里?
宋志平:刚才讲到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创业方式,我领导这两个企业,我的创业方式是进行整合,过去这些年像建材,从有一点点水泥,几百万吨,到现在变成全国最大的水泥企业是4.5亿吨的规模,医药企业也是这样,一路过来是做整合,所谓机会指的是如果在这个行业里边,有什么问题了,出现什么困难了,机会就来了。在这两个行业里困难是什么,是过剩,是多散乱,过去这些年其实我是做了一个整合者。说到创业我是把很多创业者整合起来了,变成大的用整合的方式进行的创业。
现在应该说建材也好国药也好,都成了世界五百强,都成了行业的领袖,但面临新的一个机遇,就是现在整合大也够大了,怎么去做强。所以对我们来讲,面临怎么去技术升级。像水泥,量已经有了,你怎么去把水泥提高它的标号,增加它的品种等等这些,包括搞制品提高它的附加值,药也是这样,怎么进入到生物制药,基因药品等等这些。所以我觉得现在对我们来讲,过去这些年创业的过程,是做成了个大企业五百强,但今后的过程里边,实际上是要把现在大的企业做强做优,这是我们现在转型升级现在面临的问题,而且我们下边所做的工作。
主持人姚雪松:追求规模到追求品质是大国企的规模转变。刘永好先生各位听说了刘永好跨界跨的比较远,一个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涉足,另外打造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策略联盟,如此的跨界我们可以说你是找到了你心中的新蓝海了吗?
刘永好:我是做农产业的。大家知道饲料做的最多,养猪、养鸡、养鸭都做的非常多。但我觉得肉蛋奶非常有前景我们会继续做做的更好,这本来是转型。我们这个产业既传统又现代,我在行业里干了30多年,应该有一批更年轻更专业的人打理相对成熟的产业平台,大家看见我们一批年轻的人开始在打理这个平台。而我显得事少了一些,做什么呢?我在想,这半年多以来我到处走到处看到处学,结果我发现我们简单做这个产业,和做一些整合我觉得跟做整合更有价值。拿医疗健康产业策略联盟来讲,十八届三中全会非常的明确提出了,医疗健康产业大发展,要更加市场化,原来很多制约说服或者是不容许民营做的医疗健康产业现在几乎都放开了。人原来医院里面的人是不准走的,现在医生可以多点置业给民营企业带来机会,第三原来医院不准民营办的,现在民营可以办等等,这方面带来巨大空间。
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准提高,对医疗健康产业的需求巨大,现在国有大医院人满为患很难很难,但一些比较差的医院人都没有。怎么样能够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里面做一些投资做一些发展做一些开拓呢?我们研究发现,中国有一万来家民营医院全国,但占的比重不算大,相对比较小,一万多家民营医院怎么办呢,我惊喜的发现,一万多家民营医院80%几乎是福建人办的,福建都是莆田一个地方,莆田那个地方到处办医院,北京是这样,上海是这样,成都、厦门是这样,到处是这些人在办医院,经过十几年二十年的情况下,这样限制那样不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办起来了,办的特别好,而且有的成为上市公司,有的成为三甲医院,有品牌有形象的。
这种情况下我想,建大发展有没有整合一下这是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民营医院虽然多,但相对比较少比较散比较乱,他们在科研问题上,在技术创新问题上,在统一管理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怎么样提升它科研能力、品牌能力、服务能力,这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另外,医院投资很大,钱从哪儿来,单个投资显然不够,希望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在这种格局里边带来新的机会,预示会我跟冯仑找了一些做医院的朋友聊天,聊聊聊大家聊到一块,冯仑做会长,我做名誉会长,找一批做医院老板,联合搞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策略联盟,参加我们医院策略联盟有上千家,都要请我们去投资去发展,这段时间组建专门的班子、专门的人马、专门的策略、专门的格局,一打造医疗健康产业管理平台,跟国际接轨,像酒店管理集团要管理医院,今后各个医院各自管理的方式要相对统一起来,逐步的统一起来这是一个。
第二,要加大科研和医疗的力度,因为医院它必须建立在科研和科技的基础上。第三办学院,办大学,我们自己还要办大学。第四,我们组织基金,基金联合起来,哪个地方适合办医院,哪个老板医院要支持我们给他投资,这个非常广阔,非常有意思,我们产业联盟的同事在做,我们只是一个组织的作用搭一个平台而已。假设我做医院的搭这个平台他们不愿意,觉得什么好处都我占了,我不是做医院的,也不办医院,大家一块在这做。
主持人姚雪松:这样一个策略联盟很厉害。刘总你是怎么看待这其中的新机会呢?
