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资管行业现三大变化 理财转型需理清发展战略

2018-12-14 08:07: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丹丹 张琼斯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昨日在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资管新规发布以后,行业有三大主要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积极的、符合监管要求并有利于资管行业长期发展的。行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把变化继续下去,真正实现向资管新规看齐。

  资管行业现积极变化

  净值型产品发行提速

  银行理财始于2004年,此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尤其是从2007年至2015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迅猛,复合增长率达50%。

  不过,“业务规模高速增长已经停止了。”周更强认为,这是行业的第一大变化。他表示,近两年在严峻的宏观背景和监管环境下,为适应结构性去杠杆要求,资产管理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也因此,“商业银行原来靠赚取利差的模式已经不可延续,盈利自然也受到较大影响。从上市银行的数据看,部分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几乎腰斩,有些降幅超过50%。”

  与此同时,整个行业也开始逐步回归本源,这是第二大变化。周更强表示,资管新规发布的目的在于引导资管业务实现资产标准化,通过向上识别投资、向下穿透隐形资产等方式,力促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本源。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这一目的正在逐步实现。脱实向虚、自我循环、多层嵌套现象明显减少。”周更强介绍,同业理财规模从2016年到今年中已缩减了三分之二;利用信托通道嵌套其他资管产品的银行表内资金和理财资金规模,减少了2200亿元。

  一系列监管文件对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要求,正倒逼银行调整产品体系。周更强认为,理财产品的转型已经开始。这是行业的第三大变化。

  据他介绍,资管新规发布后,相关机构对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四大行发行的净值型产品164只,股份行发行260只,城商行发行430只,与资管新规发布前相比,呈明显上升态势。

  转型需理清发展战略

  是否设子公司要全盘考虑

  “理财新规要求非常严格而具体,将重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为了让金融机构充分适应,新规和配套办法也给予了比较长的过渡期。但是过渡转型不是轻而易举的,要重塑整个行业的链条和生态圈,必须付出艰辛努力。”周更强表示。

  那么,银行理财如何顺利转型?周更强认为,首先需要理清规划和发展战略。他指出,理财子公司优势明显,将推动资管业务向专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将成为商业银行从事资管业务的主流模式。

  此种情况下,是否所有商业银行都应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在周更强看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通盘考虑。既要结合发展战略、自身定位、人才储备、业务规模等因素综合判断,商业银行是否具备长期独立开展资管业务的竞争优势;同时也要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测算。

  “根据有关机构测算,如果商业银行单独设立一个理财子公司开展经营活动,要实现盈亏平衡,理财业务规模至少要在600亿元以上。考虑到大量银行将设立理财子公司,必然带来人才竞争的加剧,成本必定还会上升,所以实际的盈亏平衡规模可能比600亿元更高。”周更强认为,对于一些小型商业银行而言,独立开展资管业务的前景可能只是“看似美好”。

  此外,银行理财转型还要顺应监管要求,重构银行理财相关业务体系。周更强提出,至少有五个体系需要重构,也就是产品体系、投研体系、客户营销体系、运营体系和控制管理体系。

  比如,在产品体系方面,需加快净值型产品创新步伐,在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和衍生品类这四个条线上进行部署;在客户营销体系方面,商业银行要进行客户分层、战略性加强目标投资者管理。例如,可以率先切入在资金稳定性和风险识别能力更优的高净值客户。

  周更强还表示,银行理财转型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全面提升业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重塑产品和业务流程;在资产配置方面,则要多元化、全球化地配置资产。