刘庆峰:最近大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都在讨论,是做帝国还是做平台。做帝国是封闭的什么都得自己做,最终在新的无线互联网时代可能被淘汰,真的搭建平台,让合作伙伴在平台上得到自己的利益整个产业能做大。像淘宝搭建的平台那么多商家在里面,包括苹果的APP这样的平台概念非常有意义。
对讯飞来说新机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当年我们创业时,中国语音技术国外掌握的,IBM、微软、因特尔、摩托罗拉都在国外设了语音基地,随着下面的发展一个是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第二中国改革开放本地多语种特征越来越明显,第一目前中文,英文也在全球最好,怎么拓展到全国主流语种中,今年已经推出24个语种。
我们原来给行业提供技术,变成一个大众品牌,除了我们在手机中提供语音输入法,说话变成文字。电视中通过语音变成能听会说,还要有更多娱乐化思维。比如周杰伦的演唱会,看到有三分钟的虚拟形象出来,事实上是通过我们讯飞,虚拟形象花了几百个工程师那么长的时间,才能把自己心中的偶像展现出三分钟,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自己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星,可以随便填词唱喜欢的歌曲,比如说这样娱乐化、趣味化的展现方式。对我们来说既是个挑战又是巨大的机遇。
主持人姚雪松:我理解高精尖的技术领域是不是蕴含更多的机遇,曲总你怎么看?
曲道奎:没错,高技术毕竟是新的,大家老谈红海或者蓝海,高新技术大部分在蓝海里,机会多风险大。对机器人来讲,今天很多是大学生或创业的,机器人确实既是一个高尖新,同时蕴含巨大商机和创业机会的平台。
大家从机器人的概念来讲,半个多世纪,但是机器人真正要进入家庭,真正要跟我们日常生活有紧密的关系,现在实际上刚刚开始。比尔.盖茨也讲过,假如他20岁让他创业选择什么,比尔.盖茨毫不犹豫的说我选机器人,为什么?现在机器人像30年前PC一样,复制整个计算机整个大的产业发展的趋势,机器人这块机会非常多。一方面我们制造业推出各种机器人,另一方面特种应用,现在正在研发或者陆续要推出的可能就是服务机器人。
主持人姚雪松:曲总新松的机器人在国际上取得什么样的地位?
曲道奎:机器人三大类,一类叫制造业或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分两种,一种自然环境常规的环境,自然环境制造领域的机器人,另一种是人造环境,在真空、超净洁净,有两种一个是机械手、机械腿,机械腿叫移动机器人。新松移动机器人现在做到全国最大,现在出口十几个国家。在洁净领域这块,现在新松是国内唯一能提供产品的供应商,并且我们在真空机器人芯片制造这块,过去美国这块是禁运的,现在中国占60%的市场,剩下40%由国外瓜分。
第三块,我们在服务这块,现在我们的养老这块高端陪护已经在养老院使用,代替护士巡检,有生理传感器对每个人生理指标监测,无线传感。机器人别作为机器的概念,而是典型的智能终端,跟互联网、物联,大数据、云计算整个一体化,把很多未来移动终端的功能,包括固定的媒体功能,加上机器人自身的功能要集成到一起。说机器人将来要改变世界,这个一点不是夸大。
主持人姚雪松:谢谢曲总,高科技领域技术创新的机会,我们创业机会之所以多,恐怕来源于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说到创业还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创业的环境,我想提到创业环境当前的创业环境跟各位当年的创业环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咱们不妨回忆当初,刘总您当初创业时环境。
刘永好:我第一次创业是1980年的6月份,我和我兄弟组装了一个音响,因为我们热爱无线电技术,装了音响很多亲戚朋友要。
主持人姚雪松:您的创业从高科技产业入手。
刘永好:我们没钱没场地没人,跟农村生产队商量,用他的厂房,用蓄电瓶这样来弄生产一台很好,结果生产队说要找公社书记,公社书记一看产品很好,走资本主义道路,坚决不行被镇压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创业。那个时候市场非常好做什么都能赚钱,就是政策不允许。
如果那个时候一直做下去两种可能,中央邓小平同志研究中央会议,永好的影响这是一件事。要么到今天已经发展成电子高科技方面优秀的企业,或者已经倒下去了。
主持人姚雪松:好。谢谢。谢谢刘永好先生。小刘总,在上大学的时候上博士二年级时,已经开始跟同学们创业了,而且创业的公司就是现在目前的这样一个做语音识别技术的公司,是大学生创业里面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我看在座年轻人比较多,大家是不是来点掌声给小刘总。
刘庆峰:谢谢大家。
主持人姚雪松:谈到创业环境,你当年的创业环境跟今天相比肯定也是不一样。
刘庆峰:是。其实两个纬度,一个纬度当年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的激情我认为比今天还要高。当年团中央挑战杯大赛教育部倡导大学生创业,有很多最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休学创业,我们科大六个学生创办科大讯飞。我们要把中国语音技术做到最后,为什么这个技术让国外控制了。现在大学生第一目标是考公务员,我觉得将来这个目标通过三中全会以后,回归到市场主导地位支配地位,更多推动未来年轻人创业,这个国家更有希望,这是大的背景。
第二政策上比我们很多,我们那时创业知识产权配股不能超过20%,有很多讲究,我们创业有40%的无形资产到08年上市,06、07年科技部补认证材料,说他们没有违背原则,而今天无形资产多少都没问题,当年最高不能超过35%。我们安徽省合肥市给我们前瞻性的政策,无形资产占40%多,差点成为我们上市不可逾越的门槛,现在公司注册资本金可以越来越小,无形资产作价比越来越灵活,这是政策不断改变。我们要不是2000年碰到上海复兴,碰到柳传志柳总,讯飞很难从学生公司慢慢变成专业公司的路径。现在整体环境比较好,还需要社会上更大的倡导科技创业,给年轻人创业提供更多的,不光是政策资金环境支持,还要有舆论方面的引导。
主持人姚雪松:大学生一定要你这样创业才算创业吗?
刘庆峰:当年《挑战盖茨神话》,17家倒下去的公司他们的创业者一定在新创办公司,或加盟到别的企业成长更快,在创业过程中经历的各种挫折,操的各种心,需要应对的各种环境,对年轻人的锻炼非常巨大。只要你有不可遏制的创业冲动,又有很好的创业战略方向,有好的团队非常值得去做,但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
主持人姚雪松:创业不在结果在于这样一个过程,要享受这个过程。
跟小刘总不一样的是,曲总是科学家创业,曲总有两个身份,科学家兼企业家。您从科学家变成企业家时,那时经历怎样的过程,您觉得科学家和企业家这两个身份更喜欢哪一个?
曲道奎: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确实是经历比较复杂,从一开始做科学研究,后来把教授、博导辞掉出来开始创业,这在科学院里,柳传志老说他是另类,我属于更另类。首先大的转变大的影响可能是在文化上,因为研究所或者我们叫研究文化和企业文化完全两个概念,研究所文化研究追求的永远是第一,不可能是第二,第二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同时,研究所的一种文化我们追求异性化,跟别人必须是不同的。但是做企业就不是了,是要追求第一,但是你要根据你的财力物力发展阶段要一步一步去做,同时你可能要追求一个同化大家同一个目标,不可能每一个人不一样,这样资源就有问题了。这是大的文化转变这个很痛苦的。
第二思维方式的转变,由科学家到企业家思维方式非常关键。过去搞科学正向单向思维,目标明确思维单向,做企业不是,企业很多是逆向思维,先定目标,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可不可以,另外是多维的,不是单个方向,可以各个方向。
最大影响是行为方式上的转变,我开始创业时,既不像科学家也不像企业家,像什么?有时候跑银行争取项目,这时没有企业家的雄才大略啥都在干,一直做到科学家,大家觉得从地位个人风格上,突然一转变要学生一样的从头做起,对个人性格的挑战,对个人勇气的挑战这个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姚雪松:这些挑战更多来源于当时的创业环境。
曲道奎:没错。
主持人姚雪松:当时环境形势是什么状况?
曲道奎:现在这个创业环境非常好,从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的服务、支撑平台,都为创业在创造一个条件。像我创业那是2000年时,实际我在往前走,我是94年从德国回来,我是九十年代初到德国留学,为什么创业得有个根源,科学家做的好好的,今天透露一个秘密,是受过刺激。
主持人姚雪松:谈一谈受过什么刺激。
曲道奎:机器人大家刚才讲,我们在德国搞,完全是理想的实验室做这种东西,但是到德国去一看,整个工业化,特别整个汽车的生产全是机器人化,那是九十年代初,中国那时刚起步,一看这个刺激非常大。所以当时正好我所里我导师蒋新松讲,跟德国教授谈你回去中国人不具备条件,你工业基础你中国人多应用距离太远了,辞别了那边回来,回来我们用三年时间搞了一个移动机器人,出来以后技术非常好,但是我们没有产业化的平台,当时卖给韩国三星公司,一个技术,一个小成果,那时卖40万美金,觉得很有成就感,行啊。但是这时候没有一个产业平台做不了事,所以为什么2000年创业,2000年正好科学院搞知识创新工程,提倡科学院这么多知识成果,能不能带着成果出去创业,那时没有人做,我属于吃螃蟹的,那时出来领着30多个人开始,地无一垄开始现在做全国上市公司的老大。
主持人姚雪松:创业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体会,我们印象中似乎国企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二位国企的老大陆总您有面临这样创业环境给自己带来刺激的时候吗?
陆益民:对于我们这个企业的背景来说,从我个人来说,中国联通本身08年就是一个重新创业的一个过程。但从个人的体会来说,实际上我觉得应该说我从创业角度来说,从我个人体会来说,应该是从创业享受了更多的乐趣或者获得了更多的收获。刚才说企业的发展,因为融合重组以后,企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内部体系的变革,包括体制机制的优化,包括员工思想的变化,对我们是未来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在整个转型过程中,还是享受了创业的变化。
从我个人讲来说,脱开国企领导人的角度,走到今天的位置,讲到创业我们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我是81级进上海交大计算机系,这里当时那一届我们有创业成功的不少大佬也是我们一个班的同学,想一想当年我们成长刚进大学时,实际上真是不殷世事非常年轻的小伙子,接触计算机的技术,出来以后有2/3同学离开国内到国外深造,有很多同学在国外得到很好发展,还有一部分同学留在国内,留在国内的同学,想正好经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进步和发展。不管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管国有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实际上我们我觉得每个人创业的理解可能不一样,每个人的成功,今天我这个位置上,这个企业不是我的是国家的是上市公司,我只不过作为企业的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这个企业,但是你要达到今天的位置,要积累今天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实际上这将近30年了,明年马上毕业30年,这30年整个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艰辛创业的过程。
大家想一想,我是85年大学毕业21岁,做政府机关IT编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确实有很多酸甜苦辣,这里我是觉得,核心在几个方面,可能在坚持是非常重要。你是要坚持你的理念,坚持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断跟着我们的技术进步。大家知道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不被淘汰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这些年没有这个坚持很难取得成功,你的创业也是没有基础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是一个体会。
主持人姚雪松:当时是没有计算的。当时几乎是停留在纸面上和书本上,当时是没有计算机教材的。
陆益民:我们那会没有键盘,要通过窗口指代把它打进去,技术的进步,这30年技术进步是什么样。刚才讲到机器人,机器人最核心的就是计算机处理的技术,实际上这个行业确实是在高速发展的。
主持人姚雪松:说到创业环境,刚才也提到创业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刺激,宋总也受过刺激。当时接手中国建材时,您的前任总经理说我刚从弹坑里爬上来,您又跳进来了。
宋志平:是。我是79年大学毕业,毕业以后军跨,那时比较时髦,一个人孑然一身来到北京,北京建材,到那去做技术员、做销售员做厂长一路过来,我做厂长93年,当时国际转型非常困难,几千名员工帐上没有钱,讲到创业环境,那个时候国有企业非常之困难,现在大家有时候说到国企觉得有垄断,等等有很多帽子带给它,绝大多数国企这一路上很不容易的,今天有的国企是市场改革一路上走过来的幸存者,我们这些人都是走过来的,我记得我当时,其实昨天我拿来一张照片是我当时点火的一张照片,我最想点燃的是职工心中的火,因为当时大家对企业冷漠了,因为旧的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那种机制使国有企业的员工因为他们利益和企业没有关系,大家都冷漠了企业一点活力没有。那个时候国企一路改革走到今天,当时创业环境真的是很难受。
我在2003年,又过了十年,我就到了中国建材,中国建材当时给我还是这样一个摊子,20多亿的收入,30多亿的预期负债,我的办公楼实际上是被法院叠封的,院子里如果停上汽车人家会开走的,我的老总说我从弹坑里出来,志平你爬进去了,这是一个弹坑,这些年一路过来,今天能做到国际五百强,回忆起来国企,对大多数很多国企这一路上不容易。这牵涉到陆总我们的身份,刚才他说是职业经理人,我个人感觉到,如果按照国家说,我们现在连职业经理人这个帽子还没戴上。实际上我们很长的时间大家都是说,宋总你是企业家吗,你是创业者吗,我估计主持人心里也有这个问题,你们俩是不是创业者。我有时常想,其实我们也是创业者,只是在不同的轨道上,大家都在企业这个事业在创业,而且我们的辛酸,我们所面临的场面,也不一定比我们企业要好受多少。
其实到今天,其实我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刚才他讲说我们是不是职业经理人,其实我们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还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职业经理人的待遇,我们还没有这个待遇。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有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没有职业经理人职业化的待遇,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处境。
所以我想到今天一个新的创业和原来的压力,到底有什么区分呢?刚才主持人问这个问题我也再想,原来实际上我们那个时候是很苦,像我给几千名职工带着点火时那个时候很苦,当时苦有苦的压力,当时希望多生产,生产出来卖出去就行,让工人有饭吃。现在我们统领着世界五百强这么大的公司这么多资产,过去几千名员工,现在我管20几万员工,这时压力比那时大得多,风险也大得多,那个时候是活命,这个时候是要给国家赚更多的钱,其实这个赚钱是很难的。我们在座大家知道赚钱真的很难,作为我们国有企业来讲,大家可以想想,国有企业养了20多万人,第二还要赚钱,同时这些企业家,社会上不见得把你当成创业者企业家,还把你当成是国企的干部,所以别人经常问我说,宋总你怎么还在国企呀,你说去哪儿呀。
主持人姚雪松:在大家印象中,到民企自主创业才是合适的发展之路。
陆益民:这才是创业者,像永好讲的当时怎么样,现在怎么样,第一桶金是你做的吗,工厂是你装的吗,你算什么创业者呢。当年我做水泥只有几百万吨,现在做到了四亿多吨全球最大,那你说我还不是个创业者吗,我自己想想我肯定是个创业者。
主持人姚雪松:虽然从各位分享创业经历过程中感受到一丝心酸,这丝心酸丝毫阻挡不了各位年轻人创业的梦想。讨论最后,各位给我们这些即将想走上创业之路的青年人一些建议好不好,陆总从您先来。
陆益民:刚才讲了一个坚持,我再讲一个是勤奋。我觉得这个勤奋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管你是在哪个行业,自主创业也好,政府机关也好,各种企事业单位也好,你的阅历是成长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第二还是要机遇。确实是你有好的积累,你有眼光,实际上在机遇来临时,实事求是说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创业的机遇的,如果你没有准备的话机遇来了你也抓不住,第二还要有好的机遇,第三还要有坚持。创业本身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很多可能是成功的,也有可能不成功的,最后能不能坚持下来,往往成功的都是坚持到最后的创业者。谢谢。
主持人姚雪松:谢谢。成功的是坚持到最后的创业者。宋总。
宋志平:我想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做好正确的选择。坦率来讲我们当年做的时候,大学一毕业分到这个工厂没太多的选择,现在对年轻人来讲,其实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企业也是这样,企业的战略是选择,个人的战略也是选择。以前我们讲就是,男怕入错行,也就是大家一定要做出一个选择,选择刚才陆总讲,一个机遇来了你要抓住这是时机的选择。第二,做什么行业。你如果做那些成熟的,那些过剩的,你肯定是没机会,所以要做一些新兴的,做一些获利比较容易的一些,在这些里边我觉得这个成功的可能大一些。
主持人姚雪松:大刘总给年轻人一些建议。
刘永好: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是政策不好市场好,现在市场饱和政策好,在这种格局下创业仍然有很多机会,可能要走创新创业角度,人家开火锅你也开火锅,火锅本来太多了,要开火锅特色。有很多火锅生意不好,海底捞生意那么好,排队站班,他有特色,把服务做到最好,开火锅没想到,又帮人家擦皮鞋,做这个做那个,味道特别好又不贵,创业和创新结合非常好。
主持人姚雪松:创业和创新结合,好,掌声。曲总。
曲道奎:刘总讲的非常好,因为创业大家首先的任务是非常难的东西,千万别觉得我们几个坐这就很容易了。我三点建议,第一点认清自己,首先有自我评估,有没有一颗野心,有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坚韧的心,所以要自我评估一下,我是适合创业还是去就业。
第二,要有准确定位。到底创什么,已有的传统产业不能创,新兴产业你的优点是啥,是在技术还是关系,还是市场营销等等,一定找到你的差异化特色,男怕入错行,一定入好,这个行实际上是定位。
第三,踏实的行动。别到时想的很好,有的人想象非常圆满,未来没有行动,或行动几步遇到困难终止夭折,这三点做到创业一定会成功。
主持人姚雪松:谢谢曲总。刘总刘庆峰先生你的建议是什么。
刘庆峰:第一充满想象力。第二有激情,第三是没有包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在无线互联网创业门坎被拉平了,颠覆式创新无处不在,年轻人敢于创造坚持下去,一定会找到更美好的地方。
主持人姚雪松:谢谢五位的分享,祝愿大家永远保持着激情,让这股激情永远充斥着我们。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